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高薪、鲑鱼返乡的最佳典范
- 来源:专案经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薪,鲑鱼返乡,梦行者计划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6 09:47
拿起锄头种出无毒水稻
在众多梦行者中,谢鹏程是很特别的例子。先说他舍弃高薪回家乡当农夫,从无到有,慢慢地改变水稻种植方法,找到另一层生存模式。而在参与幸福果食的梦行者计划后,发现到农村新定位、新价值,更成为他往后继续努力的目标。
在稻田里的餐桌计划中,梦行者除了志工外,也有许多在地的农夫,谢鹏程是当中的一分子。主修机械设计的他,原是公司的中高层主管,看着年迈的父母一年比一年老去,35岁那年下定决心,毅然地从台北回到嘉义布袋承接父业,卷起裤管、拿起锄头,一切由零开始,学习怎么当农夫。
转个念,当农夫也能出头天
谢鹏程指出,父母因为务农,都很尽力栽培他们念书,非常鼓励小孩子外出。心酸的是,他们觉得农业是一种没有前途的行业,所以连房子都不想去增建,压根就不希望小孩子能回来继承。
某种程度是悲情的,而此也是台湾大多数农村的写照,好好栽培小孩出村庄,希望小孩将来能光宗耀祖。「很难想象,我们村庄这30多年来完全没有进步,完全停留在5、60年代的样貌,几乎从我小学到现在,没有什么改变。不过也因为这样,江山里保留了最原始的环境,九成的房子都是三合院,是台湾少数的传统聚落之一。」
「当我决定自愿回乡时,父母都持反对的态度,尤其是我已经当到主管的位置,他们更是舍不得我放弃高薪的工作。但是,每次回到乡下探亲,准备离开的时候,父母亲就把家中的农产品应有尽有地塞满我的车,每次看到那种景象,都默默对自己说,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回来。」他认真说道,「我自己其实满有自信的,觉得都已经是主管阶级,把所学所闻拿来应用在农业。加上专长是机械,最起码也可以做些什么改善,用机械取代人力,让父母不用做的那么辛苦。」
就是这样的坚持和决心,几年努力下来,如今的谢鹏程,人称江山米人,运用生态自然农法种植,以无化学农药的方式去栽培台南13号香米,并创立自有品牌「江山米」。
大家都吃了「加倍」农药
开始下田耕种后,谢鹏程抱着跟着父母做中学的态度,试图找出哪些不合理或是值得改善的部分,尝试地进行修正,却也在点滴过程中发现一些农业不能说的秘密。
他举例指出,有一次问父母亲「什么时候该喷农药?」父母亲的回答让他既惊讶又傻眼「看隔壁什么时候喷农药,跟着喷就好了!」相信很多农民都是这样,根本都不晓得有没有病虫害,以为预防胜于治疗,以为这样种出来的稻米就万无一失,殊不知舍弃掉的是自己和消费者的健康。
「这还不是更夸张的,」谢鹏程摇头表示,「买农药也是一个大问题,老一辈的农夫几乎都把所有的权力交给农药行,譬如我父亲会打电话跟农药行说,『我现在有五甲地的水稻要喷农药,明天帮我把农药配好,送过来。』结果发现到,农药行给农民的其实是鸡尾酒疗法,喷一次要用十几种农药,以为散弹打鸟总会好运中一项。于是,我看了农药罐的说明,发现不同厂牌的农药化学名根本一模一样。除了农药使用量是加倍再加倍之外,使用方法更是乱七八糟,明明要稀释两千倍,但是农药行可能只稀释了一千倍,有时候可能只有五百倍。原本可以喷五甲地的用量,搞到最后可能只够喷二甲地,这些都是乡下老农夫脑中知识遥不可知的状况,遑论长期吃稻米的消费者。」
自产自销,破除层层剥削
经过一番了解后,谢鹏程决定走出不一样的路,种植无毒水稻。
「刚开始的确碰到一些困难,例如遇到病虫害的时候,老人家难免会嘴上说两句『就用农药喷一喷就好!这么麻烦做什么!』我就是很坚持,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习惯了!现在我爸妈还会很骄傲地跟别人介绍,我们的农作物都没有放农药!」谢鹏程欣慰地说。
