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凉宝玉杯
- 来源:章回小说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宝玉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7-01 16:37
(一)
明朝时候,苏州有个知府叫莫怀古,因为政声不错,他在知府任上期满之后,便被擢升为光禄寺丞。莫怀古那高兴劲儿就不用说了,带着小妾雪娘和贴心仆人莫成,欢欢喜喜地到京城上任了。
到了京城,莫怀古便对衙门大加修饰。你看,栽花种竹,堆假山,搭水榭,还要糊壁糊窗。正当他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他请的裱褙匠汤忠来了。莫怀古叫莫成把汤忠带到书房,汤忠便在书房里忙起来。
不一会儿,莫怀古从花匠那里查看完毕,悠闲地捧着一只玉杯,一边在手里把玩,一边慢腾腾地踱到书房里来。汤忠看到莫怀古手中的怀子,不禁脱口叫了一声:“哎呀!好杯子啊!”“嗯?”莫怀古停下手,朝汤忠望望,问道:“你识得这个杯子吗?”汤忠笑了笑:“嘿嘿,说起来惭愧,小的原来是开古玩店的,因为亏了本,后来改行做了裱褙手艺。虽说不开古玩店了,承蒙各衙门的大人叫小的去认识宝物,所以略知一二。今天见了老爷这只杯子,不禁失口称好,请老爷见谅,这杯子确实是稀世珍宝啊!”
莫怀古听他这一番话,心想:“嗯,此人不可小看,待我来考考他。”于是问汤忠:“汤师傅,你既然识得这杯子,你说这杯子叫什么名字呢?它的来历你知道吗?”汤忠回答说:“大老爷,这杯子叫‘温凉宝玉杯’,原是隋朝之物。隋炀帝在江都陆地行舟,有一妇人叫余氏,向他进献两只杯子,所以此杯又叫‘余杯’。本来是两只杯子,只因隋炀帝在龙舟上与萧后饮酒,隋炀帝喝醉了,失手打碎了一只,所以只剩下这一只了。”
莫怀古听汤忠说了这么一大套,心里想:“他还真懂得不少,待我再考考他。”于是又问道:“汤师傅,你晓得这杯子有什么特异之处吗?”汤忠头也不抬,一边裱褙,一边说道:“老爷,说起这杯子的特异之处,若是把酒斟在杯子里,杯子能随着酒气的温凉而改变颜色。”莫怀古说:“你说的一点也不错,这杯子是我家先人留下的,就是有贵客上门,我也不曾拿出来过,你今天见到这只玉杯,可以说是幸运了。”
说着话,书房的门窗裱褙好了,莫怀古就在书房收拾图书典籍,叫汤忠到上房去裱褙。
汤忠到了上房,散了神了。其时,莫怀古的小妾雪娘正在上房试衣服。提起雪娘,那真是说不尽的绝色美貌,这么说吧,似月中嫦娥,如西施再世。汤忠一眼瞧见雪娘,那粉颈玉臂,和丰腴可人的腰身,把他看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所以,他干活没有精神了,光是走神。他一边做活,一边偷看雪娘,因此常常裱错了。雪娘在房里试衣服,哪里知道外面有人偷看自己,一会儿脱这一件,一会儿换那一件,任他偷看一饱。
汤忠手里做着活儿,头脑里胡思乱想起来:“哎呀!天下竟有这样绝色的美人!我汤忠倘若能与她有一夜之欢,也胜过做二品京堂的了。”就这样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裱褙门窗,一边偷看。这上房的门,汤忠简直不想出去了。于是汤忠故意磨磨蹭蹭的,慢慢腾腾的,一直挨到天黑,才把事情做完。事情做完了,还没把雪娘看够,没有办法,只好出来。
回到铺子里,汤忠呆呆地坐着,连饭也不吃了,便上床睡觉。上了床,哪里睡得着觉?头脑里净是那粉颈玉臂,丰乳细腰。他左一个翻身,又一个翻身,一门心思想计策:如何能把那女子弄到手,想到半夜终于想出一条毒计来了。
(二)
第二天早上,汤忠来到严世蕃府中。
严世蕃是何许人?他是当朝宰相严嵩之子,现任吏部侍郎。汤忠是怎么认识严世蕃的呢?
原来,严世蕃经常把汤忠叫到府里鉴定古玩,加之他善于逢迎拍马,能说会道,严世蕃很是喜欢他。汤忠见过了严世蕃,严世蕃问道:“汤忠,这几天可有什么好玩器么?”汤忠答道:“大人,小的看到一只玉杯。”
“嗯,看到一只玉杯?你说说看。”
汤忠说:“大人,小的昨日到光禄寺署中裱褙门窗,看到新任光禄寺丞莫老爷有一只玉杯,真是稀世之珍。”
“噢?是稀世之宝?”严世蕃欢喜得两眼放光,急不可耐地说:“什么样的稀世之宝,你快说!”
汤忠继续说下去:“大人,这宝物原是隋朝的东西,隋炀帝在江都陆地行舟,有一个姓余的妇人,进献给隋炀帝两只杯子,因此,这杯子又叫‘余杯’。隋炀帝在龙舟上与萧后饮酒,喝醉了,失手打碎了一只,就只剩下这一只了。这杯子,把酒斟在里面,能随着酒气的温凉而改变颜色。”
严世蕃说:“嗯,这倒没听说过,确实是稀世之珍。这样吧,我明日到他那里,跟他买过来就是了。你说,他能不孝敬本部堂?还好意思收钱么?”汤忠说:“大人,恐怕不那么容易,那莫老爷是个古板人。他说,就是有贵客到家里,也不肯轻易拿出来,只怕他不肯呢。”严世蕃说:“这还了得!本部堂看中的东西,从来没有人敢不给的。你先到他那里去告诉他,他若是不肯,我自有办法。”
汤忠急忙来到光禄寺衙门,见了莫怀古,拐弯抹角地把严世蕃的话对莫怀古说了。莫怀古沉下脸:“这是我家先人留下的宝物,怎肯轻易卖给别人?这是使不得的。”汤忠冷笑起来:“莫老爷,以今天的世道看来,不要说小人得罪老爷,不能与老爷相抗;就是老爷得罪了严府,也不能与严府相抗。老爷不如舍去这只杯子,博得严府的欢心如何?”莫怀古听了汤忠的话,气得红了脸:“这是办不到的!我情愿弃官不做,也不能舍了这只杯子!”
