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全球復甦順風車 「十三五」大陸經濟進入上升週期

  • 来源:台商
  • 关键字:大陸,經濟
  • 发布时间:2015-07-22 09:21

  中國大陸提出,到2020年要達到小康社會水平,屆時經濟總量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再翻番,即接近80萬億人民幣的水平。

  不同於「十二五」處於經濟結構調整期,在「十三五」期間,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中國大陸經濟也會進入上升週期。

  當下,中國大陸的可持續發展受到瓶頸的制約,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PM2.5等大氣污染、土水污染,環境承載力已接近極限,讓人似乎看不到綠色曙光。

  持續高速發展的中國大陸經濟,儘管透過減速、降溫、調結構,以緩和氣候變化帶來的生活環境及條件的惡化,但是要想讓美麗的夢想變成現實,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去追求。而為圓一場「美麗中國夢」,就要行動起來,從最基礎的生態文明建設做起。「APEC藍」讓美國願意攜手中國大陸一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為即將在年底於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締約國公佈2030年的減排目標作出貢獻,綠色化成為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後的第五化。

  應採納強制性的碳排放總量控制

  在2009年11月29日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後,中國大陸做出了令全球驚訝不已的承諾:2020年每單位GDP碳排放強制比2005年降低40%至45%,這成為中國大陸承諾國際社會責任的標準,也讓中國大陸在全球舞台找到著力點;而即將進入的「十三五」規劃(2016至2020年),正是中國大陸兌現當時諾言的最後期限,全球更將視目以待。

  信守承諾將是中國大陸進入國際社會的第一步,更是考驗中國能否成為被全球尊重的大國的指標,這將是實現「美麗中國夢」的重要時期。2015年巴黎峰會,不僅是展現全球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貢獻度,更是為2030年的減排目標做出新的承諾。為達成這些承諾,對本身仍處於發展中國家行列的中國大陸來講,無論從經濟長遠發展和時間緯度上看,都非常具有挑戰性。

  中科院科技政策和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毅就強力提出,應在「十三五」規劃中納入強制性碳排放總量的控制目標,以保障碳排放峰值目標的實現;並為未來關鍵的十五年制定更有針對性的低碳發展政策路線圖。

  「十三五」正進入全球經濟復甦週期

  中國大陸提出到2020年要達到小康社會的水平,屆時經濟總量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再翻番,即接近80萬億人民幣的水平。不同於「十二五」處於經濟結構調整期,在「十三五」期間,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中國大陸經濟也會進入上升週期。

  在經濟及產業進入調整階段後,為刺激景氣復甦,大陸政府加大在綠色經濟發展方向上的財政投入力度,也陸續公佈了三批節能減排財政綜合示範城市,在低碳城市及園區的投入上也不餘遺力。為了優化產業結構,打造低碳產業鏈,發展清潔交通,促進綠色出行,實施建築節能,全面推廣綠色建築,大陸採取了集聚發展,優化現代服務業,加強污染物減排,提高城鄉環境質量,提升城市能源結構,增加可再生能源供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都是各個城市投入與發展的方向,也無疑將成為下一波景氣復甦的基礎投資。

  加速改革,更加開放,利於全球化的進程,也有助於中國大陸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隨著全球經濟進入復甦週期,甚至帶動亞洲週邊國家的經濟一起復甦,加快推展自由貿易,「一帶一路」的延伸發展,長江經濟帶的內擴,都將是中國大陸在「十三五」期間,經濟成長必然發酵的動因。

  從勞動力轉向腦動力釋放

  近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視為穩增長、擴就業,促進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藏富於民的政策傾向,將積累更大的內需消費的能量。而鼓助創新,將從過去以勞力為主的人口紅利,轉向以腦力為主的人口紅利,激發十三億人口的智慧與創造力,釋放新的腦動力。

  在過去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初期,物資缺乏的年代,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力密集產業處於有利的發展條件下。

  但隨著2008年勞動法實施,中國大陸區域經濟從沿海往中西部平衡發展,這促使原來的勞工大省勞力回潮,再加上進入一胎化勞力年代,人力供給大幅縮短,勞力密集產業逐漸受到發展制約。企業力求轉型升級的同時,大陸政府的政策導向也開始轉向年輕世代的崛起,從勞動力轉向腦力的釋放。而網路時代的來臨,從生活到工作,已習慣於選擇輕鬆應對,不利勞重,因此,中國大陸產業與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迅速由勞力密集型向腦力密集型轉變。

  文/陳宏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