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是资本出海的重要力量

  • 来源:中国民商
  • 关键字:民企,资本出海,经济,管理
  • 发布时间:2015-03-13 09:56

  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成本上升等因素的作用下,民营企业为主的国内企业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寻找技术和品牌、购买知名企业股权的热情攀升,更有意愿参与到跨国企业的循环之中,学习和适应全球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文化理念。

  巨额中国资本出海的最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企业并购。

  事实上,2014年全球并购交易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交易总额较上年度激增47%,达到3.34万亿美元。因处于历史低位的借款利率、活跃的资本市场和抬高的股价,催生了可能重塑行业格局的大额交易,尤其是在制药、科技和媒体行业。这一年里,超大规模的并购案频繁发生。

  对于中国来说,仅是大陆地区的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环比就增长近四成,创出了历史新高。据不久前普华永道发布的《2014中国地区企业并购回顾与2015年前瞻》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数量达272宗,较2013年的200宗增长了36%。虽然缺乏巨型交易的发生,但2014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仍达到了569亿美元,仅次于2012年669亿美元的历史峰值。

  虽然从海外并购和投资所涉总额来看,国有企业仍然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体,但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数量已经领先国有企业。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也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其在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的占比不断增加,日益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力量。这一年,国内财务投资者和私募股权基金参与的海外并购交易活动也首次达到规模级。

  从普华永道更早时候公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金额为137亿美元,相比于2013年下半年的43亿美元,环比增幅达218.6%。同时期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环比增幅仅5.03%。尤其在美国市场,民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占中国对美投资总额的76%,民营企业在美投资项目总数已占中国对美投资项目总数的90%。同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境外并购中扬长避短、携手合作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已经从早些年集中于采矿等资源领域转变为对外更为广泛的涉猎多领域多行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15大类。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72.5亿美元,采矿业193.3亿美元,批发零售业172.7亿美元,上述三个行业已经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

  同类别的投资者的海外并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国有企业一如既往地将投资重点置于工业、资源和能源行业,同时也开始关注欧洲机场、电网等优质的公共事业资源;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成本上升因素的作用下,提升了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国内企业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寻找技术和品牌、购买知名企业股权的热情,并且更有意愿参与到跨国企业的循环之中,学习和适应全球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文化理念。

  同时,《中国海外投资指数》报告也从国际市场上找到了促使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热潮兴起的另一原因:金融危机后欧洲的许多企业在折价出售,这也为那些渴望通过获取技术和品牌提升产业链价值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机遇。

  从能源行业来看,2014年最大的两起并购案分别来自矿业和电网。由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五矿资源有限公司牵头、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中信金属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的联合体(“中国五矿联合体”)以70.05亿美元收购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成为中国金属矿业史上迄今为止实施的最大的境外并购。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场并购有助于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早日进入全球中级矿业公司的前三位。国家电网公司也以21.01亿欧元(约25.4亿美元)收购意大利存贷款公司旗下能源网公司35%股权,成为其继2012年投资葡萄牙能源网公司后在欧洲的又一重要项目。

  在制造业领域中,联想集团以29.1亿美元收购谷歌的摩托罗拉移动智能手机业务,并将全面接管摩托罗拉移动的产品规划,期望以此为契机进入竞争激烈的欧美市场,实现从传统PC厂商到综合性IT厂商的转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10.9亿美元收购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股权,此交易完成后,东风、法国政府与标致家族旗下控股公司将成为标致雪铁龙集团并列第一大股东,三方各持股约14%。

  农业领域的跨国并购也有所突破,中粮集团以总价28亿美元分别收购了来宝集团旗下来宝农业公司以及荷兰粮食巨头Nidera公司各51%的股权,根据中粮对世界粮食格局的判断,Nidera和来宝加入中粮后,中粮可控制的粮食贸易量不仅可满足中国提出的适度进口需求,还可以进行第三国贸易。通过这两次并购,中粮的海外营业收入将超过国内业务。外界评价,中粮将成为可与国际四大粮商相抗衡的大粮商,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上也将获得更大的定价权。

  在服务业内,2014年最引人关注的中国公司非安邦保险集团莫属。在国内连番举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A股之后,更是在两个月内连续公布三起海外收购项目:10月6日宣布以19.5亿美元(约合12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纽约地标建筑华尔道夫酒店;10月13日,以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收购比利时保险公司FIDEA;12月18日,以2.1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7亿元)收购德尔塔·劳埃德银行,其主动进军国际市场的意图极为明显。

