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回不回家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回家,火车
  • 发布时间:2015-03-06 12:25

  人都是有选择的,这个就连抓周的婴儿都懂得的浅显道理,在春节回家这件事上,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成立。了不起,选择一下飞机、火车、汽车、轮船、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轮滑或者徒步龟行。唯独回家,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回家,是中国人每年一度需要穿越的黑洞。

  回家本来也没什么问题,可惜很不幸,中国每年要回家的人以亿为计量单位。

  于是回家就成了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因为每个人体验到的微小痛苦都被放大了一亿倍,还不止。

  这种痛苦在社会主义眼瞅奔小康了,眼瞅着神舟飞船上太空了,眼瞅人手一部iPhone6的时代,仍然没有丝毫的减轻。

  火车,仍然是绝大多数人回家的首选。

  被骂了几万年的铁道部不仅抵抗了每年春节高峰期数以亿计的客流冲击,也扛住了各种大贪大腐数以亿计的腐败亏空,为全国人民一年又一年提供了拥挤不堪、疲累不堪等等各种不堪回首、同时又年年回首的运送服务,每年的春运,和每次世界杯的中国队,哪个更加让我们无语呢?

  现在火车上的盒饭越来越好吃了(相较于味道一成不变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开水的温度也越来越接近沸点了(列车提速,烧煤的绿皮车越来越少了),买票都提前60天了(黄牛比往年更早开工了)。回家就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省心省事了吗?

  没有。农历新年依据古老的月亮历法确定日期,虽然大多数在春运扎堆的人们在月朗星稀的夜晚抬头望天,往往只能看到一片雾霾,但这丝毫不能阻碍人们对新春佳节莫名的期待。

  提前买票,退票,买票,退票,就为准点准时踏进家门,大年三十都放假了,可回家过年过的是什么?年货可能是双十一提前抢购的,也可能是临走火车站旁边超市买来的“土特产”,甚至只是父母家门口坚持在春节开门的小卖部随手买到的脑白金或者特仑苏……哦不,这一定不是亲生的儿女。和咱爸咱妈过年,一定不能这样,一定要事必躬亲,该带到的所有东西都带到,托朋友千方百计买到的法国产的专业护腰,款式复古工艺精湛的全手工中式棉衣,只是为了打打QQ麻将但也不能含糊的新款iPadAir……当然别忘了,如果还单身,要带个女朋友回家;如果已婚未孕,还要抱个胖娃娃回家,抱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尔呦……

  这样才能抵挡住七大姑八大姨的疑问,最好钥匙圈上还拴着一个合资品牌的带有无钥匙启动功能的汽车钥匙,谈话中无意间提到年终奖“只发了13个月工资”或者“我们一个部门的同事今年过年没回家,这会儿正在巴厘岛晒太阳呢……”

  就为了表演自己是一个成家立业的成年人,所以春节就必须回家?

  就为了过年就是过年它本人,不见它新一年简直没法过下去所以要回家?

  回家,感叹年迈的父母皱纹日深、白发渐多;感叹家乡的小伙伴坐井观天,毫无生气;感叹家门口的市政建设了无新意,黑车档次太低,饭店服务员嘴脸难看,聚会的白酒劲头太大,同桌老张的儿子太丑,曾经的班花插在一坨很壕的牛粪上?

  我们回家是为了什么?春联都是印刷制品,鞭炮都是定点燃放,每家的年夜饭都是超市出品,春晚也是亿人同台共赏。

  不得不像张大锤一样发出一声哀嚎——啊,过年,是为了什么。

  我曾亲历过异常惨烈的春运,龟缩在车厢接缝处,恨不得自己可以变形成一块钢板焊在车厢外边;曾经有雪灾想要阻止我回家过年;曾经目睹挤不上车的陌生人泪洒站台;曾经连续在滴水成冰的凌晨时分潜伏在火车站售票口;曾经一次又一次买到【无座】;曾经一次又一次用比体温还低的“开水”泡面;曾经睡在硬座车厢过道里醒来被踩得半边身子都是各种品牌logo的鞋印……但这都算不得什么,因为最刻骨铭心的回家经历,不过是大年三十才踏上归途。除夕夜,晚七点火车【终于】出发,沿途的县市,烟花璀璨,像是在嘲笑我的愚蠢……等到正月初一才下火车,看看到处的鞭炮残骸,那一种心酸,排山倒海般,将我击垮,因为本该吃年夜饭的时候,我还是草草吃了一碗泡面了事。

  不得不像庞麦郎一样发出一声哀嚎——啊,大年三十,火车的盒饭,居然,涨价了,卑鄙,真卑鄙!所以必须回家!义无反顾地,热情洋溢地,不畏艰险地,千方百计地,一掷千金地,不屈不挠地,累死累活地,回家!说多了都是泪,上车再哭!

  文/顾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