汤忠见莫怀古执意不舍这只杯子,心里高兴,这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想,严大人官高爵显势力大,硬要这只杯子;莫老爷官小位卑势力小,硬是不舍这只杯子。这一来有好戏看了!只要你莫老爷一倒霉,你那美人就是我的了!汤忠心里高兴一阵子,对莫怀古说道:“莫老爷,只当小的没有来,小的告辞了。”说完,扬长而去。
汤忠到了严世蕃府中,严世蕃连忙问:“汤忠,莫怀古怎么说?”汤忠答道:“咳!大人,别提了!果不出所料。”接着便添油加醋,如此这般地胡诌一通。然后又火上浇油地说道,“大人,这是莫怀古不把您放在眼里呀!如果他把您放在眼里,还不乖乖地把杯子送过来?还敢那么说话吗?这莫怀古太可恶了!”严世蕃一听,怒气冲天,哪里忍耐得住,喝道:“来人哪!打道光禄寺署!”
霎时,严世蕃领着一伙家丁,气势汹汹地直往光禄寺衙署而来。
这时,莫怀古正与雪娘谈论玉杯之事,忽见莫成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说道:“老爷,祸事到了!”听了这话,莫怀古心往下一沉,问:“莫成,何事如此慌张?”莫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爷,如今严府严大人亲自带人来搜玉杯了!”莫成说完便往里面去了。
莫怀古听了这话,吓得魂不附体,两腿发软:“哎呀!这可如何是好?”正没有主意,只听外面衙署门口一迭连声地喊:“严大人驾到!快出来迎接!”莫怀古整整冠带,急忙出迎:“卑职莫怀古叩见严大人。”
“哼!”严世蕃哼了一声,只当没看见、没听见,昂着头,直往光禄寺衙署里面冲。冲到里面,站在大堂上大声怒斥道:“莫怀古,啊?你是何等样人?你不就是个光禄寺丞么?敢小瞧于我!你该当何罪?嗯?”莫怀古拱着手,抖抖瑟瑟地说:“大人,卑职何曾小瞧于严大人哪?”严世蕃怒气冲冲地说:“你休要狡辩!你有一只玉杯,它神奇之处我已知道,你对本部堂为何如此吝啬?难道你不想在光禄寺为官么?”莫怀古道:“大人,下官并无此玉杯呀!”严世蕃道:“莫怀古,本部堂要是搜出来,你有何话说?”
这时,莫怀古只好硬着头皮说道:“任凭大人搜就是了。”严世蕃更大怒:“左右!将妇女家人拦在一边,随本部堂进去搜!”一声令下,雪娘与女仆、莫怀古家人等被挡在一边,严世蕃亲自带了几个家丁如狼似虎地进去了。一时间翻箱倒柜,搬桌弄凳子,闹得乌烟瘴气。闹了半天,却始终搜不出来。怎么下场呢?严世蕃想了想,自搭台阶,他说道:“你是收藏好了的,自然搜不到。限你三日之内,把玉杯交到我府中。如若不然,我就取你首级!”“是!是!卑职记住了。”莫怀古诺诺连声。
“哼!”严世蕃哼了一声,带着家丁恨恨而去。
(三)
严世蕃没有搜着玉杯,恨恨的空手而去。莫怀古又气又急,一吓一惊,昏倒在地。雪娘进来,又是抹胸口,又是掐人中,约莫半个时辰,莫怀古才醒来。对雪娘说:“雪娘,不见了玉杯,如何是好啊?”雪娘说:“我也疑惑这事,适才莫成在里边,这时候却不见了,想必是莫成怕搜出杯子,便把它藏起,从后门出去了。”
两人正说着话,忽见莫成从屏风后面转出来,说道:“老爷,小的先来报知,料知严大人必然要亲自搜查,因事情紧急,来不及细说商量,小的就藏起杯子,从后门出去。看他们走了,小的才回来了。”说着,莫成从怀里取出杯子,交给莫怀古。莫怀古接过杯子,抚摸不已,哽咽着说:“藏过又有什么用啊?严世蕃要三日之内把杯子送到他府上去,难哪!”莫成问:“老爷的心意如何呢?”莫怀古说:“此杯是我家先人留下的遗物,我岂能拿出去取媚奸贼呀?我宁舍此官不做,也不做这不肖之事。”莫成说:“既然如此,老爷当早想计策才是。”莫怀古吩咐道:“雪娘,你赶快收拾细软,我们要连夜出城。”
于是,雪娘连忙收拾好东西,三个人连夜逃出城去。
第二天,光禄寺衙署不见了莫大人,连忙报知上司,说莫大人不见了。严世蕃听到这消息,大怒道:“这贼,就是飞上天去,我也要把他抓回来!”严世蕃发了一通火,立即把朝中同僚兵部尚书赵文华请到府里,把前后经过详细告诉他,请他拿主意。赵文华说:“这有何难哪。大人出一角广缉逃官的捕文,再到相府,烦相爷出一公文,盖上印信,弟差兵部差官沿途赶去,不问在哪里拿着,只称太师钧旨,交该处有司正法就是了。”严世蕃听了,连声说好,赵文华便去行事了。
莫怀古一行人出了城,大路不敢走,只找小路而行。一路上,莫怀古唉声叹气,不住流泪,嘀咕着,“早知道京城如此险恶,我去什么京都,做什么光禄寺丞哪?”