那么,有农药和没有农药的差价是?谢鹏程直言,我现在就是自产自销,价格和市场价格相差无几,例如我种植的无毒玉米固定一斤是30元,市场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但是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有保障和利润的,对消费者也是一种保障。
言下之意,谢鹏程凸显一个事实,多数农民没有自产自销的概念,一切听从市场的指示,将收成的农作物拿到拍卖市场贩卖,所以价格的订定并不是根据投入多少成本所算出来的相对价格,而是将价格决定权交由大盘商、中盘商,所以有时候只拍卖到几个钱,等同于把自己一年的辛苦耕种送给别人吃,没有什么收入,是很不公平的制度。
创意让农村价值再进化
谢鹏程指出,一开始和幸福果食团队接触,是以合作伙伴建立起友谊桥梁。他们发现江山里的三合院聚落之美,来办理餐桌计划,而我也提供场地和食材,「通过活动,可以和来宾介绍自家的农产品是怎么生长出来,也是将农民真实生活如实呈现。」
「志汶他们的创意却让我看到农村不同的价值,做梦也没想到,可以将小区的三合院变成一个艺术村,在墙面上挂上艺术家的画作和照片,而且在没有破坏村庄的一砖一瓦,不用钉子只用鱼线就把村庄变得诗情画意,不仅让来宾感觉很感动,就连村庄的老人家们都啧啧称奇。」他说,「也才发现原来投影灯和蜡烛营造出的美感是那么特别。真的!谁会想到蜡烛摆在砖墙上、放在马路中,会让整个农村充满生命力。」
「合作过程中,更打破我固有的思维,了解到自己不仅只是从事农业,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落实和延伸,例如可以走向服务业,从中营销农产品。特别的是,幸福果食团队不藏私地将创意留下来,目前我们也开始规划和艺术相关科系合作,期待可以将学校毕业展或是艺术展览拉到江山里,让这个停留在30年前的老小区,激荡出不同的花火,找出另一则美感与商机。」谢鹏程说。
认同,成为多重身分的梦行者
在幸福果食的「梦行者计划」中,开宗明义地写着「有人,以友善耕作的蔬果开始创业;有人,从当地方协会里开始不同的运营模式;有人,用当地食材做伴手礼的生意;有人,整合本地青农积极的推广有机市场。」
谢鹏程是梦行者中很特别的一例,却不是仅有的一例。他从合作伙伴的梦行者,因为认同和喜欢,转变为志工型的梦行者。他说,看到团队每个人都自动自发地做事,自己也很感动。所以在外伞顶洲和寿岛这两个地方,是用志工的身分参与。和大家聊天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梦行者对台湾的热爱以及散发出来的正面能量。每个人都不去批评任何事情,谈论的话题都是工作要怎么去完成。例如先前准备来江山里办餐桌计划,并提出艺术村的构想,为了让活动付诸执行,让来宾有超越视觉的感受。
团队在活动前两天就开始到江山里排练,哪一台投影机要投到哪一面墙上,或是哪个画作适合哪个墙面,光线好不好、够不够等,以及要投影出哪些内容是能营造出独有的氛围,甚至连桌椅要放在哪边都已经事先讨论好。
而在参加多场餐桌计划后,谢鹏程有了这样的体悟,「餐桌计划不是只有吃这一餐而已!后面营造的氛围令人刻骨铭心!」他举今年母亲节为例,来宾们来江山里参加餐桌计划,活动设计让在场的母亲坐在椅子上,由子女们亲自奉茶,场面相当温馨。接着,再邀请每一家人在田园跳起来拍照,餐会后马上将这些照片投影在江山里的墙面上,让大家进行投票比赛,选出哪一组的照片最精采、最有特色,「当下气氛可说是High到最高点,相信来宾们对这次活动的印象除了深刻,更是难以忘怀!」
的确!换个角度、找个创意,在下乡的过程中看到台湾的真实面貌,梦行者的初衷和心意,让人敬佩!
文/吴怡铭,PMP,PMI-AC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