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大白”来袭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智能机器人,大白
  • 发布时间:2015-07-22 14:23

  智能机器人时代将是人类IT历史上一个巨大的颠覆,未来10年,智能机器人将渗透到各行各业,渗透到人们的生活。

  巴啦啦啦~

  当《超能陆战队》中的机器人大白与男孩小宏碰拳分享喜悦时,这应该是人类想象中的人与机器最美妙温馨的共处瞬间。

  如果把200来年前的英国工业革命视为“第一次机器时代”的话,我们可以说正在进入“第二次机器时代”。

  “第二次机器时代”的前传是生产自动化,而且已经进入普及阶段,也就是我们在制造业生产线上看到的工业机器人:比如汽车制造业使用机器臂和机器人的数量快速增长;比如以富士康集团为代表的电子代工业,正在加速机器人的使用,以期更大范围地实现生产自动化;谷歌用机器来完成图像识别工作,比如分辨出建筑物墙上的电话号码和街道地址等。

  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大白”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消费级的智能机器人正让“人工智能”的广泛普及成为可能,就像本文中所提及的Pepper、索菲亚、以及厨房机器人一样。

  计算机如何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所说的话,如何能以人类特有的方式分析数据和做出反应和表达,消费级机器人如何能以更“亲近良好”的交互使用体验、更“亲民”的价格走进我们的生活,这些是消费级机器人商业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至于类似的争论——会思考有情感(或者说“有独立意志与强大心脏”)的机器人,未来会是恶魔还是天使?人工智能的发展,终究是会终结人类历史,还是开创新的篇章——只有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产品市场化得以实现的前提下,才会变得有现实意义。

  当机器人有了喜怒哀乐

  “快乐80,紧张20,生气0,悲伤0。我的情感引擎显示你的心情似乎不错。你是不是开始喜欢我了?”Pepper对站在它对面的阿里巴巴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行癫)说。Pepper身高约121厘米,体重约28公斤,与一个低年级小学生的个头差不多,它被称为全球首个具备感情的机器人。

  行癫非常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他所服务的阿里巴巴还希望把Pepper引入中国市场,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它。Pepper是日本软银集团旗下机器人控股子公司(SoftBank Robotics Holdings Corp,简称SBRH)开发的机器人产品,它对人的表情、声调到喜悦及愤怒等感情均可识别,并且可根据人类情绪进行反应。

  2012年年初,软银收购了一家专注机器人业务的法国公司Aldebaran,以此为基础成立了SBRH,2014年继续收购或投资了机器人相关产品如表情云、表情传感技术的若干家公司。今年2月软银向开发者发售了300台Pepper用于功能应用开发。目前Pepper已拥有200多个应用场景。今年6月,Pepper面向普通消费者发售。

  Pepper有一套独特的开放式OS系统。用户可以像使用智能手机一样通过App store下载应用软件,为其增添多种多样的功能。例如,Pepper可以在陪老人聊天的同时提醒其按时服药,察觉老人身体发生的异常情况等;还能在银行窗口及快餐店提供咨询或帮助点单等服务,服务能力也会通过其具备的“学习功能”不断提升和完善。

  行癫认为,在未来我们的智能生活里,Pepper可能会成为一个家庭管家、智能生活的入口和伴侣,阿里已经在着手把更多的智能家电与Pepper互动。从用户的现实需求来看,Pepper在家庭教育、对老人的看护陪伴等偏重情感互动的应用场景中,也将大有用武之地。“今天可能很多公司都在谈智能设备,还只是把设备加上一定的人工智能、加上一定的自动化,但是Pepper完全是不一样的,它是带情感的,它是下一代的机器人。”

  在演示环节,可爱的Pepper能够很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太高兴了,我高兴极了,我要哭出来了,我已经哭出来了”,当它说到哭出来时,能看到蓝色的眼泪含在眼眶里。

  Pepper的价值,就像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所说的,“能够理解人的心,能够以心跟人们沟通,这样的机器人是非常有价值的”。

  让机器人有喜怒哀乐,把人的一颗心赋予Pepper,这确实是一件相当挑战的事,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甚至将之比作“第四次产业革命”,“机器人未来会像汽车、飞机一样普及,它们会成为我们家庭的一员”。今年6月18日,在日本东京举办的Pepper发布会上,马云预言,“30年内机器人的产业会有飞跃的发展”。同天,阿里巴巴对外宣布,联合富士康向SBRH公司分别战略注资145亿日元,阿里巴巴、富士康将分别持有SBRH公司20%股份,软银则持有60%股份,三方将联手推动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的开发和拓展。

  马云表示,我们正在从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走向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DT(Data Technology)数据时代。未来,机器人产业有望在医疗、公共服务、研究和智能家庭等方面成为催化科技突破的关键领域。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为产业结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明带来新的变革。

  消费级市场的魅力

  看到消费级智能机器人市场魅力的,不仅仅是上面这样的互联网IT大公司。

  Hanson Robotics创始人兼CTO大卫·汉森告诉记者,“超人机器人(Super Robot),就应该像人一样”。Hanson Robotics是一家将业务总部设在香港的机器人业务公司,这家创业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名叫“索菲亚”的机器人。

  大卫介绍,之所以将公司业务总部设在香港,是希望能够接触到机器人制造产业链的更多供应商,同时也希望能够靠近像中国这样的更大更有潜力的市场。

  在演示现场,这个乍看上去像真人的半身机器人索菲亚,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或嘴角微微上扬的莞尔一笑,或朝对面的说话者轻轻抛个媚眼,或是低头思考式地沉默。大卫介绍,索菲亚现在还处内部测试阶段,将于今年秋天对外发布。他认为,索菲亚将是第一款量产的、面对消费者个人市场的低价的机器人。

