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饲料协会信息中心通报,据180家重点跟踪企业数据预测,2014年上半年全国饲料总产量8300万吨,同比下降3%。按饲养品种划分,猪饲料3830万吨,同比增长0.3%;蛋禽饲料1330万吨,同比下降8%;肉禽饲料2200万吨,同比下降7.0%;水产饲料480万吨,同比下降10%。随着畜禽产品价格的回升,国内养殖业正在复苏,预期在三季度以后,会有较大改观,饲料需求将逐步趋好,其中肉禽饲料和水产饲料将有明显起色。
总体上,饲料行业仍维持上年的低迷态势,产量持续下降。但分季度分析,饲料行业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有明显增长,呈现从低谷开始逐步复苏的过程。第一季度,受H7N9流感疫情、春节消费不旺、气温回暖推迟等因素影响,畜、禽、水产饲料需求均减少明显。第二季度,H7N9流感影响逐渐消退,气温回升使水产养殖步入旺季,且猪、禽、蛋及水产品等价格均有所上涨,刺激养殖行业及饲料行业的增长。
上市饲企销量逆势增长
1.虽然饲料总量在下降,但七家上市饲企均实现增长。其中,饲料板块增长最快是天邦(国联除外)28.33%,其次是大北农和海大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上市饲企中,新希望六和仍然保持销量冠军的王座,海大、正邦分别排第二和第三。
今年上半年7家上市企业的饲料销量同比增长,但是均未达去年饲料销量总量的一半,说明一般下半年饲料市场的需求明显大于上半年,尤其是7-9月份,饲料需求量最大,7家上市企业下半年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2.畜牧板块,大北农没有受到上半年猪价低迷的影响,猪料板块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水产板块,海大今年制止颓势,水产料保持11.94%的增长,对虾饲料销量更是同比增长20%以上;上半年海大针对对虾养殖疫病,不断推出新产品及养殖模式,如公司推出对虾发酵饲料,能有效提升对虾消化吸收率,减少疾病发生的比例,对虾生长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如公司在珠三角地区推广南美白对虾和罗氏对虾混养模式,能大幅提升养殖成活率,使该区域内公司养殖户的盈利比例超过70%。
而通威水产料同样保持3%的增长,虾料、海水料增长超过58.25%。
3.7家上市饲企的饲料业务毛利率均比同期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毛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受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的豆粕、鱼粉、赖氨酸等重点原料的采购均价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尤其是年初时鱼粉价格较低,而上市料企尤其是大集团发挥采购优势在年初进行大量库存。
其中,大北农饲料毛利率最高,为20.04%,在饲料利润率整体被压缩的情形下,大北农仍然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颇受业内关注。对比2014年七家上市企业的三费成本比重,大北农高达22.7%,销售费用9.15亿元,甚至比千万吨级别的新希望还高,而利润率却远远高于新希望。
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中,新希望9.51亿元,为饲企最多;正邦亏本1.45亿元,成为7家上市公司唯一一家亏本的企业。国联经过去年调整,净利润增长357.86%,是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最快的企业。
企业运营成本继续加大 “三费”快速增长
1.2014年七家饲企的营业费用明显上升,营业成本均保持不同幅度的增长,而天邦、大北农、海大的营业成本增长最快。
2.“三费”中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增长最快,平均同比上涨约20%。其中,销售费用是由于饲料竞争加剧,各项营销费用增高;而管理费用的提升则是来自内部的工资压力。其中,大北农、天邦、通威的“三费”比重最高。
3.“三费”份额最高的是新希望,共16.44亿元,而“三费”比重只有5.43%,是七家企业中最低的;值得一提的是大北农的“三费”高达14.62亿元,和新希望相差不足2亿元,三费占比却高达22.7%,比新希望高17.27%,但是大北农的饲料毛利率却比新希望高13.77%。
饲企科研投入较低
1.2014年上半年,七家饲企的科研经费基本比去年增加,但是目前仍然保持在低水平,科研经费只占营业成本的1%左右,而最近的年报中,大北农甚至没有科研投入选项;这从侧面说明,我国饲料企业对研发技术重视程度不够,这是目前饲料产品同质化的根源。
2.海大研发投入最多,天邦是科研经费投入增长最快,也是占营业比重最大的。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苏若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