三人惊魂张胆地行了两夜,在野林店住宿。那雪娘本是身怀六甲之人,月份已深,加之在路上吃辛受苦,动了胎气。晚上,感觉腹中作痛,到了三更时候分娩了,生下一子。莫怀古见雪娘生下一个儿子,心中又高兴又悲伤。高兴的是有了一个儿子,悲伤的是这儿子来得不是时候。莫怀古心中甚是凄凉,禁不住泪如泉涌。他们不敢在店中久歇,连夜雇了一辆马车,给雪娘坐上,乘着夜色上路。一路上,雪娘抱着孩子,坐在车子里不住声地哭。
走了几天,一行人来到黄家营地方,这里已是南京管辖的范围了。一天,夜色降临,莫怀古骑着马,护着车子走在前面,莫成在后面照料行李。正行之间,忽然从路旁蹿出几个人来,大声喝道:“逃官哪里走?还不下马就擒?”莫怀古在马上吃了一惊,心想,这下完了!说时迟,那时快,几个差官已到面前,不由分说,将莫怀古从马上拿下。雪娘抱着孩子,也被从车上拖下来。赶车的仆夫吓得魂不附体,急忙往回跑。遇到莫成,把莫怀古被拿情况说了一遍。莫成大惊失色,匆匆向前赶去。
莫成走着走着,远远看见前面有几个人。夜色中,细细看那几个身影,正是几个差官押着莫老爷和雪娘。莫成看真切了,就在后面远远地跟着。
(四)
那差官押着莫怀古夫妇往前走。路上,差官问从人,此处的知县衙门在什么地方。从人回答说,此处叫野店铺,周围三百里都是山路,向前二十里就是黄家营,并无县衙门。差官走得焦躁,嘴里骂骂咧咧,急催从人快走快走。
约莫三更以后,黑暗中,远处有了灯光。灯光下,好像有个牌楼样的建筑。到近前一看,是座营门,营门前旗帜上的字不甚清楚。差官心中高兴:此番可以交差了!到了营门口,差官立即上前通报。进了营帐,不一会儿,差官出来,把莫怀古夫妇交给营中军士,自去休息去了。莫怀古心中慌乱,心想:这次死期到了。心中叫苦不迭。
那莫成在后面看见老爷被差官押着进了营门,连忙赶上来。刚到营门口,遇见几个差官从营帐里走出来,莫成急忙回避。待他们走后,莫成急闯到营门口,被军士拿下。莫成急忙分辩:“我不是歹人,我是犯官莫怀古的家人莫成,我要面见大老爷,有机密事相告。”守门军士听了,就把莫成向营帐里面带去。
莫怀古夫妇被两个军士带到后边的营帐里看守着。雪娘紧紧地抱住孩子,莫怀古紧紧地拥住雪娘。两个人又累又饿,又惊又怕,只觉得昏天黑地。两人正惊魂未定,忽听外面呼喊摆围,说要处决犯官。接着便听到一阵阵杂沓的脚步声从营帐前响过。莫怀古夫妇直吓得魂不附体,心想,这下完了!夫妇二人哭成一团。
夫妇二人正在呼天抢地地哭喊,忽见一军士来到帐前,说道,“大人吩咐,带犯官!”这时,莫怀古夫妇已吓得浑身瘫软,站不起身。几个军士把他们架着,扶着,走出营帐。正在路上,莫怀古隐隐约约看到在远处的昏暗的灯光下,军士已站成一圈。他仿佛还看到行刑的刽子手手中那寒光闪闪的大砍刀。他想,完了,再过一会儿便身首异处了,可怜刚出世的孩子……
雪娘这时已昏昏沉沉,垂着头,双目紧闭,满脸泪水,两只手机械地死死抱住孩子,全由军士架着她向前挪动脚步。
莫怀古瞥了雪娘一眼,心中更酸。他这时忽然发现,几个军士并不是带着他们向摆围的地方去,而是去另一个地方。
一会儿,莫怀古和雪娘被带到一个营帐里面。只见营帐里烛光明亮,一个威风长者端坐桌前。莫怀古瘫跪在地上叩头:“大人救救下官!下官冤枉啊!”雪娘由士兵扶着,瘫在地上,不能言语。这时,莫怀古见那位长者离开座位,和颜悦色地走近自己,伸开双臂,把自己扶起来,命左右给自己松了绑,并且给自己和雪娘看座。莫怀古扶着雪娘坐在凳子上,心中升起一团疑云:这位大人是谁?外面摆围将要处决我,还把我带到营帐如此待我……
莫怀古心里正疑惑看着,只听那长者说道:“莫大人,你受惊了!”这一声称呼、这一声问候使莫怀古惊讶不已。他怔怔地望着那位长者,说道:“大人,恕下官眼拙,您是——”那长者笑眯眯地说道:“哦,老夫姓海,名瑞,我们系初次见面,初见哪!”莫怀古听说眼前的长者是海瑞,心中激动不已。他早就听说海大人的威名,他是天下第一不畏权贵的清官。他连忙跪下说道:“海大人,下官冤枉啊!”海瑞说道:“莫大人,你无罪,此系奸贼严世蕃所为,你的冤情,本部堂已经知道了。”
莫怀古真是幸运,他遇到了救星。这海瑞是明朝时候有名的清官。耿直廉洁,不畏权贵,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原来明朝时候,太祖皇帝建都南京,后来永乐皇帝把都城迁到北京,南京仍有宫殿和诸部府第及先帝陵寝,仍设六部尚书。海瑞因看不惯诸亲王奢侈倾轧之状,便向嘉靖皇帝请旨出巡,查访民情,躲清净来了。皇上允旨,赐他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海瑞于是点了几百兵丁,权作仪仗和随从,出巡到黄家营,一住就是几个月。
