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脱窠臼的枷锁
廖志汶说,对于幸福果食未来期许,我的想法是比较不同的,我希望公司能够倒掉,让我们没有市场可以做下去。而此也表示台湾不需要社会企业,已经变得更好了。
幸福果食三位创办人对于责任的分工采各司其职,廖志汶是每次活动的总召和主持人,简家旗掌管行政事务和经济,阿古斯则是所有艺术美学的最高指导者。
这也令人好奇,意见分歧时,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简家旗说,「我们的讨论都很简单,专业领域的问题采各自尊重。真的遇到有意见时,就集体坐下来讨论,采共识决。三个人只要决定了,没有说就表示赞成,大家尽力去完成。」
廖志汶说,没有共识就停止,就不讲了,等明天再说,讨论这种事情没有说一成不变的。我们三个最特别的是--不总结,但是下次绝对不犯一样的错误。
最怕半调子的窥探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对于下乡去指导农民,或是去乡镇举办餐桌计划,团队有没有遭遇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三人异口同声地表示「没有!」
简家旗笑着说,「轮胎卡在沙里应该不算吧!这是每次沙滩型餐桌计划必然会发生灾难,对我们来说,顶多是执行上多了一些难度,是很合理的状态。当你想要做这件事情、做这个职业,就不会在乎这些了。」
「但如果真要说每次项目以外的问题,『人』是最难的因素。」廖志汶解释,餐桌计划其实是很友善、很自由,我们开放让很多梦行者来参与,但却得花很多力气来倡导。
他举例表示,做策展的承包商,看到我们在办餐桌计划,会将他本身的专业投射到活动当中,可是他没有思考到其他价值所呈现的方式,这时会产生「原来做一场餐桌计划很简单,我也可以来做」的想法。又好比农夫,他们被台湾价值观框架太久,以为自己是弱势,所以在心态上会一直想要大家去帮忙他们,希望来宾可以帮忙买农产品,「为解决这些判断的误差,我们将劳力付出当作是一个价值,肯定的方法就是付费,用对等的价值来应对,某种程度也是让原本不懂得订价的农夫开始去精算自家农作物的价值。我们可以很有信心地说,当农夫跟我们合作一定可以赚到钱,因为我们不会去随意砍杀农作物价值。譬如说,原本他每年农产品可以赚100万元好了,跟我们合作两场后,可能可以多赚几万元,就会有加减赚的感觉。」不过在这些年的努力后,多数的梦行者都能体会幸福果食的宗旨,都能站在制高点的位置和态度来看事情,这是一个平等互惠的活动,每个人都很称职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此外,廖志汶提及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即台湾人对metoo市场好此不疲,固然举办餐桌在国外早已行之有年,幸福果食深化内容后在地化呈现,当前却有一些活动公司也开始举办类似的活动,「我们并不反对,只活动可能相仿的同时,能否也照顾小农或是跟着我们一起倡导农业价值,并非只流于活动。」

水平一致得等上十年
廖志汶无奈地表示,「我们也曾经遭遇到一些挫折而感到很受伤,例如曾多次到某地方举办餐桌计划,地方却出现冷言冷语『我们这里到底有什么好东西,你们要一直来?』说穿了,其实也只是我们认识一些农夫,觉得那里很亲切罢了!多数人还是没有办法一体性的概念,例如台南和宜兰是一样的,或是台中和台北是一样的,都是台湾人,没有共同的想象。」
「另外一个说法是,幸福果食是概念和行动的先行者,尽管普遍社会大众的意识水平还没到位。我自己预测大概十年后,大家的意识都会一致,也期待那天的到来。」简家旗说。
阿古斯接着说,我很认同家旗说的「先行」,先行就是不把自己做设定,人们经常都会惯性地设定一个方向,就像我们会用装置空间策展的概念,去配合当前的环境属性,再给予人的感受力,藉由大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创造出对的氛围,是彼此间的一个敬重。「这是对土地的一种谦卑,也因为谦卑会凸显人性的伟大,也因为谦卑会关照到很多土地的面向、人的面向,与环境的面向。」
影响导引的起心动念
当问及这三位创办人影响他们最深的一件事、一本书或是一个人时,他们分别这般诠释。
简家旗表示,「当初开始从事这个计划时,曾被《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一书震慑,该书尔后也成了我实践自我修行的方针,当中有一段话是『当你真心渴望一件事情时,全宇宙都会帮助你完成』,我在餐桌计划、幸福果食,看到了这个面向,更发现整个宇宙都是跟着我旋转的,而我是宇宙的中心。」「我从小的志愿是当一个隐形的自由创作灵魂,后来发现当艺术家可以落实自己的想法。在餐桌计划,我找到一种实践的信念,它实践了我某一个阶段的愿力。到了我这个年纪,会希望做一些回馈社会、回归乡里的事,而我选择用影像来记录每个餐桌故事的发生。」阿古斯感性地说。
廖志汶则提到《万历十五年》这本历史书,书中讲了许多因果概念,例如为什么台湾会变成这样,一定有着历史的堆栈和演进的过程,正因为窠臼太多,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不过,我比较乐观啦!可以采比较积极的想法,或许今天餐桌计划做的只是一小步,我就赌一个改变的可能性。也或许我做这些事情不对,但既然台湾人都做那么多错事,我再多做一件也没关系,搞不好它会变成对的,也会形成一个正向的发展。」「要说哪一个人对我影响最深,应该是赖青松。他创造另一种生活风格,他的行动改变并影响很多人对于农村的看法,更藉由农村去发展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虽然我们选择的方向有点不一样,但初衷和本质是相同的。」廖志汶语带感谢地说。
文/吴怡铭,PMP,PMI-ACP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