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的面子和里子
- 来源:读者新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国产,面子,里子,手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02 09:05
电影《一代宗师》中说过好几次“面子”和“里子”,对于这部电影来说,也存在面子和里子之说。有人说,两小时的版本是面子,四个小时版本的是里子;看到的银幕上的戏是面子,背后藏起来的故事是里子……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什么样的东西其实也讲究的是“面子”和“里子”,中国人讲究有“里”有“面”,甚至有时候“面子”是大过“里子”的。对于,国货来说只有有了“里子”才能有“面子”。
国产品牌可能在面子问题上无法满足大部分国人的需求,况且很多时候固有的思想和观念左右了我们对国产品质的判断,买国货等于没面子,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大量国内人跑去国外买made in China的马桶、奶粉了。有人说,人都是国产的,“里子”也是国产的,但就是这个“面子”不是国产的,接下来我以我的角度来说一下国产的“面子”和“里子”。
靠情怀撑起的国产“面子”
之前同事写了一篇关于苹果面子问题的文章,大致说的是买苹果手机成了国人有面子最简单粗暴和便宜的表达了,拿出手机什么都不用说,那感觉自然是倍儿有面的。当然,中国现在也有很多有“里”有“面”的品牌,比如:联想、华为、海尔等一大众国产品牌,但是这些品牌仍然无法撑得起中国人的面子。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看到某些人说应该支持国产品牌,比如手机,比如汽车,这种情怀里还夹着爱国大帽,随时给你扣上,我个人是很反感用支持国产这一论调的,靠情怀是撑不起国产的面子的,国产要真想让国人用起来有面子,还得做到有里子。
其实,大部分国产品牌,是既没有面子也没有里子的,没有核心技术,只是单纯的在外观和设计上讨巧是不可能有面子的。既然说到老罗的情怀,有一句话不得不提:又不是不能用。把这句话放在大部分国产品牌上,则显得更为贴切。又不是不能用的国产碰上死要面子的国人,这买卖是做不成的。
对得起价格的“里子”,撑不起国人的“面子”
当然有很多国产货在其特定领域已经做的非常好了,甚至有的品牌已经是世界一流了(这期杂志里我们会提到很多国产大牛)。很多人谈国货会很自然的和手机、家电、汽车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就以手机和汽车为例来说说国货的里子。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潜规则”,这一词汇的关键字是“潜”,也就是不能或者不愿意明说的意思。除了“潜规则”,一定还有一个“潜观念”,这就是“身份、地位、以及财力的象征”,也就是我们说的“面子”。
从中国消费者的角度看,进口车,尤其是进口高档车,价格高、性能好、可以衬托出车主人的身份、地位和财力。而国产车则没有这些“潜功能”。大部分国产车没有核心技术,只求外观更新,为了价格优势尽量的在质量和安全性上打折扣,也难怪国产人会选择进口车或者外资品牌,因为再差也比国产车有“里”有“面”。
最近在逛汽车之家论坛,看到一篇关于吐槽国人不爱国、不买国货的帖子,在底下回复里面我看到了一个我认为很有道理的回复:国产车的价格绝对配的上它的里子。虽然说说的很有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这,缺少核心技术,外观上一味抄袭,要想高价也没有人买单。
有“里”有“面”的国产手机们
要是两年前我们说国产手机,很多人可能更多的会和山寨机、就是牛结合起来,但是现在国产手机似乎是要扬眉吐气一把了,中兴、华为、联想、小米、魅族等一众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似乎我们再也不用把国产和山寨结合在一起了。
有个段子说:没钱用高贵手机是装比、没钱用普通手机是苦比、有钱用高贵手机是品味、有钱用普通手机是低调……不管是低调、高调还是装比,国产的一些手机确实给了我们这样的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说国产手机比国产车确实更加的有里子,面子自然也就有了。
但是,大部分国产手机在核心竞争力,如技术实力、营销水平等方面都不如国外品牌,往往通过机身、外观方面不断“求新”,在细分市场上吸引部分消费者的眼球,但实际上大都只是换个机身、换下外观,并无实质功能方面的创新,也无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这也是国产手机面临的现状。
中国人向来讲究有“里”有“面”,对于国货来说只有有了里子才能有面子,要不然就像穿在脚上的回力,穿一夏也就扔了。
文/曹永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