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利率背景下银行高风险行为分析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长期,低利率,背景,银行
  • 发布时间:2010-05-28 14:35
  货币政策中利率水平与银行高风险行为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长期低利率政策从名义收益率和资产评估两个角度,影响银行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低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对收益评价有修正作用,尤其是影响名义收益目标值;而且低利率还可以通过资产评估、业务收入和现金流,对银行控制和管理风险产生负面效应。通过引用国外研究机构对外资银行业务数据分析,我们分析解读长时间的低利率政策与银行高风险行为的传导途径和作用方式。

  低利率影响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方式和渠道

  宽松的货币条件一直都是经济危机的一个传统构成因素:低利率很容易引起银行信贷规模的大幅扩张,进而导致了经济波动。同时,最近的一些研究文献也找到了低利率与银行的高风险行为之间的联系,从货币政策转变机制的不同维度分析证实“高风险行为引发渠道”的存在。这个渠道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运行:首先,为了达到目标名义收益,金融机构会放弃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选择高收益、高风险行为。其次,低利率影响了资产估值、业务收入和现金流,减低银行风险意识,影响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

  低利率导致收益表现与实际情况有偏差

  在低利率时代,名义收益目标的惯性可能影响投资取向。投资者往往忽视了潜在的轻微通货膨胀等因素,从而高估名义利率。在利率呈下降趋势的年代里,名义收益最小值也大大超过高利息的政府债券收益率。这一收益差异进一部导致了机构去投资那些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例如在2003年到2004年,国际上许多投资者把政府债券类低回报投资转向新兴市场债券类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更有甚者,很多金融机构也有条不紊的进入了长期合约领域,并承诺提供相对更高的回报率。

  对银行业来说,短期利润固然诱人,但稳健发展更为重要。长期低利率的市场,很容易诱使银行业放弃为实业服务的传统职能,追逐高风险、高回报的产品和项目。只要私人投资者仍然在以短期收益为唯一标准来判定投资经理的能力,并且在他们认为回报不佳时赎回基金,那么全行业抛弃低回报,追逐高回报承担高风险的趋势就会持续不断的发生。

  低利率容易产生资产泡沫

  虽然,为了应对危机,临时采用低利率政策可能扩大消费和生产,一定程度促进经济发展,但可能对资产价格有促进和放大作用。

  央行基准利息的下降将提升资产的价格水平,资产定价反过来影响了银行对于预期违约可能性、坏账形成可能性和资产缩水可能性的评估。低利率和不断攀升的资产价格增强了借贷能力,减少了资产价格缩水的预期,迷惑了人们对于风险评价。通常,较高的股票价格提升了相对于公司债务的每股价值,股票价格的大幅升高,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因此持有股票的风险也大为降低。只要市场行情继续上升,资产缩水的可能性就越来越低,金融机构更倾向于采用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预案进行市场扩张。

  可见,长期低利率对于资产估值、业务收入和现金流产生冲击,会影响银行风险评估能力,刺激银行大量放贷,同时有可能进行高风险投资,不仅不利于经济结构改造和产业升级,还可能导致资产泡沫,削弱经济竞争力。

  低利率影响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

  由于缺乏事实依据,长期低利率可能对银行风险行为产生的影响,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当前的信贷危机使研究机构和政府开始关注银行高风险行为引发渠道的存在,更加注重货币政策对风险的影响。

  低利率影响贷款总量和执行利率

  玻利维亚的罗恩尼多分析1999?2003年期间玻利维亚全国范围各家银行贷款总量和利率,研究发现:当利率比较低时,银行大幅增加了新的高风险贷款数量。在低利率的诱导下,更多的借款人获得了新的、低利率的贷款,用以赎回部分原有的、高利率的贷款。通过这种贷款置换,贷款条件等到重新约定,银行变相降低了存量贷款利率,并为较高风险贷款者增加了贷款数量。

  罗恩尼多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银行中那些要求贷款自有资本金比率越低的,坏账越多,这类银行在放贷时给予那些高风险客户的贷款利息折扣也越高。玻利维亚银行的低利率政策不仅放大了银行的贷款总量,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贷款实际执行利率。

  低利率影响预期贷款违约率

  通过统计分析600家欧洲与美国银行自1999年至2008年之间的数据,找出了货币政策与预期违约频率(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ies)之间的联系。为了验证政策利率在金融危机之前已经达到历史最低点,他们通过由泰勒规则导出的利率和自然利率两种途径进行对比。他们发现在过去十年间,长时间的低利率状态与逐步增加的银行高风险行为之间的确存在正关联:利率越低,实行时间越长,银行潜在风险程度越大。而且,即使商业周期性预测发生变化,或者银行业的监管严格程度发生变化,或者银行间竞争激烈程度发生变化,这一趋势始终保持不变。

  国际研究机构希望通过大量银行数据研究:此次金融危机之前,长时间的低利息是否导致了银行采取更多高风险的行为?数据显示,当低利率的状态维持了相当长时间后,银行的预期违约率也会上升。仅从表面值来看,估算的结果显示,如果利率连续10个季度维持在基准值以下,同时其他条件均不改变,那么银行平均的违约率将会增加3.3%。

  图1通过美国和欧盟银行部分样本比对,证明了低利率政策执行时间与银行高风险产生有一定关联。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以较低水平,从2002年至2006年持续了17个季度,随之而来则是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银行预期违约率的大幅上升。这一上升幅度相比低利率状态平均持续10个季度的欧洲银行要严重许多。

  低利率影响贷款中长期潜在风险

  如果风险行为渠道实际存在并且在默默运行,即与玻利维亚的罗恩尼多所研究的一致,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在危机之前,银行收益差和放贷审核标准大幅下降。有研究机构对欧洲中央银行借贷调查和美国银行业高级贷款审查员的观点进行问卷调查,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信贷条件都是比较宽松的。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导致这一形势于当年发生了逆转,愿意继续放贷的银行数量急剧下降。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之后,这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

  西班牙的学者们研究了货币政策取向对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低利率降低了银行投资组合的短期风险,但是却提高了中长期风险。在短期内,低利率减少了未到期贷款中浮动利率的实际利息值,从而对贷款违约率下降作出贡献;但是在中长期而言,由于高估担保抵押物的价格,以及追求高回报率的驱动,银行不自觉的倾向于潜在高风险的贷款,同时可能降低贷款标准和要求。

  启示

  综上可见,从金融稳定的角度而言,货币政策并非完全中立,这一启示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宏观经济的监管层都有重要意义。

  虽然现在的杠杆程度总体上低于金融危机前,但低利率正在导致更多的冒险行为,这引发对资产价格泡沫的担忧,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010年,极低的政策利率是切实存在的风险,尤其是在美国。面对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脆弱的世界经济和高失业率,美国影响着国际上许多国家产生投机行为,其他国家也无法快速地将利率上调至可以在事前预防通货膨胀的程度,但是如果存在较强通胀预期,美联储应该会逐步调高利率。

  这种维持低利率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国际市场种种过度投机行为的主要原因,这将会制造出另一个无法充分评估风险的环境。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者而言,应该谨慎对待银行风险,特别是低利率时期伴随着快速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飞涨等现象时,更应当慎之又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中国民生银行发展规划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