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IP的价格虚胖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IP,价格虚胖,娱乐
  • 发布时间:2015-09-25 09:50

  人们缺什么就会强调什么,这是常见的惯性。

  IP(知识产权)概念的异军突起,使得短短两三年间便形成IP中心时代的气候和抢购各种IP的风潮。正是因为与内容相关的产业在适应急剧变化的大众审美与娱乐需求时,发现自己原来在产品制作中极大地忽视了好内容新内容和富有粉丝吸附功能的IP,而呈现出一种焦虑与饥渴。当然,这种焦虑与饥渴跟媒体转型、代际观众的分流与消费力变化等都有关系,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我们研究和准备的滞后。我一方面感慨受众需求的变化愈来愈迅捷,另一方面也遗憾中国文化产业一线对前置性研究的忽视。换言之,我们应该有关于中国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发展的真正“智库”,应该有科学的应用性的未来学研究。

  IP在目前的泛娱乐产业和资本界炙手可热,这种白热化同我们学习“到底什么是IP”“什么是好IP”“怎么开发好IP”是同步的。换句话说,不少公司花费百万甚至千万收购一部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权、游戏改编权的时候,仅仅知道一点粗浅的IP知识和开发方法。当我们以土豪的心态竞逐在IP这块新生的热土上,又常常以比菜鸟高不了多少的水平开垦一部养了数年乃至十数年的IP,这情形有点像当年的“煤老板”,还顾不上精细化运营那一套专业化技术与艺术,十足是粗放浪费型的IP消耗。

  至少有这样几个因素导致IP的价格居高不下,并且伴随着泡沫化的虚胖。一,泛娱乐产业市场的刚需,尤其是与故事特别相关的影视、动漫,要填补原创的诸多空白、赶上各个端口大量的产品内容需求,自然就近借道,瞄准网文等成熟IP;二,资本的炒作,其背后的各种包装上市、投融资便利,而资本的估值和产品改编的实际价值显然不是等号关系;三,既然很多情况下收购IP不是为了照顾粉丝的热望和IP原创作者的长线利益,而仅仅是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那么IP作者及其代理人的心态就自然调整到短期收益上来,目标不是良心剧的制作,而是大家共同玩一个资本游戏或者刻意拉高IP改编权售卖标的;四,粗放的IP开发阶段,完全凭借原创IP的粉丝经济就能大红大紫、盆满钵满的个体毕竟是凤毛麟角,所以个别价码攀升到惊人高度亦是难免——比如我身边的小友、玄幻网文的“天蚕土豆”,他小说的游戏改编权在2013年还是1000万元起步,到2015年已经达到5000万元。所以业内传说各大文学网站位列前百名的IP差不多都被抢光,很多热门作家的一个构思也能卖出几百万元的高价。拿我另一位网络作家朋友“烽火戏诸侯”来说,最近听说他刚构思好的一个长篇已被提前签约,至少是800-1000万元,包括影视游戏改编权。

  这种现象中潜藏了很多IP开发和运营的问题,解决起来也难一蹴而就。作为作家、漫画家、设计师们的朋友,我乐于看到他们的原创IP卖出好价钱,但也愿意建议他们:比价钱更值得关注的是合作方的专业化开发水准,在未遇理想对象前让自己的IP在市场上先“飞”一会儿不是坏事。面对产业链和资本,我理解其焦虑和饥渴的缘由,但着实希望与IP配套的技术与心态早些完善到位,别尽做“煤老板”的活儿。

  文/夏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