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时节手竿钓鲫技巧(二)

  • 来源:垂钓
  • 关键字:低温,手竿,鲫鱼
  • 发布时间:2015-04-07 15:41

  饵料篇

  实践表明,鲫鱼在低温时节更喜食荤腥类饵料。相关资料显示,红虫、蚯蚓、虾粉、蚕蛹粉所含的营养成分有一个共同点,即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脂肪和一定量的钙、磷和氨基酸,这正是鱼类在寒冷时节必需的高热量食物。

  另外,喜食活食也是鲫鱼的天性之一,红虫、蚯蚓颜色鲜艳,在水中不停地蠕动,能刺激鲫鱼的捕食欲望。

  因此,低温时节的鲫鱼对荤腥饵料情有独钟,来者不拒,对活食更是奋不顾身。

  光了解鲫鱼的食性还不够,还要学会怎样用好荤腥类饵料。我们常用的荤饵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天然饵,如红虫、蚯蚓等活饵,另一类是商品饵。下面笔者就这两种饵料分别向钓者介绍用饵体会。

  一、商品饵的使用

  在渔具市场上,商品饵料的品类可谓百花争艳,其中鲫鱼饵料也是名目繁多,有的饵料加水就能直接使用,有的则要加入拉丝粉;有的钓友喜欢用单一饵料,有的则喜欢根据温度、鱼情将几种饵料配合使用。新手要想学用饵,首先要从单一饵料入门,充分了解它的味型、比重、成分、饵水比例等特点,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根据鱼情、水情、温度等因素搭配多种饵料,充分发挥饵料的作用。

  一般来说,钓者在用商品饵钓鲫鱼时,要选腥味大、热量高的饵料,并学会根据不同的鱼情灵活调整,使饵料的状态达到最佳。饵料的大小、软硬、比重、黏散程度及雾化状态都会影响鲫鱼的觅食积极性。

  在低温时节,鲫鱼多喜食小、轻、软、蓬松状态的饵料,不喜欢大而硬的饵料。笔者初学台钓那年年初,由于没买到红虫,只好将头天剩下的含红虫粉的饵料用餐巾纸包好放在冰箱里保存,到水边时手感尚可,可搓饵抛了几十竿却始终无口,我转到相邻的钓友那打听鱼情,发现他用的是质地较软的拉饵。回到钓位后,我试着把饵料打散,加了点水略加搅拌,改搓饵为拉小饵,结果只抛10竿就有口了,临走时,我的鱼获居然比相邻钓友的还多。这件事对我的用饵思路影响较大,以前我一直把注意力都放在饵料味型的选择上,对调整饵料状态不够重视,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饵料状态的重要性。

  二、天然活饵的使用

  使用天然饵时宜用动态方式刺激鲫鱼吃饵,如勤提竿、轻提慢放,另外,钓者最好使用细条带倒刺钩,这种钩子既可防止红虫、蚯蚓蠕动时脱钩,又方便鲫鱼入口。

  (一)蚯蚓的使用

  选择蚯蚓的原则是细、红、活。笔者建议选择“大平二号”品种,这种蚯蚓腥味重、颜色红,十分醒目。

  细,是指蚯蚓不能太粗太长,以免个体偏小的鱼吃不进嘴,浮标常出现信号却提不到鱼,一般来说,长1~2厘米、粗2~3毫米的蚯蚓较好。

  红,是指蚯蚓的颜色要鲜红醒目,便于鱼儿发现。为使蚯蚓变红变细,我们可以提前2~3天将蚯蚓挑出,放在干土里存放,蚯蚓为了保持表皮湿润,会将肚里的泥土吐出,这样蚯蚓就会变细,皮肤变得有韧性,体色也更加红润醒目。

  活,是指蚯蚓要保持鲜活,能灵活蠕动,以刺激鲫鱼的觅食欲望,增加吃钩几率。有的钓友为了穿钩方便,有意将蚯蚓拍死,这是不可取的。笔者初玩传统钓时发现,死蚯蚓的诱惑力远不如活蚯蚓,如果在水中常时间不换,腥味会逐步变淡,诱鱼力降低,浮标长时间没动静。若改用细、红、活的蚯蚓,只要有鱼,就基本不会落空。

  在气温较低的时节出钓时,要注意对蚯蚓进行保暖,可以将蚯蚓装进体积较小的广口塑料瓶里,再放进衣服里兜,用不完的可带回家继续饲养。

  (二)红虫的使用

  使用红虫钓鱼时,钓者宜选身体肥大鲜亮的公虫,效果比母虫好。红虫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直接穿钩法:将红虫直接穿在钩上,穿的时候应从口部穿入,以免刺破虫体,流失腥味,影响诱鱼效果。红虫水分较大,手感较滑,钓者可事先捏几只放在干布或卫生纸上,吸去部分水分后就方便穿钩了。钩子宜选用细条型鱼钩,钓者应根据鱼的大小决定穿单只还是穿多只,穿单只可以节省时间,穿多只目标醒目,诱鱼效果明显,但相对费时。这种穿钩法多在鲫鱼个体较小时使用。

