加州鲈种苗:市场容量90-100亿尾 种苗退化严重

  自1983年引进加州鲈以来,广东地区在加州鲈种苗繁育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现在广东地区凭借地理气候优势进行加州鲈鱼苗规模化生产,每年为国内其他加州鲈养殖区提供大量的加州鲈幼苗(体长小于1cm)及规格鱼苗(体长2-3cm),一般每年4-5月份放养的大加州鲈鱼种在第二年春可达到性成熟,每年的2-3月份,气温升到20℃左右就开始繁殖。

  全国大约8成的加州鲈苗种生产集中于珠江三角地区,广东的加州鲈种苗场大约20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顺德龙江、乐从、勒流、杏坛以及南海九江、沙头等地,年产能近200亿尾,其中六成供应省内,四成供应华东江浙等地。广东的加州鲈产量不仅全国最高,也是全国最重要的加州鲈种苗生产基地。

  据《农财宝典》淡水渔业研究室综合调查统计,全国加州鲈种苗市场容量200多亿尾,其中广东加州鲈种苗市场容量为90-100亿尾,华东江浙地区70-80亿尾,四川、华中等地也有部分容量。

  亲本引进超30年

  种苗退化严重

  近两年,由于春季广东地区气温回升较慢,加州鲈亲鱼受精率普遍较低,仅为10%-20%,鱼苗生长速度也比较慢,导致鱼苗供应量少,苗价翻倍上涨。

  2010年,1cm的加州鲈鱼苗仅为120-130元/万尾,1.5cm的为150元/万尾;2011年3月底,顺德区加州鲈水花均价为40元/万尾,1cm规格的鱼苗价格普遍为230元/万尾,南海区部分鱼苗场甚至将1.0-1.2cm的加州鲈鱼苗定价为400元/万尾;2014年3月,加州鲈水花升至160-180元/万尾,4月下旬加州鲈水花报价仍保持在120-130元/万尾。

  这是因为珠三角地区近年加州鲈养殖量增幅较大,苗价虽大幅上涨仍然供不应求,加之上海、浙江、四川等外地鱼苗中间商到广东大批量采购加州鲈鱼苗,进一步加大了鱼苗的供应缺口,很多本地的养殖户都很难购买到鱼苗,阻碍了加州鲈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虽然广东是全国最核心的加州鲈种苗生产基地,拥有200家苗企,但是诺大的市场却几乎没有一家成型的企业,大部分是由家庭作坊式的私人苗场组成,鱼龙混杂。由于缺乏大型企业资金的支持,更缺乏专业上的保种、护种等技术上的突破,因此种苗退化的问题也随之日渐凸显。

  目前我国引进和养殖的加州鲈,没有建立起标准化的选育机制,缺乏人工定向选育,加上引种30多年来不注重亲本留种需遵守的操作规程,甚至有的苗种生产单位为了生产上的方便,选择个体小、性成熟早的个体作为亲本,致使加州鲈种质严重退化。主要表现有:性成熟年龄提前、生长速度下降、对环境不利影响和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等。相关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国内养殖加州鲈的多样性比国外野生群体有显著降低。

  珠水所推出优鲈系列

  选育工作仍任道重远

  针对种质退化问题,作为最早引进加州鲈的机构,珠江水产研究所从2005年开始,在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及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加州鲈进行品种选育工作,包括对本地品种进行提纯复壮,陆续从原产地引进新的原种等一系列的工作。截至今年,选育已经到了第五代,选育效果即生长速度可以达到15%以上,最高可达30%,即优鲈1号、2号等系列。目前,第五代鱼苗也已经投入生产养殖。

  然而,目前科研机构进行加州鲈亲鱼的储备、选育还存在花费资金大、风险性大等问题,此外在缺乏相应政策保护的情况下,培育出的优质子二代也很容易被一些不正规的苗场作为亲鱼使用,导致大场的这种选育从经济效益来说往往得不偿失。

  谈到加州鲈优质良种资源储备和提纯复壮,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选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首先获得良种就需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比如一个品种具有很多个亚种,是要单独做某种亚种的选育,还是做多种的同样需要考虑。而且通常要通过多代的选育才能选育出一个稳定的性状,所以做选育对企业来说不能急于求成。

  除了种苗生长速度外,养殖户最关心的就是抗病力如何,因为加州鲈目前病害频发。加州鲈从苗种开始就常见发病,一般1-2cm易得气泡病;2-3cm易患虫病(杯体虫、车轮虫)、水霉病;5cm易细菌感染出现白嘴病;6-7cm红嘴病;8-12cm烂嘴病;气温高时受伤易出现烂身;饵料不新鲜则容易诱发肠炎,出血等,此外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病毒性疾病。有关人士颇有感慨,“现在一般每天每口塘死十几条鱼都是正常的,而如果连续几天出现上百条的死亡,养殖户一般就会选择卖鱼清塘了”。

  一方面是病害频发,多种疾病相互诱发;另一方面养殖户用药盲目,没有相应的标准,很难控制病情,即使控制住发病,也存在用药泛滥带来的药残风险。

  《农财宝典》淡水渔业研究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