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附近有三个水果摊,一位老太太出来买苹果。她在第一个摊没买,在第二个摊买了一斤苹果,在第三个摊,她不但买了两斤苹果,还买了其他水果。之后,她不再光顾前两个水果摊,一直在第三个摊买。
为什么?
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商业故事,笔者稍加修饰,将情景再现如下:
当老太太走近第一个水果摊,摊主非常热情,“老人家,您好啊!买点啥?”“我想买点苹果。”“哎呀,您来的真巧!您看看,这是刚来的红富士,又大又甜,好吃极了。”老太太笑了笑,走了。
第二个水果摊的摊主也很热情,“老人家您好,买点啥?”“我想买点苹果。”“苹果好啊,营养丰富。您想要什么样的苹果呀?”“你有酸苹果吗?”“有啊!这是刚进的国光苹果,酸的。”“给我来一斤吧。”
买到苹果的老太太意犹未尽,又来到第三个水果摊。“老人家您好!想买点啥?”“苹果。”“我这儿有各种各样的苹果,您想要哪一种?”“有酸的吗?”“有啊,有国光,个儿大,好吃。顺便问您一句,别人都是买甜苹果,您老人家怎么买酸的呢?”“不瞒你说,我不是自己吃,是儿媳妇吃。她怀孕了,想吃酸的。”“哎呀,恭喜您了老人家!酸儿辣女,您家媳妇怀的一定是个小子。您这不是买苹果给媳妇吃,是给未来的大孙子吃呢。”“借你吉言,给我来两斤吧。”“好嘞!老人家,我的孩子也是个小子,上小学了。当年媳妇怀孕的时候,学了不少知识,从孕期保健到怎么带孩子,我几乎成了半个专家了。您呀,路过的时候来聊聊天,媳妇怀孕期间有什么问题,我多少也能给您做个参谋。比如说,苹果要吃,其他水果也要吃,营养要均衡。”“好啊。你看我们家媳妇还需要吃点啥?”
故事讲到这儿,老太太为什么成了第三个摊的长期主顾,就很明白了。
第一个水果摊的教训是,不能先入为主。你觉得好的产品,未必是顾客需要的。
第二个水果摊成功的经验是,了解到了顾客真实的、具体的需求,老太太是来买苹果的,而且要的是酸苹果。多问了一句话,买卖就成了。
第三个水果摊的成功经验是,不但了解到了顾客真实的、具体的需求,还了解到了需求背后的原因,并顺势而为,开发出了增值业务,固定了这个顾客。
同样都是卖水果的,不同的服务,不同的效果。
文/王义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