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的内核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汇丰
  • 发布时间:2010-08-23 13:12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全球金融机构经受一次严峻洗礼,也引发对金融业发展方式进行深刻反思和重新审视。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业发展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这种反思和审视显得尤为必要。

  《汇丰帝国》将全球最大金融机构之一的汇丰集团近150年发展历程,放在中国大历史的背景下生动演绎,提供了一个反思和审视“后危机时代”金融业发展方式的全新视角。

  汇丰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洗礼下仍保持世界银行第一品牌的地位也有力地证明,即便在“后危机时代”,其发展路径仍未过时,其成功经验仍可借鉴。

  汇丰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二。一是全球化。汇丰控股的前身,是1865年成立于香港和上海两地的汇丰银行,成立不久就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展开业务和网络布局,并初步形成一家国际化银行的经营格局。100多年来,汇丰先在亚太地区建立基地,继以战略收购进入美国、欧洲发达市场,以及巴西、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实现海外扩张,最后通过做深做实目标市场核心业务加以巩固,其国际化发展路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终于形成遍布全球的国际化金融服务网络,确立其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强劲竞争力和坚实地位。

  二是综合化。汇丰很早就认识到收入来源单一的风险,始终将综合化经营作为其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为自己的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汇丰经验的内核有四点,如草蛇灰线贯穿于汇丰遍布全球的庞大肌体中。一是战略明确。卓越的战略管理以及由此形成的清晰明确、为市场高度认可的战略定位,已越来越被证明是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

  二是经营审慎。市场复杂多变,需要审时度势、灵活应变,以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但也惟其多变,就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将资本、效益和风险综合平衡的经营理念落实到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

  三是整合协同。汇丰的国际化过程始终与大规模的并购同行,而与之相伴的,无不是并购后的整合。汇丰的多元化道路也十分注重不同产品线的整合,并通过强大的交叉销售,最终实现显著的协同效应。

  四是风险管控。风险管控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汇丰之所以能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有较为出色的表现,其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体系功不可没。

  当前,国际金融业的变革之门已悄然开启,在这场危机中整体表现出色的中国银行(601988)业正伫立在变革的门前。中国银行业应充分借鉴汇丰等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构建新的经营模式。

  首先要以客户和银行的价值增长为核心,实现银行业的“低碳”运营。摈弃速度和规模两大“情结”,改变过度依赖批发性信贷业务的格局,实现从以批发型业务为主向批零并举、低资本占用业务为主的模式转变;提供包括存贷、结算、投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和租赁在内的全面金融解决方案,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转变。

  走国际化道路可以采取“跟随战略”,即紧跟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完善海外机构设置和服务网络,促进境内外业务联动,加强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前,中国银行业具备资金、网络、客户和品牌等多方面优势,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实现从传统“信用中介”到“综合财富管理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的永恒主题。当前重点是要推动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建立国际经营和综合经营所需的集团风险管理体系,保持经营安全和资产质量稳定。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全程量化和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的风险偏好、制度政策和风险文化。加强集团并表管理,强化防火墙体系建设,准确把握不同时期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