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竿那些事儿(二)海竿钓法的灵魂——钓组篇

  • 来源:垂钓
  • 关键字:海竿钓法,爆炸钩,袋式钓组
  • 发布时间:2015-02-13 14:54

  玩儿手竿,特别是台钓钓法,线组的配置基本是固定的,其要领在于“精”,绑线组、调标、开饵等环节都突出一个“精细”。而海竿钓法则不同,它不需要台钓钓法那种绣花般的细致,需要的是钓者面对不同钓点、不同鱼情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钓者能充分发挥海竿适应性强、攻击范围广、钓组多变等诸多优势。

  海竿玩儿的是什么?就是包含铅坠在内的钓组的变化,即根据目标鱼及钓场的水情、鱼情来决定采用哪种钓组。在正式讨论钓组之前,我要在这里插一嘴:咱们平时玩儿海竿时,最好多预备一些8字环和别针。

  铅坠、钩子、主线这些零件都可以通过8字环和别针随意组合,连接起来十分方便,时髦点儿的说法就叫“系统模块化”。下面,我将列举出8字环的各种绑法,有些绑法可能不大常用,大家只要酌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好了。

  海竿所搭配的纺车轮是旋转式出线的,所以抛投次数多了,线就容易拧劲儿。拧劲儿严重的钓线,就算自然平放在地面上,也会扭成麻花儿。这样的钓线在抛投过程中很可能乱线,甚至炸线。所以,我们用8字环来连接钓组的各个部分,除了方便组装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极大程度地减少乱线的现象。

  如上图中红色箭头所指,在钓线的末端绑上8字环,就能有效防止主线拧劲儿。当然,我们一定要选择能穿过竿梢处最小过线环的小号8字环。

  每个钓鱼人都想多钓鱼、钓大鱼。我们常听说将玉米粒挂钩能钓大鱼,这是利用了玉米粒持钩性好、不闹小鱼的特性。但是,这种钓法的诱饵和钓饵是分离的,钓者通常需要在施钓之前打窝,而且窝料的使用量极大。由此看来,这种钓法适合长时间守钓,并不适合短时间的休闲钓。对于普通钓友而言,用打窝船来打窝,甚至动辄使用几十斤的窝料显然是不大现实的。而不打窝且死守海竿的话,怕是要等到天荒地老了,毕竟很多钓场都没有那么丰富的鱼类资源。这时,我们就可以在钓组上做文章了。

  一、饵托钓组

  相信大家看这个钓组十分眼熟。在单钩或双钩的上方加一个爆炸钩的饵托器,在饵托器上包一团糟食(诱饵),再在钩上挂钓饵,一副饵托钓组就制成了。钓者在抛竿的同时,也实现了诱饵的投递,也就等于打了窝子,可谓“诱钓合一”。

  饵托钓组中绑钩的子线长度一般在10~20厘米。当然,钓鱼不是发射火箭,不要求那么精确。但是,对于子线长度的截取也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夏天鱼儿吃口猛时可以留短一点儿,冬天鱼儿吃口轻时就要留长一些。

  装饵时,钓者应先把饵团攥实,再从中间掰开,然后将两半饵团合握在饵托器上,最后双手合力将饵托器上的饵团攥紧。

  这样,整个钓组看起来和爆炸钩相类似,抛竿的同时也完成了打窝。此外,这种钓组减少了钩子的数量,也就降低了挂底的几率。饵托钓组所用的钓饵是玉米粒,能有效防止小鱼闹钩,同时增加了钓大鱼的概率。有些爆炸钩组中有一枚钩子的子线特别长,短子线的钩子都埋在饵团里,而那枚长子线的钩子则单独挂钓饵,这其实和饵托钓组是一个原理。

  为饵托钓组上饵团时,还可以借助工具更轻松地完成。钓者可先攥出一个饵团,在饵团一侧掏出空洞,空洞的大小以能放入饵托器为标准。然后将穿饵针穿过饵团,再将穿饵针顶端的倒钩钩住钓组(关于穿饵针,在以后的文章中会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先暂时把它理解成一根编织用的钩针)。

  最后,钓者将饵团攥紧攥实,再把饵托器埋好,上饵环节即宣告完工。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DIY一个饵托器。饵托器的构造十分简单,无非就是把细铁丝扭一扭。

  ①用尖嘴钳子夹住细铁丝的一端,再将钳子按逆时针的方向旋转。

  ②一边旋转钳子,一边将铁丝下移。

  ③旋转五六圈之后,将铁丝取下,一个饵托器就制成了。至于饵托器的大小,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自己把握。根据实战情况来看,这种自制饵托器丝毫不逊色于渔具店里卖的成品。