刚才,海瑞听了差官的言语,见了牌文上相府的印信,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想,事情出在严世蕃手里,准没有好事,说不定这莫怀古就是一个蒙冤之人。后来,听莫成讲了事情的原委,禁不住勃然大怒:“严世蕃这奸贼,为了一只玉杯如此欺人!皇天后土,永无宁日了!”他发了一通火,决心解救莫怀古,便对莫成说:“你且歇息去吧,本部堂自有办法。”莫成下去以后。海瑞一面下令摆围,一面传见莫怀古夫妇。
莫怀古听海瑞说自己无罪,然而心中仍有疑团。他想,既如此说,为何要摆围呢?不过,他没有把话说出口,只是担心地说:“海大人,您这样对待下官,只怕有累于大人。”海瑞说:“你且放心,你不是钦犯,不过严嵩相府衙门的印信而已。本部堂不但要解救于你,还要参劾严世蕃这贼子!哦,莫大人,你二人一定饿了,老夫传宴为你压惊。”
于是,海瑞命人摆宴。这时,雪娘已缓过神来,有了一些精神,不用人扶,自己能坐着了。一会儿工夫,仆役摆上一桌酒宴,莫成也被喊来吃饭,四人分宾主坐下。莫怀古感动不已,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作为一名犯官,被押解到海大人行营,能有如此待遇。他流泪感动地说:“海大人,救命之恩,下官结草衔环难以报答,怎好叨扰啊?”海瑞劝慰道:“莫大人,不必客气了,请用吧!”说到这里,海瑞看一眼雪娘怀里的孩子,叹息道:“可怜孩子,遭此颠沛之苦!”一句话,说得雪娘眼泪又刷刷地流下来。
四人开始饮酒,莫怀古夫妇到底惊魂初定,心事重重,酒饭只略用一点,便放下杯筷。这时,海瑞叫来从人,吩咐道:“命令撤围,各人悄声进营,不准说话。”说到这里,海瑞对莫怀古像是解释似的说道:“相府的几个狗差官,老夫糊弄他们一下就行了。”听到这话,莫怀古如梦初醒。
酒饭用毕,海瑞叫人安排莫怀古夫妇和莫成休息。
(五)
莫怀古夫妇和莫成走后,海瑞心中愤愤不平,长吁短叹了一会,取过纸笔,写起奏章,参劾严世蕃目无法纪,巧取豪夺,欺压朝廷命官之罪,并保救莫怀古无罪,举荐他为南京兵部兵科给事之职。奏章写完,又给严世蕃写一小笺,讥其所作所为。小笺写好,叫人取来一只木盒,装满泥土,把小笺放在上面,盖上盖子,外面用封皮封好,盖上南京兵部大印,准备给差官带回,让他们交差。做完这一切,天已不早,海瑞方才歇下。
第二天清早,四个差官便来催询。海瑞叫人取过木盒,交给官差,吩咐道:“你等复命去吧,不得有误。”四个差官收下木盒子走了。差官走后,海瑞立即差八百里快马,带着奏章往京都而去。
再说严世蕃自从打发了差官追杀莫怀古以后,他觉得事情的起因原委,汤忠那小子都知道,不能让他活着,便寻了汤忠一个不是,把他杀了,自己便在家里等候追杀莫怀古的消息。
这一天,派出去的四名差官回来了,见了严世蕃,便叩头行礼,把木盒子呈上:“老爷,逃官莫怀古已被抓获,就地正法,现将首级呈上,请老爷查验。”严世蕃接过木盒,一看封皮,是南京兵部大印,心中大大地起了一个疑团,问:“你等在何处抓获?交给何人行刑?”差官答道:“小的在野店铺抓获,在黄家营海大人处行刑。”严世蕃大为惊讶:“什么?在什么地方行刑?”差官又回答了一遍:“在黄家营海大人处行刑。”严世蕃连连顿足:“哎哟!怎么撞到他那里去了?罢了罢了!”连忙叫差官打开盒子查验。差官撬开盒盖,见有一纸小笺,下面尽是泥土。这时,为首的一个差官跪下说道:“大人,小的亲耳听到海大人下令摆围,说要处决犯官的。”严世蕃也不理他,打开小笺看时,上面写着四句诗:“强取豪夺何所为?草菅人命忒狠心!为官莫要太贪暴,害人误己落骂名。”
严世蕃看罢小笺,两眼冒火,站起身,“啪”地一声,狠狠打了那为首的差官一个耳光:“混账!你难道没有查验?”差官捂着半边脸答道:“小的来的时候,木盒已经封好。小的哪敢怀疑,更不敢要查验了。”严世蕃正要处罚差官,只听外面喊“圣旨到——”
严世蕃连忙跪接圣旨,只听那公公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吏部侍郎严世蕃为官不正,依仗权势,巧取豪夺,逼走光禄寺丞莫怀古,又行诬陷,追捕缉拿,欲置无辜于死地。现处革职,追俸三年,永不录用。钦此。”
“臣领旨谢恩。”严世蕃谢过恩,早有随行军士上前,扒下严世蕃的冠带袍服,严世蕃成了一介平民。
不几天,莫怀古接到圣旨。嘉靖皇帝恕他无罪,并予抚慰,恩准海瑞的举荐,任他为南京兵部兵科给事之职。莫怀古谢了恩,就在海瑞行营上任。
(六)
莫怀古经历了这番事情,对世事明白了许多。他想,事情因玉杯而起,这玉杯系家传之宝,价值连城,它的归属应是德高望重之人。海大人耿直清廉,不畏权贵,德高望重,自己何不把玉杯献给海大人,一来使这玉杯适得其所,二来也报了海大人救命知遇之恩。主意打定,一日得便,莫怀古便捧了玉杯去见海大人。海大人听他说了来意,正色说道:“莫大人,你想坏我一身清白么?老夫为官数十载,两袖清风,家无积蓄。此系我做人的根本,为官的原则。我岂能收这玉杯,坏我一生的清白?再者你莫大人甘以血肉之躯护祖宗之遗业,视官爵如粪土,不取媚于奸贼,此德非浅哪!你收藏此杯,也是此杯适得其所啊!莫动妄念,好好收藏着吧!”
