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数字杂志的艰难诞生
- 来源:读者新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字杂志,手机阅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4 15:46
今天是2015年5月6日,《读者新周刊》在移动和阅读平台上架的第一期杂志,终于通过审核了。
从4月10日第一次提交和阅读内容合作方编审平台到现在,过去了将近一个月。
这一个月经过各种试错,以一种上访式的,单向的,盲人摸象的过程,完成了艰难的审核之旅,让我们对做一本(或者一份,一个,一堆)数字杂志,有了全新的认识。
为什么《读者新周刊》在上架多看阅读的时候没有经历过任何可供回忆的波折?不管是我们自行提交epub格式文件,还是按照多看要求,用多看专门为内容提供方研发的软件模板制作epub文件,为什么《读者新周刊》上架多看阅读并没有经历那种卡夫卡的《城堡》式的挫折和无奈?
当我们作为一份数字杂志的出版方,比照过往一本纸质杂志的出版流程,似乎发现了一些数字媒体出版的秘(wen)密(ti)。
一切的问题,可能都要从运营能力说起。
和阅读稳坐国内手机阅读appTop10的位置,用户群毋庸置疑,流量那是各种滔滔江水。作为一本“又不是不能看”的不起眼的数字杂志,登陆和阅读平台,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单单登上和阅读的平台,编辑中心的员工先后还打飞的坐火车去和阅读总部出了几次差,出差目的分别是经受对方的人肉考察审核,接受杂志制作培训等等。登陆一个数字出版平台,居然前期流程不能直接全部在线操作完成,其实是很匪夷所思的,但我们之前并没有觉得这里面问题出在哪里,只是单纯觉得和阅读比较强势而已。
实际上这种舟车劳顿并没有让后续我们提交杂志成品提供任何便利。和阅读上架杂志,需要按照一个非常繁复的流程,将整理好的文本内容,在一个专门的在线制作平台按要求完成格式化制作,最终压缩成一个ocf格式的文件包,再将这个文件包上传到另一个专门的编审平台,提交审核后等待审核,审核日期三到五个工作日不等。
接下来光辉夺目的审核之旅就开始了,前后四次提交,四次审核不通过的意见,没有一次是重样的。审核不通过的意见给出来,并不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如果大家没有任何上访的经历(但愿不要有),反正去过政府机关办事的,都有类似的体验——你这个手续不对,你这个文件不对。什么是对的?无可奉告。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平台负责对接的人,只负责对接,审核的人只负责审核。我们天真的想要直接和审核人员进行沟通,以便能够了解“什么才是对的”,被告知“审核人员不负责沟通”,然后负责沟通的人“又不负责制作上传”。
知道的说我们在做一本数字杂志,不知道的以为我们在排练《城堡》里面土地测量员的上访之旅呢。
最终,我们凭借自立根生,机智勇敢,闭门造车,突发奇想,苦心钻研等革命神经,自行发现了所有的bug并主动修正,完成了这次审核之旅。
现在如果让我给和阅读杂志内容合作方进行培训,我能保证所有人都能懂,都能让自己的杂志内容顺利上线。绝对包教包会,药到病除。
然后我问主任,我们上线多看平台,遇到过什么问题吗?有花很长时间吗?
答案是没有。
如果我们做的是一份纸质杂志,试想杂志从印刷厂出街,摆在任何一个杂志摊上,会遇到什么额外的问题吗?
为什么一份数字杂志,登陆不同的平台,会遭遇不可想象的顺利,和不可想象的困难?
如果平台间运营能力差异是这么大,单纯做好内容,只是做好内容,就真的有用吗?问题进一步说,难道自以为做好内容,就真的算是做好了内容吗?
好的内容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运营能力,这其中不仅仅是自身的运营能力,甚至会涉及合作方、第三方的运营能力,那这个时候,对于传统媒体根本不存在的问题,数字媒体应该怎么解决?
办法非常多,这就是扁平化网络时代的机会所在。
平台运营能力差,沟通极为滞涩,怎么办?我们能不能自己开发一个app甚至一个平台,自己去运营它?也许流量不如第三方平台,但一切都可以自己掌控是不是?
已经有很多媒体这样做了,很多还做的不错。
自己开发了app甚至平台,要不要继续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官方账号?当然有必要。
已经有很多媒体这样做了,很多还做的不错。
再结合官网等其他互联网渠道,然后将整个互联网社交网络整合在一起,用一个更高级别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将每一件小事联接在一起,互相协调,互相助力,互相促进,行不行?
已经有很多媒体这样做了,很多还做的不错。
所以在这个所谓的变革时代,一份小小的数字杂志,仅仅是做出一份符合第三方上线规格要求的epub或者ocf或者随便什么别的格式的文件包,点一下QQ文件传送或者邮件发送按钮,就完了吗?
罗马不是点点鼠标就能建成的。
没有任何事情是。
因此,当我们生产一份本来应该是成本远低于纸质出版的数字杂志,以为数字杂志是低成本、高效率的代名词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太天真了?
进一步,当我们发现合作方运营能力精彩得超乎想象的时候,我们也同时发现了自己运营能力的严重不足。
所以当读者们在多看阅读上留下各种批评的评论,我们真的只能重复甄嬛的那句台词: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我们操心的事情,远比把一个选题、一个封面故事、一个热门关键词做好做透要琐碎、复杂、啰嗦、崩溃得多!
欢迎大家今后继续猛烈的批评,我们只能尽己所能,有选择性地改正和改善。
文/顾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