  当然一直居于国内财富榜前列的房地产大佬们也不甘示弱,不仅是从2013年就频繁大手笔收购欧美优质资产和各国地标性建筑的万达集团、复兴集团等公司,2014年出于平衡市场风险和全球化布局等不同的考虑,绿地、碧桂园、雅居乐、新华联、首创、开源控股等多家国内房企均出击海外市场。中国企业海外房地产投资环比暴增46%,总额超过165亿美元,特别是在海外商业地产领域的投资更是首次超过了国内。

  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关注TMT行业,即科技、媒体和通信,并积极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寻找优质并购目标,将海外的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引入中国。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国内企业海外投资涉及TMT总金额约为234.06亿美元,占全年海外并购总额的25.66%,其中单笔投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就有8宗。

  然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在接受《中国民商》记者采访时则强调,在海外拥有一定的投资或者并购成功并不应该是中国企业海外战略的最主要目标,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成为全球公司,不光在海外拥有资产,资产还要能构成主要收入。企业需要在发展战略、管理结构和理念文化等多方面制定适应全球经营的模式,拥有全球运营的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在出海后有所收获,在更为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王志乐介绍说,从目前联合国使用的“跨国指数”,即海外资产、海外销售和海外雇员与总资产、总销售和总雇员的比例)来看,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都超过了67%,发展中国家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也均超过了50%。

  根据中企联的数据显示,虽然2014中国企业500大中的272家企业共实现海外营业收入6.1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2.45%;245家企业的海外资产总额为8.18万亿元,同比增长24.03%。但同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为13.60%,比上年的13.98%还下降了0.38个百分点,不仅远远低于2014世界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64.55%,而且远远低于2014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54.22%。2014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跨国指数在30%以上的只有11家,达到2014世界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的企业只有1家,达到2014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的企业也只有2家,还有22家企业的跨国指数没有超过5%。

  “如果国内企业以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为发展目标,目前只有收购了沃尔沃的吉利汽车以67.61%的成绩挤进了标准线。我们与全球公司对标,差距还很远。”王志乐说。

  >>资料链接:案例

  收购国际酒店业的传奇——华尔道夫酒店

  2014年10月6日,希尔顿酒店集团以19.5亿美元的价格将全球酒店业内的传奇——华尔道夫酒店出售给中国安邦保险集团,并与之签署了一份管理合同,这份合同将允许希尔顿酒店集团继续在未来100年时间里运营华尔道夫酒店。

  此项并购震惊业内,有人甚至说,美国人把“世界文明的焦点”交给了中国人。

  事实上,华尔道夫酒店的传奇性名副其实。

  在近一个世纪中,历任美国总统都会下榻华尔道夫酒店的总统套房,胡佛总统卸任后曾直接从白宫搬进了华尔道夫酒店塔楼的私人套间里,长住30年之久。

  同时,外国元首访问纽约时,美国国务院也都会指派华尔道夫酒店的总统套间为首选下榻之地,英国首相丘吉尔、法国总统戴高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都曾住过这里的总统套间。1956年新年,摩纳哥国王尼雷尔亲王住进华尔道夫塔楼,远道而来的亲王并不是要进行国事访问,而是在此举行他与好莱坞女星格蕾丝·凯丽(Grace Kelly)的订婚party。

  华尔道夫酒店与中国的渊源也极为久远。1897年李鸿章访美时,就曾下榻华尔道夫酒店的旧址,成为历史上下榻该饭店的首位华人政要。宋美龄访问时亦住在华尔道夫。邓小平在1974年首次访美、参加联大会议时,也曾到这家酒店拜会基辛格,商讨中美关系大事,此后的历届中国领导人,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要一样,访问纽约时,都将华尔道夫酒店作为下榻之处。

  这里还是很多历史性事件的发生之地。1946年二战结束后,美、英、法、苏四个战胜国代表在华尔道夫酒店塔楼的一个套间里签订了《世界和平协议》,盟军代表也曾在该酒店签署了有关战后的协议。2000年的《新千禧年宣言》也在华尔道夫酒店诞生。

  2005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时,32位国家元首下榻华尔道夫酒店,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元首和外长都住在华尔道夫酒店,在酒店举行的双边会谈远远多于在联合国总部内的会谈,华尔道夫酒店一时被戏称为“小联合国”。

  这家酒店常年入住率都超过90%,在纽约华尔道夫100多套豪华套房中,有三分之一被私人包租,包括玛丽莲梦露、美国作曲家Cole Porter等明星都长期住在华尔道夫。这里还是最上镜酒店。早在1945年,好莱坞就拍摄了描写酒店浪漫故事的《华尔道夫的周末》,此后,二十多部电影在这里取景,包括《教父3》《逍遥法外》《纽约爱情故事》等,并且成为多部电影的主线。《闻香识女人》大约一半场景发生在这座酒店,其中的探戈桥段取景于Vanderbilt宴会厅,堪称电影史上的经典。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