海瑞的一席话,使莫怀古深感汗颜,诺诺而退。从此以后,莫怀古谨言慎行,时时事事效法海大人,修德修身,使玉杯适得其所。
责任编辑咏红
插图任义娟
……
明朝时候,苏州有个知府叫莫怀古,因为政声不错,他在知府任上期满之后,便被擢升为光禄寺丞。莫怀古那高兴劲儿就不用说了,带着小妾雪娘和贴心仆人莫成,欢欢喜喜地到京城上任了。
到了京城,莫怀古便对衙门大加修饰。你看,栽花种竹,堆假山,搭水榭,还要糊壁糊窗。正当他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他请的裱褙匠汤忠来了。莫怀古叫莫成把汤忠带到书房,汤忠便在书房里忙起来。
不一会儿,莫怀古从花匠那里查看完毕,悠闲地捧着一只玉杯,一边在手里把玩,一边慢腾腾地踱到书房里来。汤忠看到莫怀古手中的怀子,不禁脱口叫了一声:“哎呀!好杯子啊!”“嗯?”莫怀古停下手,朝汤忠望望,问道:“你识得这个杯子吗?”汤忠笑了笑:“嘿嘿,说起来惭愧,小的原来是开古玩店的,因为亏了本,后来改行做了裱褙手艺。虽说不开古玩店了,承蒙各衙门的大人叫小的去认识宝物,所以略知一二。今天见了老爷这只杯子,不禁失口称好,请老爷见谅,这杯子确实是稀世珍宝啊!”
莫怀古听他这一番话,心想:“嗯,此人不可小看,待我来考考他。”于是问汤忠:“汤师傅,你既然识得这杯子,你说这杯子叫什么名字呢?它的来历你知道吗?”汤忠回答说:“大老爷,这杯子叫‘温凉宝玉杯’,原是隋朝之物。隋炀帝在江都陆地行舟,有一妇人叫余氏,向他进献两只杯子,所以此杯又叫‘余杯’。本来是两只杯子,只因隋炀帝在龙舟上与萧后饮酒,隋炀帝喝醉了,失手打碎了一只,所以只剩下这一只了。”
莫怀古听汤忠说了这么一大套,心里想:“他还真懂得不少,待我再考考他。”于是又问道:“汤师傅,你晓得这杯子有什么特异之处吗?”汤忠头也不抬,一边裱褙,一边说道:“老爷,说起这杯子的特异之处,若是把酒斟在杯子里,杯子能随着酒气的温凉而改变颜色。”莫怀古说:“你说的一点也不错,这杯子是我家先人留下的,就是有贵客上门,我也不曾拿出来过,你今天见到这只玉杯,可以说是幸运了。”
说着话,书房的门窗裱褙好了,莫怀古就在书房收拾图书典籍,叫汤忠到上房去裱褙。
汤忠到了上房,散了神了。其时,莫怀古的小妾雪娘正在上房试衣服。提起雪娘,那真是说不尽的绝色美貌,这么说吧,似月中嫦娥,如西施再世。汤忠一眼瞧见雪娘,那粉颈玉臂,和丰腴可人的腰身,把他看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所以,他干活没有精神了,光是走神。他一边做活,一边偷看雪娘,因此常常裱错了。雪娘在房里试衣服,哪里知道外面有人偷看自己,一会儿脱这一件,一会儿换那一件,任他偷看一饱。
汤忠手里做着活儿,头脑里胡思乱想起来:“哎呀!天下竟有这样绝色的美人!我汤忠倘若能与她有一夜之欢,也胜过做二品京堂的了。”就这样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裱褙门窗,一边偷看。这上房的门,汤忠简直不想出去了。于是汤忠故意磨磨蹭蹭的,慢慢腾腾的,一直挨到天黑,才把事情做完。事情做完了,还没把雪娘看够,没有办法,只好出来。
回到铺子里,汤忠呆呆地坐着,连饭也不吃了,便上床睡觉。上了床,哪里睡得着觉?头脑里净是那粉颈玉臂,丰乳细腰。他左一个翻身,又一个翻身,一门心思想计策:如何能把那女子弄到手,想到半夜终于想出一条毒计来了。
(二)
第二天早上,汤忠来到严世蕃府中。
严世蕃是何许人?他是当朝宰相严嵩之子,现任吏部侍郎。汤忠是怎么认识严世蕃的呢?
原来,严世蕃经常把汤忠叫到府里鉴定古玩,加之他善于逢迎拍马,能说会道,严世蕃很是喜欢他。汤忠见过了严世蕃,严世蕃问道:“汤忠,这几天可有什么好玩器么?”汤忠答道:“大人,小的看到一只玉杯。”
“嗯,看到一只玉杯?你说说看。”
汤忠说:“大人,小的昨日到光禄寺署中裱褙门窗,看到新任光禄寺丞莫老爷有一只玉杯,真是稀世之珍。”
“噢?是稀世之宝?”严世蕃欢喜得两眼放光,急不可耐地说:“什么样的稀世之宝,你快说!”
汤忠继续说下去:“大人,这宝物原是隋朝的东西,隋炀帝在江都陆地行舟,有一个姓余的妇人,进献给隋炀帝两只杯子,因此,这杯子又叫‘余杯’。隋炀帝在龙舟上与萧后饮酒,喝醉了,失手打碎了一只,就只剩下这一只了。这杯子,把酒斟在里面,能随着酒气的温凉而改变颜色。”
严世蕃说:“嗯,这倒没听说过,确实是稀世之珍。这样吧,我明日到他那里,跟他买过来就是了。你说,他能不孝敬本部堂?还好意思收钱么?”汤忠说:“大人,恐怕不那么容易,那莫老爷是个古板人。他说,就是有贵客到家里,也不肯轻易拿出来,只怕他不肯呢。”严世蕃说:“这还了得!本部堂看中的东西,从来没有人敢不给的。你先到他那里去告诉他,他若是不肯,我自有办法。”
汤忠急忙来到光禄寺衙门,见了莫怀古,拐弯抹角地把严世蕃的话对莫怀古说了。莫怀古沉下脸:“这是我家先人留下的宝物,怎肯轻易卖给别人?这是使不得的。”汤忠冷笑起来:“莫老爷,以今天的世道看来,不要说小人得罪老爷,不能与老爷相抗;就是老爷得罪了严府,也不能与严府相抗。老爷不如舍去这只杯子,博得严府的欢心如何?”莫怀古听了汤忠的话,气得红了脸:“这是办不到的!我情愿弃官不做,也不能舍了这只杯子!”
