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富先老可能未强先衰
- 来源:中国民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经济,老龄化,人口增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13 12:02
经过对大量数据及其流程的分析,我们认为,人口增缓、老化和流动不畅,可能会造成经济长期和深度的衰退。
有学者说,经济增长速度是因为按照德、日、韩、中国台湾等经验,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接近了他们1.1万美元的发展水平而跌下来的,这值得商榷。下行的首要原因是,人口生育率下降,婴儿和青少年人口大规模萎缩,人口增速放慢,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造成的。
中国与德、日、韩、中国台湾市民化的城市化不同,是“青出老回”“未化先滞”。有3亿~4亿人口,代际出回循环,比城镇老年人口财富和消费低33%左右,形成巨额的消费塌陷。
中国经济下行,不是正常体制结构国家和地区的单纯过冷问题,而是发展中人口过快萎缩和提前衰老以及人口城市化不畅所致。治疗的思路和办法如下:
第一,2015年全面放开生育,停废社会抚养费征收,改计划生育系统为鼓励生育机构。这将带来几个好处:(1)对刺激经济增长有益。全面放开,将会增加婴儿,体检、妇产、奶粉、玩具、其他儿童用品,生活和教育消费逐年上升。人们创业和工作的积极性会强化,家政就业会增加。(2)放开生育符合中华民族长远的安全和竞争利益。印度本世纪末时,高中低三个预测,人口可能在18亿~23亿之间,美国可能达到5亿~6亿,而中国如果下降至8亿,经济发展有可能受到印度崛起的夹击,并且经济实力又会被美国所超过。(3)全面放开不会导致人口暴增。从单独二孩政策以来,预计这部分生育200万左右,结果只有60多万。人们考虑抚养成本,不愿意生二孩。从台韩的实践看,即使政府鼓励,都难以提高生育率。
第二,重启和恢复城市化进程及其红利。2015年,除北上广深外,彻底取消户籍管制;加快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小城镇和小城市率先落实负面清单管理,改善创业和企业经营环境,发展和活跃县域经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让农民有财产性收益;改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为房地产税体制,探索压缩中央专项,并扩大对县级财政直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制度,控制住地价再度暴涨,逐步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收入水平,推进农民进入县城和小城市,实现就业和住房,并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配套等方面实现市民化的城市化。
第三,充分发挥人才和人力资本红利,推动经济增长。虽然我们的人口红利逆转下行,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和海外留学,使中华民族积累了规模巨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本。加快改革高等和职业教育体制和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制造业服务业升级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改变我们各行各业不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和潜规则环境,吸引留学生归国创业创新。
第四,强力推进创新战略,争取创新红利,超越人口红利下行对经济增长的拖累。资本和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下降,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大,人口红利逆转。对此,只有保持创新自信,最大力度地改革体制机制,明晰知识产权,形成利益激励,国家投入基础研究和重点项目,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促进新技术市场化和产业化,使新产业蓬勃发展,技术进步弯道超车,将目前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从30位左右,提升到10位以内,我们才有可能在经济增长的下行困境中突围。
周天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