  2.绑虫法:用红线直接将红虫捆绑起来,或借助红虫夹将红虫套进橡皮筋里。由于母虫较公虫细长,因此绑母虫更加方便快捷,损伤虫体的概率较小,更易保持鲜活度,比较适合钓大鲫鱼。

  3.混合法:即将红虫与同味型的商品饵混合在一起,再加水开饵,既可以根据鱼情水情开搓饵,也可以加入拉丝粉开拉饵。混合饵的优点是既能发挥商品饵的雾化诱鱼作用,又能借助红虫的蠕动刺激鱼类觅食。

  4.加胶法:买来“红虫伴侣”或“虫饵伴侣”,先将红虫平铺开来,再将“伴侣”均匀撒在红虫上,然后加适量的水进行搅拌,成团即可拉饵施钓。

  钓组篇

  低温时节,尤其是冬季,鲫鱼少动少吃且吃口变轻,如何应对这种鱼情?众所周知,在调钓目数一定的情况下,大标、粗线、大钩钓组传递信号稍迟钝一些,小钩、细线钓组则稍灵敏一些,针对低温时节鲫鱼的轻口,我们应该用很灵敏的钓组加以应对,放大吃钩信号,使标相更清晰,增加上钩率。

  鲫鱼属小型鱼类,高温天气时,我们用0.6~0.8号主线配0.4号子线就能应对,在调钓正确的情况下,即使浮标用得稍大一些,一般也不会影响信号的传递,不过,在隆冬季节鲫鱼吃口很轻时,这样的钓组就稍显迟钝了,会使标相变得似是而非,让人拿捏不准。依笔者多年冬钓轻口鲫的经验来看,低温时节宜用0.4~0.6号主线配0.2~0.3号子线,9~13目细身细硬尾芦苇标,标身直径在5毫米左右,这种细身标自重轻,吃铅大,很灵敏;钩子宜用0.8~2号细条袖钩,这种钩子钩条细、重量轻,便于鲫鱼吸饵入口。

  低温时节野钓时,由于近岸水位浅、水温低,鲫鱼多喜欢迁居深水区域,所以玩传统钓的钓友需配置8~10米甚至更长的长竿,以适应钓深钓远的需要。同时,为了减轻疲劳,钓者应选择重量轻较的碳素钓竿。如果钓明水,钓者可以选择相对稍软的竿梢,软竿梢可以增强中鱼手感,也可以减轻钓线的负担;如果钓有水草的水域,考虑到中鱼后无法遛鱼,可选择相对稍硬的竿梢,直接将鱼“飞”出水,降低跑鱼风险。

  为了保持较好的灵敏度和隐蔽性,钓线以细为好,一般以0.6~1.0号为佳,当然,如果鲫鱼个体较大,当以不断线为原则。水温低时鱼的开口小,应选择号数偏小的鱼钩,一般用3~4号钩即可,钩子是否要带倒刺,要根据用饵类型和垂钓方法决定——如果用商品饵钓明水则无需倒刺,便于摘鱼;如果用蚯蚓或红虫,则用带倒刺钩。

  浮标的选择要根据垂钓环境来定,钓草区或深浅悬殊的钓点用散标较好,既方便下钩,又省去频繁调标的麻烦。一些渔具店为了吸引顾客,常帮钓友拴钓组,不过,他们所用的散标多是大颗粒彩色标,配圆形咬铅坠子,线也用得很粗。笔者认为,这样的钓组适宜钓500克以上的大型鱼类,野钓100克左右的鲫鱼明显不合适。具体来说,第一,浮标越大,所配铅坠就要越大,抛竿时稍不注意,入水的声响就很大,容易惊鱼;第二,线用得过粗,水凉容易使钓线变硬,丧失灵敏度,冬季鲫鱼吃口普遍很轻,粗线、大标、大坠很难反映鱼讯。

  笔者在玩传统钓时,如果钓200克以下的鲫鱼,常拴一套小巧的自制钓组,即用细的白鸡毛梗作浮标(没被开水烫过的),每粒浮标剪成1~2厘米长,共穿3~5粒;铅皮要用最薄的,或用砸薄的保险丝,便于随时增减调标;钓线用0.6号左右的,钩子用3号袖钩或2~3号伊势尼带倒刺钩。使用这套钓组时,只要调钓正确,钓小鲫鱼很灵敏,钓友们不妨一试。

  使用台钓法垂钓时,为了满足钓远钓深的要求,至少要用5.4米钓竿,线组为0.6号主线配0.2~0.3号子线,浮标以11~13目的长身鲫鱼标为佳,可以略粗一点,以便观标。针对低温季节鲫鱼吃钩无力的情况,笔者习惯用2~3号袖钩,它钩条细、重量轻,便于鲫鱼吸食。总的来讲,不论是传统钓钓组还是台钓钓组,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在满足拉力的前提下,整个钓组配置都要实现小、轻、细——灵敏至上。如果你确认水中有“重量级”对象,再请“重武器”上场。

  文/安徽·姜丙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