汤忠见莫怀古执意不舍这只杯子,心里高兴,这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想,严大人官高爵显势力大,硬要这只杯子;莫老爷官小位卑势力小,硬是不舍这只杯子。这一来有好戏看了!只要你莫老爷一倒霉,你那美人就是我的了!汤忠心里高兴一阵子,对莫怀古说道:“莫老爷,只当小的没有来,小的告辞了。”说完,扬长而去。
汤忠到了严世蕃府中,严世蕃连忙问:“汤忠,莫怀古怎么说?”汤忠答道:“咳!大人,别提了!果不出所料。”接着便添油加醋,如此这般地胡诌一通。然后又火上浇油地说道,“大人,这是莫怀古不把您放在眼里呀!如果他把您放在眼里,还不乖乖地把杯子送过来?还敢那么说话吗?这莫怀古太可恶了!”严世蕃一听,怒气冲天,哪里忍耐得住,喝道:“来人哪!打道光禄寺署!”
霎时,严世蕃领着一伙家丁,气势汹汹地直往光禄寺衙署而来。
这时,莫怀古正与雪娘谈论玉杯之事,忽见莫成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说道:“老爷,祸事到了!”听了这话,莫怀古心往下一沉,问:“莫成,何事如此慌张?”莫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爷,如今严府严大人亲自带人来搜玉杯了!”莫成说完便往里面去了。
莫怀古听了这话,吓得魂不附体,两腿发软:“哎呀!这可如何是好?”正没有主意,只听外面衙署门口一迭连声地喊:“严大人驾到!快出来迎接!”莫怀古整整冠带,急忙出迎:“卑职莫怀古叩见严大人。”
“哼!”严世蕃哼了一声,只当没看见、没听见,昂着头,直往光禄寺衙署里面冲。冲到里面,站在大堂上大声怒斥道:“莫怀古,啊?你是何等样人?你不就是个光禄寺丞么?敢小瞧于我!你该当何罪?嗯?”莫怀古拱着手,抖抖瑟瑟地说:“大人,卑职何曾小瞧于严大人哪?”严世蕃怒气冲冲地说:“你休要狡辩!你有一只玉杯,它神奇之处我已知道,你对本部堂为何如此吝啬?难道你不想在光禄寺为官么?”莫怀古道:“大人,下官并无此玉杯呀!”严世蕃道:“莫怀古,本部堂要是搜出来,你有何话说?”
这时,莫怀古只好硬着头皮说道:“任凭大人搜就是了。”严世蕃更大怒:“左右!将妇女家人拦在一边,随本部堂进去搜!”一声令下,雪娘与女仆、莫怀古家人等被挡在一边,严世蕃亲自带了几个家丁如狼似虎地进去了。一时间翻箱倒柜,搬桌弄凳子,闹得乌烟瘴气。闹了半天,却始终搜不出来。怎么下场呢?严世蕃想了想,自搭台阶,他说道:“你是收藏好了的,自然搜不到。限你三日之内,把玉杯交到我府中。如若不然,我就取你首级!”“是!是!卑职记住了。”莫怀古诺诺连声。
“哼!”严世蕃哼了一声,带着家丁恨恨而去。
(三)
严世蕃没有搜着玉杯,恨恨的空手而去。莫怀古又气又急,一吓一惊,昏倒在地。雪娘进来,又是抹胸口,又是掐人中,约莫半个时辰,莫怀古才醒来。对雪娘说:“雪娘,不见了玉杯,如何是好啊?”雪娘说:“我也疑惑这事,适才莫成在里边,这时候却不见了,想必是莫成怕搜出杯子,便把它藏起,从后门出去了。”
两人正说着话,忽见莫成从屏风后面转出来,说道:“老爷,小的先来报知,料知严大人必然要亲自搜查,因事情紧急,来不及细说商量,小的就藏起杯子,从后门出去。看他们走了,小的才回来了。”说着,莫成从怀里取出杯子,交给莫怀古。莫怀古接过杯子,抚摸不已,哽咽着说:“藏过又有什么用啊?严世蕃要三日之内把杯子送到他府上去,难哪!”莫成问:“老爷的心意如何呢?”莫怀古说:“此杯是我家先人留下的遗物,我岂能拿出去取媚奸贼呀?我宁舍此官不做,也不做这不肖之事。”莫成说:“既然如此,老爷当早想计策才是。”莫怀古吩咐道:“雪娘,你赶快收拾细软,我们要连夜出城。”
于是,雪娘连忙收拾好东西,三个人连夜逃出城去。
第二天,光禄寺衙署不见了莫大人,连忙报知上司,说莫大人不见了。严世蕃听到这消息,大怒道:“这贼,就是飞上天去,我也要把他抓回来!”严世蕃发了一通火,立即把朝中同僚兵部尚书赵文华请到府里,把前后经过详细告诉他,请他拿主意。赵文华说:“这有何难哪。大人出一角广缉逃官的捕文,再到相府,烦相爷出一公文,盖上印信,弟差兵部差官沿途赶去,不问在哪里拿着,只称太师钧旨,交该处有司正法就是了。”严世蕃听了,连声说好,赵文华便去行事了。
莫怀古一行人出了城,大路不敢走,只找小路而行。一路上,莫怀古唉声叹气,不住流泪,嘀咕着,“早知道京城如此险恶,我去什么京都,做什么光禄寺丞哪?”