  大卫还预测,像索菲亚这样的机器人产品,最大市场将是个人市场(2C),比如医疗护理、亲子教育等等。现在Hanson Robotics团队的重要工作一是在软件系统方面,推出机器人产品的通用系统平台,未来可能会开放平台SDK,让更多开发者合作伙伴来丰富机器人的应用;一是在硬件上,降低成本,降低机器人重量,最后使之成为能行走的机器人。

  据大卫介绍,Hanson Robotics团队的核心技术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采用纳米技术,模仿人类皮肤的结构,使得机器人索菲亚的面部皮肤更轻,且有更强更好的面部表情表现能力;二是在人工智能、表情学习方面,“现在还只有人类通用表情,像一个小孩子的互动能力,5年后可以感受和表达非常复杂的感情”。大卫介绍,目前索菲亚的胸前、眼睛里都安装有摄像头和传感器,以此来捕捉识别人的表情、声调到喜悦及愤怒等感情,未来索菲亚还可能通过其他移动设备来捕捉识别人的表情。

  在大卫看来,现在的索菲亚更像一个美丽的工具,还处在智能机器人的相对初期阶段,因为“机器学习是长期的过程,算法需要通过很好的应用、在海量的交互中获得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才能更趋完美”,进而智能机器人的“大脑”智能引擎才能越来越强大。

  现在索菲亚还只能用英语进行交流,不过中文版的产品应该很快会推出。大卫透露,他们已经与国内知名的智能机器人云服务平台“小i机器人”进行合作,后者一直专注于智能机器人核心语义交互技术的研发和垂直产业领域的应用。他相信,借此合作,索菲亚在中文智能人机互动和应用方面将会有大的进展。

  从“测试市场”到量产

  现在把大厨请到家里来做一顿美味大餐,已经不是难事,但是你有想象过让机器人做出和厨师高手一样的美味来吗?

  不久前在CES Asia(亚洲消费电子展)上公开亮相的世界首款机器人厨房,正希望做到这一点。该系统由英国科技公司Moley Robotics打造,配备与厨房一体的灵巧机器手,烹饪时可以完美展现厨艺大师般的技能与本领。

  Moley Robotics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历经两年开发,他们已经制造出了第一台“机器人厨房”原型,并在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以及同年5月CES Asia上展出。下一步是制定两年的项目计划,包括技术优化,为2017年的首次销售做准备;关于技术各部分的优化,公司也正在和世界各地的潜在行业伙伴进行磋商。

  Moley Robotics公司的目标是,在两年内生产面向大众市场的消费者版本,由iTunes式菜谱库支持,机器人厨房可以下载及创建菜谱。Moley Robotics由位于伦敦的计算机科学家、机器人学与健康护理创新者Mark Oleynik博士创立,该公司的目标在于生产解决人类基本需要并提升日常生活质量的技术。

  Moley Robotics系统的技术优势在于捕捉运动状态的人类技能,这决定了其烹饪方式与机器截然不同。Moley Robotics邀请到烹饪创新者及BBC《厨艺大师》比赛冠军得主Tim Anderson,后者设计了“蟹肉浓汤”这道可以检测机器人系统工作性能的菜肴,并在特殊的录影棚内采用3D技术摄制了它烹饪这道菜的过程,从Tim搅拌液体的方式到控制炉灶温度的方式,每个手势和微妙的动作都被捕捉下来。之后,Tim的这一系列烹饪行动采用专门定制的算法,被转译为简练的数字运动,这套算法就是由Moley与来自Shadow Robot公司(注:这套机器人厨房的机器手是由Shadow Robot公司制作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及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研究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协作创造的。

  援引Moley Robotics公司的介绍,这款机器人不只像Tim一样烹饪,在技能、技巧和执行方面都是像Tim本人在烹饪这道菜品。

  目前来看,Moley Robotics公司有关机器人厨房的创意、技术都相当领先,他们认为,在产品化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挑战同样是“领先”(to be the first)。“其实,机器人从没有被真正应用到人类的家中(除非我们讲的是吸尘器)。一般,人们对机器人可能有点害怕,更喜欢只在展会这种场合看到它们。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测试市场,看看大家是否愿意让机器人出现在他们的厨房里。”Moley Robotics公司上述负责人说。在“测试市场”的展出期间,他们认为收获了很正向的市场反馈,“人们很喜欢这个技术,这也给了我们技术更新、向前进的动力”。

  该负责人也坦言,机器人厨房产品化的另一困难,是如何打造一套商业用途的厨房。“我们需要考虑‘机器人厨房’的各个部分,与最顶尖的行业伙伴进行合作,来打造拥有完美设备、兼容性强、能够适应所有市场的厨房。”

  Moley Robotics公司将与设计师、房屋建造者、厨房安装工及食品供应商合作推广该系统。他们也正在和中国的潜在合作伙伴进行厨房升级、装配与销售方面的商谈。“我们发现中餐和西餐非常不一样,会用到很多特别的厨房用具。目前就这一问题我们正在努力。我们还听取了中国最大的几家地产商的专家意见,我们会生产出最好的消费者‘机器人厨房’模型来适应不同房型,从高端房型到标准公寓。”上述负责人说。

  文/贺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