  玩过海竿的人都知道,爆炸钩糟食的状态最不好把握。糟食如果和得不好,在抛投的过程中很容易“空中解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尝试一下下面的钓组。

  二、袋式钓组

  制作袋式钓组时,自行车的气门芯胶管就是很好的原材料。当然,如果没有气门芯的话,也可以用其他胶皮来代替。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样的胶皮合适,在我看来,自行车内胎就是很好的胶皮。将胶皮剪成约5毫米见方的小块儿,再用一根较粗的缝衣针来穿针引线。胶皮块儿就像手竿钓组里的太空豆一样,总之能起到固定饵团的作用即可。在上图中,红线标出的位置是需要打结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要在红圈处打8字结即可,8字结的打法如下:

  上饵时,我们只要把糟食握成团状,再塞到这三根线当中即可。饵团的大小随意,我一般会将饵团握成网球大小。上饵后,三根线之间的角度均为120°,此时可通过推动胶管的方法来固定住饵团。那三根线就像个袋子一样把饵团紧紧包住,只要钓者将饵团攥紧攥实,就不会发生脱钩的现象。

  袋式钓组特别适合远投,钓者无需担心饵团会“空中解体”。而且,这种钓组也很适合水流比较急的钓点。它能使窝料坚持得更持久,不会轻易被水流冲散。如果你的钓点不存在挂底的问题,还可以制作一副“三钩袋式钓组”:“三钩袋式钓组”的三枚钩子可以分别挂三种不同的钓饵,当然,双钩袋式钓组的效果也不错,如果钓者所选的钓点离岸边比较近,不需要远投,而且钓者对饵料状态也把握得比较好,那么,还有一种制作更为简单、可以替代饵托钓组的新钓组。

  和之前一样,红线标出的位置是需要打结的地方。我们当然可以像为饵托钓组上饵那样,用糟食包住钮扣握出一个饵团。但是,我们仍可以借助穿饵针来轻松完成上饵的步骤。

  ①首先将穿饵针备好。

  ②将穿饵针穿过握好的饵团。

  ③将钓组套到穿饵针顶端的倒钩上。

  ④抽出穿饵针,牵引钓线穿过饵团,使饵团卡在钮扣的位置即可。

  上面介绍的三种钓组,都能在抛竿的同时完成打窝。至于钓组上挂的窝料(糟食),我一般会使用商品窝料,比较省事,也比较省时。当然,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可以在商品窝料中掺一些小鸡饲料。因为鲤鱼的食谱非常广泛,所以我们在自制窝料时可选的原材料有很多,比如玉米面、麸皮、菜子饼、碎玉米、小鸡饲料等。制作糟食的方法有很多,糟食的成分也不尽相同。在这里,我要简单介绍一下自制糟食的思路。一般来讲,标准的糟食需要包含以下几种成分。

  1.粘结成分。粘结成分能将糟食的各种原材料粘结在一起,使糟食保持团状。这是糟食必须具备的成分,例如商品料、面粉、红薯或米饭等原材料都是很好的粘结成分。

  2.残留成分。饵团进入水中后开始溶化,细小的诱鱼粒子会逐渐散开。如果饵团没有有效的残留成分,即便鱼儿被引诱过来,就饵咬钩的概率也会有所下降。所以,在钓组的周围要有一定的饵料残留,颗粒饲料、黄豆、玉米粒或小鸡饲料等成分就能起到这个作用。

  3.诱饵成分。诱饵成分即味道刺激、粒子细小且能在水中扩散将鱼儿从远处引诱过来的成分,例如麦麸、鱼粉、白糖或蜂蜜等。

  综上所述,糟食通过粘结成分保持了团状,入水之后靠诱饵成分把鱼儿引诱过来。来到钓点附近的鱼儿会被残留成分所吸引,在吸食残留饵的同时很可能将鱼钩吸入口中,或是在发现钩子上单独挂的钓饵之后开口抢食。

  至于糟食中各种成分的比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情况下,在我所配制的糟食中,粘结成分、残留成分、诱饵成分三者的比例为3∶3∶4。当然,这项数据只是一个参考,万万不可生搬硬套。这个比例是要根据你所选用的材料性质及当地的水情、鱼情来调节的。举个例子,糟食中粘结成分太少的话,饵团在抛投的过程中就容易“空中解体”;反之,饵团又长时间不溶化扩散,达不到诱鱼的效果。一般来讲,饵团在10分钟左右化开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在流水的河川或者夏季闹小鱼的钓场施钓,就要适当提高残留成分的比例;到了冬天,鱼类的活性下降,就可以相应减少残留成分的比例。

  介绍了海竿钓法中最常用且最好用的三种钓组之后,我将在下一期的文章中为大家介绍钓组中最有分量的两个配角——铅坠和钩子,敬请各位关注。

  文/图 北京·孙文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