三人惊魂张胆地行了两夜,在野林店住宿。那雪娘本是身怀六甲之人,月份已深,加之在路上吃辛受苦,动了胎气。晚上,感觉腹中作痛,到了三更时候分娩了,生下一子。莫怀古见雪娘生下一个儿子,心中又高兴又悲伤。高兴的是有了一个儿子,悲伤的是这儿子来得不是时候。莫怀古心中甚是凄凉,禁不住泪如泉涌。他们不敢在店中久歇,连夜雇了一辆马车,给雪娘坐上,乘着夜色上路。一路上,雪娘抱着孩子,坐在车子里不住声地哭。
走了几天,一行人来到黄家营地方,这里已是南京管辖的范围了。一天,夜色降临,莫怀古骑着马,护着车子走在前面,莫成在后面照料行李。正行之间,忽然从路旁蹿出几个人来,大声喝道:“逃官哪里走?还不下马就擒?”莫怀古在马上吃了一惊,心想,这下完了!说时迟,那时快,几个差官已到面前,不由分说,将莫怀古从马上拿下。雪娘抱着孩子,也被从车上拖下来。赶车的仆夫吓得魂不附体,急忙往回跑。遇到莫成,把莫怀古被拿情况说了一遍。莫成大惊失色,匆匆向前赶去。
莫成走着走着,远远看见前面有几个人。夜色中,细细看那几个身影,正是几个差官押着莫老爷和雪娘。莫成看真切了,就在后面远远地跟着。
(四)
那差官押着莫怀古夫妇往前走。路上,差官问从人,此处的知县衙门在什么地方。从人回答说,此处叫野店铺,周围三百里都是山路,向前二十里就是黄家营,并无县衙门。差官走得焦躁,嘴里骂骂咧咧,急催从人快走快走。
约莫三更以后,黑暗中,远处有了灯光。灯光下,好像有个牌楼样的建筑。到近前一看,是座营门,营门前旗帜上的字不甚清楚。差官心中高兴:此番可以交差了!到了营门口,差官立即上前通报。进了营帐,不一会儿,差官出来,把莫怀古夫妇交给营中军士,自去休息去了。莫怀古心中慌乱,心想:这次死期到了。心中叫苦不迭。
那莫成在后面看见老爷被差官押着进了营门,连忙赶上来。刚到营门口,遇见几个差官从营帐里走出来,莫成急忙回避。待他们走后,莫成急闯到营门口,被军士拿下。莫成急忙分辩:“我不是歹人,我是犯官莫怀古的家人莫成,我要面见大老爷,有机密事相告。”守门军士听了,就把莫成向营帐里面带去。
莫怀古夫妇被两个军士带到后边的营帐里看守着。雪娘紧紧地抱住孩子,莫怀古紧紧地拥住雪娘。两个人又累又饿,又惊又怕,只觉得昏天黑地。两人正惊魂未定,忽听外面呼喊摆围,说要处决犯官。接着便听到一阵阵杂沓的脚步声从营帐前响过。莫怀古夫妇直吓得魂不附体,心想,这下完了!夫妇二人哭成一团。
夫妇二人正在呼天抢地地哭喊,忽见一军士来到帐前,说道,“大人吩咐,带犯官!”这时,莫怀古夫妇已吓得浑身瘫软,站不起身。几个军士把他们架着,扶着,走出营帐。正在路上,莫怀古隐隐约约看到在远处的昏暗的灯光下,军士已站成一圈。他仿佛还看到行刑的刽子手手中那寒光闪闪的大砍刀。他想,完了,再过一会儿便身首异处了,可怜刚出世的孩子……
雪娘这时已昏昏沉沉,垂着头,双目紧闭,满脸泪水,两只手机械地死死抱住孩子,全由军士架着她向前挪动脚步。
莫怀古瞥了雪娘一眼,心中更酸。他这时忽然发现,几个军士并不是带着他们向摆围的地方去,而是去另一个地方。
一会儿,莫怀古和雪娘被带到一个营帐里面。只见营帐里烛光明亮,一个威风长者端坐桌前。莫怀古瘫跪在地上叩头:“大人救救下官!下官冤枉啊!”雪娘由士兵扶着,瘫在地上,不能言语。这时,莫怀古见那位长者离开座位,和颜悦色地走近自己,伸开双臂,把自己扶起来,命左右给自己松了绑,并且给自己和雪娘看座。莫怀古扶着雪娘坐在凳子上,心中升起一团疑云:这位大人是谁?外面摆围将要处决我,还把我带到营帐如此待我……
莫怀古心里正疑惑看着,只听那长者说道:“莫大人,你受惊了!”这一声称呼、这一声问候使莫怀古惊讶不已。他怔怔地望着那位长者,说道:“大人,恕下官眼拙,您是——”那长者笑眯眯地说道:“哦,老夫姓海,名瑞,我们系初次见面,初见哪!”莫怀古听说眼前的长者是海瑞,心中激动不已。他早就听说海大人的威名,他是天下第一不畏权贵的清官。他连忙跪下说道:“海大人,下官冤枉啊!”海瑞说道:“莫大人,你无罪,此系奸贼严世蕃所为,你的冤情,本部堂已经知道了。”
莫怀古真是幸运,他遇到了救星。这海瑞是明朝时候有名的清官。耿直廉洁,不畏权贵,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原来明朝时候,太祖皇帝建都南京,后来永乐皇帝把都城迁到北京,南京仍有宫殿和诸部府第及先帝陵寝,仍设六部尚书。海瑞因看不惯诸亲王奢侈倾轧之状,便向嘉靖皇帝请旨出巡,查访民情,躲清净来了。皇上允旨,赐他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海瑞于是点了几百兵丁,权作仪仗和随从,出巡到黄家营,一住就是几个月。
刚才,海瑞听了差官的言语,见了牌文上相府的印信,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想,事情出在严世蕃手里,准没有好事,说不定这莫怀古就是一个蒙冤之人。后来,听莫成讲了事情的原委,禁不住勃然大怒:“严世蕃这奸贼,为了一只玉杯如此欺人!皇天后土,永无宁日了!”他发了一通火,决心解救莫怀古,便对莫成说:“你且歇息去吧,本部堂自有办法。”莫成下去以后。海瑞一面下令摆围,一面传见莫怀古夫妇。
