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记者化是一种必然
- 来源:读者新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公民记者,汶川大地震,周老虎事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4 15:50
公民记者,是一种有别于专业新闻记者的称谓,意思是非专业新闻机构的新闻传播者。公民记者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他们主要施展才能的平台是在互联网上。也就是说,普通公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贴子和博客的形式发布出来,引起社会的关注。公民记者发表的新闻,被称为公民新闻。
在我国,公民记者起到的作用已日益显现出来。比如: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大量来自社会各阶层公民新闻(文字或图片),非常快捷、有效地向社会传送着无数关于地震的最新消息。这些消息往往比传统媒体来得快,来得更鲜活。又比如:中国的周老虎事件,正是因为有了大量公民记者参与报道和进行舆论监督,这才使得周老虎事件成了绕不过的坎而必须去面对。还比如:在2007年,有公民记者之称的周曙光,在自己的博客里连续报道重庆“最牛钉子户”的新闻,这则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最终招来大量传统媒体的追踪报道。再比如:还是在2007年,一名叫北风的公民记者,因连续发布报道,福建厦门市民集体要求停建有毒化工厂的事件这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于公民记者,有人这样说道:“在互联网时代,因为每个人在技术上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送者,所以,每个人也就成为了潜在的新闻记者。”的确,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你具备上网的能力和条件,你就能成为一名公民记者。这公民记者,不在乎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头衔、什么信仰、什么种族,只要你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如实发布出来,那你就是一名公民记者。
公民记者的出现,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记者和传统媒体垄断新闻采写和发布的局面,使得新闻的传播更加大众化、社会化、人性化。最重要的是,公民记者采写的新闻,是原生态的,是未加删减和修饰的,也就是说公民新闻较之传统媒体新闻更具真实性和鲜活感。
针对公民记者发布的公民新闻,有人认为没有专业记者报道得全面和客观。对此,我认为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从对周老虎事件的报道来看,也许第一个公民记者的报道不够客观、不够全面深入,但是,无数的公民记者可以用跟贴的形式来够完善这则报道的不足之处,使之达到完美而深入的报道。而在完善的过程中,又是新闻事件扩大影响的过程,更是强化舆论监督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传统媒体很难快速做到的,更是传统媒体难以持续做到的。
对于公民记者的表现,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公民记者’并不是靠写文章赚钱,他们是想借此改变世界。”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是记者,都可以发布新闻,每个人又都是新闻的读者或受众。而且,在阅读公民新闻的时候,作者和读者还可以互动、交流。这样的形式,的确是实开创了新闻报道的先河,也拓宽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为5.57亿,占网民总数的85.8%。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散落在中国各地,可以说,这是一支非常了不起的公民记者队伍,如果这些人每人每年发布一条公民新闻,那都是非常可观的。
有这样一支庞大的公民记者队伍,我可以说:公民记者化,或记者公民化,已是我们社会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过去那种新闻采编格局,将不断改变,取而代之的,将是越来越宏阔而又细微的公民新闻时代。
互联网,正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的历史进程。
作者:汪建中
(摘自:红袖添香文学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