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优势与中国员工的幸福生活
- 来源:汽车观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低成本优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6-11 09:39
密集型的行业中看起来都再平常不过,只不过,当以上种种激化成接二连三的
员工跳楼与态势不断扩大的全员罢工,一个巨大的谜题随之变得引人注目:以
员工的幸福感为代价所建立起的低成本优势,中国还能保持多久?
曾经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所谓好生意,应该是令买卖双方都高兴的生
意,由此引申,那么好的工作应该是让老板、员工都快乐的工作。在这里强调
幸福感的理由是,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人们不是为了赚钱而工作、投资,我
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提升我们的幸福感。有人说,幸福感是一个比例,它
的分子是“你已经拥有的东西”,分母是“你想要拥有的东西”。
打造一个让员工充满幸福感的工作环境究竟有多难?这已不仅仅是摆在
富士康和本田面前的难题。显然,将“幸福感”的概念引入企业管理,就如同
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同时,不能忽视低碳减排。要实现可持续增长的
目标,除了产能的提升,同样也需要员工“幸福感”的升级。而对于分母原本
不高的中国产业工人来说,帮助他们提升幸福感或许不是件太难的事。不是说
“给点儿阳光,就灿烂”?
虽然23%的增长率没有跟上国内汽车销量46%的同比增幅,中国零部件
企业的幸福仍然像花一样绽放。根据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出具的一份报告,去
年,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实现翻番,在全球同行业中盈利最丰。报告显
示,虽然2009年全球汽车市场在萎缩,不过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使得汽车零部
件企业的产品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包括钢材、铜、橡胶等产品的价格均
处在历史高点,但与中国低廉的人力资源价格刚好抵消,使得零部件企业的利
润率普遍保持在8%~10%以上,这一水平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这一利润水
平与整车企业相比,也高出2个百分点。调查者普遍认为,在2010年和2011年,
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将进一步提高。
即便如此,低廉的人力成本为中国企业带来巨大优势的同时,无疑也在
成为我们的负担。“‘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不再之时,如何还能够保持风
靡全球市场的魅力?”在《汽车观察》杂志编辑部,这个话题引起了不小的争
论。悲观者认为,本田大规模罢工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在改变中国工人命
运的同时,也将成为中国低人力成本优势的重要转折点。而此时,中国车企尚
未积累起任何其他的优势。乐观者则提出,对于日益国际化的中国车企而言,
广阔的市场、倾斜的政策以及灵活多变的适应能力将使得他们在竞争中赢得更
多尊重,正如日前在宣布大众集团将收购乔治亚罗汽车设计公司90.1%的股份
时,乔吉 •乔治亚罗所说:“每一滴流向大海的水都会成为大海的一部分。”
中国车企的力量,与若干年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