莫怀古听海瑞说自己无罪,然而心中仍有疑团。他想,既如此说,为何要摆围呢?不过,他没有把话说出口,只是担心地说:“海大人,您这样对待下官,只怕有累于大人。”海瑞说:“你且放心,你不是钦犯,不过严嵩相府衙门的印信而已。本部堂不但要解救于你,还要参劾严世蕃这贼子!哦,莫大人,你二人一定饿了,老夫传宴为你压惊。”
于是,海瑞命人摆宴。这时,雪娘已缓过神来,有了一些精神,不用人扶,自己能坐着了。一会儿工夫,仆役摆上一桌酒宴,莫成也被喊来吃饭,四人分宾主坐下。莫怀古感动不已,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作为一名犯官,被押解到海大人行营,能有如此待遇。他流泪感动地说:“海大人,救命之恩,下官结草衔环难以报答,怎好叨扰啊?”海瑞劝慰道:“莫大人,不必客气了,请用吧!”说到这里,海瑞看一眼雪娘怀里的孩子,叹息道:“可怜孩子,遭此颠沛之苦!”一句话,说得雪娘眼泪又刷刷地流下来。
四人开始饮酒,莫怀古夫妇到底惊魂初定,心事重重,酒饭只略用一点,便放下杯筷。这时,海瑞叫来从人,吩咐道:“命令撤围,各人悄声进营,不准说话。”说到这里,海瑞对莫怀古像是解释似的说道:“相府的几个狗差官,老夫糊弄他们一下就行了。”听到这话,莫怀古如梦初醒。
酒饭用毕,海瑞叫人安排莫怀古夫妇和莫成休息。
(五)
莫怀古夫妇和莫成走后,海瑞心中愤愤不平,长吁短叹了一会,取过纸笔,写起奏章,参劾严世蕃目无法纪,巧取豪夺,欺压朝廷命官之罪,并保救莫怀古无罪,举荐他为南京兵部兵科给事之职。奏章写完,又给严世蕃写一小笺,讥其所作所为。小笺写好,叫人取来一只木盒,装满泥土,把小笺放在上面,盖上盖子,外面用封皮封好,盖上南京兵部大印,准备给差官带回,让他们交差。做完这一切,天已不早,海瑞方才歇下。
第二天清早,四个差官便来催询。海瑞叫人取过木盒,交给官差,吩咐道:“你等复命去吧,不得有误。”四个差官收下木盒子走了。差官走后,海瑞立即差八百里快马,带着奏章往京都而去。
再说严世蕃自从打发了差官追杀莫怀古以后,他觉得事情的起因原委,汤忠那小子都知道,不能让他活着,便寻了汤忠一个不是,把他杀了,自己便在家里等候追杀莫怀古的消息。
这一天,派出去的四名差官回来了,见了严世蕃,便叩头行礼,把木盒子呈上:“老爷,逃官莫怀古已被抓获,就地正法,现将首级呈上,请老爷查验。”严世蕃接过木盒,一看封皮,是南京兵部大印,心中大大地起了一个疑团,问:“你等在何处抓获?交给何人行刑?”差官答道:“小的在野店铺抓获,在黄家营海大人处行刑。”严世蕃大为惊讶:“什么?在什么地方行刑?”差官又回答了一遍:“在黄家营海大人处行刑。”严世蕃连连顿足:“哎哟!怎么撞到他那里去了?罢了罢了!”连忙叫差官打开盒子查验。差官撬开盒盖,见有一纸小笺,下面尽是泥土。这时,为首的一个差官跪下说道:“大人,小的亲耳听到海大人下令摆围,说要处决犯官的。”严世蕃也不理他,打开小笺看时,上面写着四句诗:“强取豪夺何所为?草菅人命忒狠心!为官莫要太贪暴,害人误己落骂名。”
严世蕃看罢小笺,两眼冒火,站起身,“啪”地一声,狠狠打了那为首的差官一个耳光:“混账!你难道没有查验?”差官捂着半边脸答道:“小的来的时候,木盒已经封好。小的哪敢怀疑,更不敢要查验了。”严世蕃正要处罚差官,只听外面喊“圣旨到——”
严世蕃连忙跪接圣旨,只听那公公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吏部侍郎严世蕃为官不正,依仗权势,巧取豪夺,逼走光禄寺丞莫怀古,又行诬陷,追捕缉拿,欲置无辜于死地。现处革职,追俸三年,永不录用。钦此。”
“臣领旨谢恩。”严世蕃谢过恩,早有随行军士上前,扒下严世蕃的冠带袍服,严世蕃成了一介平民。
不几天,莫怀古接到圣旨。嘉靖皇帝恕他无罪,并予抚慰,恩准海瑞的举荐,任他为南京兵部兵科给事之职。莫怀古谢了恩,就在海瑞行营上任。
(六)
莫怀古经历了这番事情,对世事明白了许多。他想,事情因玉杯而起,这玉杯系家传之宝,价值连城,它的归属应是德高望重之人。海大人耿直清廉,不畏权贵,德高望重,自己何不把玉杯献给海大人,一来使这玉杯适得其所,二来也报了海大人救命知遇之恩。主意打定,一日得便,莫怀古便捧了玉杯去见海大人。海大人听他说了来意,正色说道:“莫大人,你想坏我一身清白么?老夫为官数十载,两袖清风,家无积蓄。此系我做人的根本,为官的原则。我岂能收这玉杯,坏我一生的清白?再者你莫大人甘以血肉之躯护祖宗之遗业,视官爵如粪土,不取媚于奸贼,此德非浅哪!你收藏此杯,也是此杯适得其所啊!莫动妄念,好好收藏着吧!”
海瑞的一席话,使莫怀古深感汗颜,诺诺而退。从此以后,莫怀古谨言慎行,时时事事效法海大人,修德修身,使玉杯适得其所。
责任编辑咏红
插图任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