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的自我保健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临床,保健,医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3 15:49
摘要:分析了临床护士在各种护理操作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如:晨晚间护理时的自我保护、注射、抽血、输血时的自我保护、加药时的自我保护、吸痰、灌肠时的自我保护。另外还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工作中应用力学原理做好自我保护:人体力学是将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应用于人体活动,研究人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持身体的平衡,使身体各部分正常发挥作用,预防和纠正不良的身体姿势。还要应用法律的条文制约护理行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加强护患间的沟通: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增强自我法律保护意识。另外还要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明确护理文件的法律效力。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5-0036-01
在医院内,护士日夜轮流值班,生活无规律,加之特殊的工作场所、工作性质,致使种种危险因素处处伴随着护士,如不注意自我保健,容易感染疾病,失去工作能力。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疗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身感染与危害防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作为一名临床护士,必须明确职业危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自觉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严格进行合理正规的操作。所以临床护士的自我保健就具有重要意义。现就临床护士的自我保护措施讨论如下:
1.晨晚间护理时的保护
1.1 晨晚间护理时为病人更换床单、被褥,做皮肤护理是护土必做的工作,此时尘粒、绒毛和病人的皮屑、分泌物飞扬,污染环境,因此,护士在操作过程前应戴好帽子、口罩,以防止粉尘吸入上呼吸道。
1.2 操作过程中采取湿式扫床法。若护士的手有损伤或者病人有传染性疾病等,护士应戴手套。更换床单、被褥时动作应轻稳。工作服尽量不接触病床,并开窗通风。
1.3 操作结束后,及时更衣,洗手。用干净毛巾清洁颈,面部等暴露部位。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鼻孔、睫毛及眼部,防止接触传染。
2.注射、抽血、输血时的自我保护
2.1 近年来,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在临床常见,通过职业暴露感染的最主要有3种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3亿,丙肝的感染率1.7%,而艾滋病更是呈快速增长态势。此类疾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护士在进行采血操作时防护意识不足,贪图方便,不愿意戴防护手套。采血过程中发生针刺伤以及受伤皮肤、工作服等接触到血液也不及时清洗消毒,这些都容易造成职业危害。因此,护士在注射、抽血,输血过程中,应谨慎操作,做好保护措施(1)。
2.2 用后的针头取、放、消毒时应小心稳妥,切勿伤及自身。注射器用后抽少许空气,以免针头前端血滴下成为污染源,并放入一次性针管或输液器袋内,不必分离针头,以免污染手及输液盘,最后连同输液管一起浸入0.5%的“84”消毒液中初步消毒,再由焚烧中心作终未处理。被污染的桌面,地面等,用1%戊二醛或过氧乙酸擦拭干净,再用清洁干布擦干,工作后彻底洗手,是防止乙肝病毒和一切微生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2.3 操作前认真查阅患者资料,对HbsAg(+)或其他传染病者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及分泌物,接触分泌物及污物时,戴手套进行,对使用过的物品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若在操作过程中手被血液污染,应尽早彻底清洗,用碘伏消毒,确保自身安全,
3.加药时的自我保护
3.1 药物是防治疾病的一种重要武器,给药是护理人员一项经常性工作加药、配药是给药前的一项重要环节,护士身居临床一线,在加药、配药过程中经常被安瓿划伤,不慎被药液溅在手部,有关调查表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曾经被刀片划伤、针头刺伤、安瓿划伤占工作中受伤人数的98.2%。安瓿玻璃厚度、脆性不一。在操作过程中,玻璃碎片刺伤手指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见护士在加药过程中更应该加强自我防护。
3.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配药时应戴口罩、帽子,特别是在配制抗生素及有毒性的化学药品时,更应该做好人防护后方可进行,防止对眼睛、皮肤、呼吸道的损害,在治疗中应选用避风台面,有条件可设专用备药室,并专人负责配药,配药前洗手,戴聚乙烯手套,必要时戴眼镜、穿隔离衣;锯安瓿时动作沉稳,避免震荡致气雾挥发;继之用75%的乙醇棉球拭去碎屑,最后用无菌纱布包裹,放在胸前折断,防止刺伤手指,药液刺激双眼,碎片崩伤颜面皮肤。在完成全部药物配备后,包卷操作台上的一次性防护垫按污物处理;及时处理残留药液,避免暴露于空气中。
3.3 化疗药物对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增殖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应用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氨甲喋呤等刺激性药物时,应戴口罩、手套,操作时要特别谨慎,防止药物溅到手及面部等暴露部位而损伤皮肤,或经皮肤及呼吸道吸收人体内,引起全身中毒反应。大多数化疗药物都可能致机体损害,所以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应行自我保护。
3.4 若抗生素沾溅手部应及时洗净。以免经皮肤吸收,导致自身发生变态反应或因长期接触而产生耐药性。如在配药中药液泄露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肥皂水彻底冲洗。如在配药中不慎被玻璃碎屑刺伤或被针头刺伤,应及时清除碎屑,再用碘伏消毒伤口。在配药中如药瓶摔碎,一旦破裂,应采取积极防护,若药液溢到桌面或地上,应用纱布吸附药液,若为粉剂则利用湿纱布轻轻擦抹,以防药物粉尘飞扬,污染空气。
4.吸痰、灌肠时的自我保护
4.1 吸痰时,吸管对呼吸道的刺激,会引起病人呼吸道痉挛,反射性咳嗽,病人呼吸道大量的分泌物会突然喷射而出。因此,吸痰时,要戴口罩、手套。面部不要垂直于病人的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以防病人咳嗽时痰液喷射而污染颜面。戴一次性手套,吸痰用密封盖的无菌盘,避免了用手直接接触镊子及频繁开启无菌盘,从而减少了与外界细菌的接触,密封盖的无菌盘可24h更换1次,明显地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杜绝了损伤气管黏膜、撕裂气管内壁组织隐患的发生。
4.2 在灌肠等特殊操作中,应该拉上吊帘,没有吊帘的用屏风遮挡,或采取让陪护及其他能行走的患者暂时离开房间等措施,使患者有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以尽量减少或不暴露患者的隐私部位,使患者就医时不再尴尬,人格的尊严受到尊重,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灌肠操作时,护士应站在病人背部操作,切勿站在腿部,以防在操作过程中病人坚持不住,粪便及灌肠液喷出污染护士的衣裤。
总之,在日常工作中,护土既要不怕脏、不怕累,又要注重自身保护。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护理操作技术在不断更新发展,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善于总结,使护士的防护措施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石美霞,王宝珠,潘玮,等.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8,17(6):44.
[2]刘淑芬.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河北医药,2008,30(1):121.
[3]姚爱群,胡娟,何淑燕.护理纠纷后护士的心理调查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9,7(4):60-61.
[4]洪昭光.心理健康名医导航[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6.
杨建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