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多分布在南方 广东老人长寿密码是什么?

  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昌言》中说道:“北方寒而其人寿,南方暑而其人夭;此寒暑之方验于人也。”果真如此吗?近日有专家描绘出了一幅长寿地图,其中,海南、上海、广东、广西、福建的长寿指数位列前五名。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目前我国百岁老人多分布在南方,沿江河流域分布,主要聚集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川渝和中原等五个地区。为什么南方人相对比北方人更长寿呢?本期就让我们来共同破解南方人长寿的幸福密码。

  【长寿写真】

  他们长寿并快乐着

  爱喝米汤

  米汤就像参汤

  在侨乡广东四会大沙镇常住人口不足3万,但百岁老岁却有7人之多。当地的老人告诉记者,长寿秘诀竟然是自幼喜爱喝米汤。

  105岁的黄彩娣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驮,记忆力比较好,连她儿童时期的往事都记得较为清楚。在黄彩娣家,她告诉记者,自己对饮食没有特别的讲究,就是坚持喝米汤。据悉,建国后,大沙镇的百岁老人就比较多,2004年底统计,大沙镇的百岁老人多达14位。目前只剩下7位百岁老人,其中最高寿者是陈冲村的黄彩娣阿婆。黄彩娣说,过去农民都用柴火煮饭,为了防止烧糊饭,大米洗好下锅后要特意多放一些水,等煮饭的水被烧开后,捞出一部分米汤当汤水饮用。“我从小就喜爱饮米汤,米汤就像人参,好补养人的。”黄彩娣称。

  米汤,又叫米油,是煮饭时凝聚在锅面上的一层粥油。《本草纲目拾遗》对米汤解释:“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也。”而熟地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

  爱吃菜叶

  每天一杯自酿酒

  家住深圳罗湖区的朱四妹今年101岁。“由于她只剩三颗牙了,所以平日喜欢吃青菜叶子,每天还会喝一杯自酿的何首乌酒。”老人的女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朱四妹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健康,手脚利落,平日偶尔还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做饭。“有时候,我也会把饭提前做好,老人在中午或晚上用微波炉热一下就可以吃了。”朱四妹的女儿回忆说,老人的身体很好,几年前,还跟她一同去接送曾孙上下学。

  当问及老人的养生秘籍时,朱四妹的女儿称,老人平时喜欢出去走走。“每天早上八点吃完早饭后,她都会自己出去转转。”至于日常作息,朱四妹与一般老人稍有不同,她习惯晚上12点左右才卧床休息,早上七、八点起床。

  广东蕉岭老人

  粗茶淡饭一辈子

  刚获评“世界长寿乡”不久的广东蕉岭县,至2013年底,该县百岁老人有45人。当地老人每天最喜爱的早餐,便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用瘦肉、猪肝、猪肠配青菜蒸煮而成的“三及第”汤。在蕉城镇东山村102岁老人赖亚满家里,记者看到老人正吃得津津有味。

  赖亚满老人现在五世同堂,膝下有116个子孙,是当地出了名的女寿星。对于经常被别人请教的怎么吃才长寿,老人总结为“青”和“清”。“青”就是绿色的,老人每餐都要吃大量蔬菜,且一直保留着喝绿茶的习惯。“清”则是饮食清淡,平时吃的菜只做简单烹调,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老人每天的食物大都来自自家的菜园和身后的大山,都是原生态食品。“山里的红菇、竹笋、蕨菜,都是我爱吃的菜。”

  【数据分析】

  广东健康老人占比全国第一

  60岁以上老人占9.73%

  早前国内一项权威研究显示,广东全部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9.73%,与老龄化社会国际标准的10%相比,非常接近。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对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日渐提高。

  此外据研究,广东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良好,身体健康或基本健康的老年人口占比达89.75%,接近九成,全国排名首位,与全国平均水平(83.15%)相比,高6.60个百分点;与排名2-4位的福建、浙江和江苏比,分别高1.00个、1.92个和2.36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广东的老年人口不但寿命长(人均预期寿命76.49岁,在全国排第6位),而且身体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城镇老人比乡村的健康

  与一般人印象中生活在“无污染”的乡村老人可能更健康相反,该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比乡村更健康。数据显示,城镇“健康”的老年人口占城镇老年人口的57.62%,显著高于乡村的46.93%,主要是城镇的医疗卫生条件、城市基础设施、老年文化活动、住房、社会保障等明显比乡村更加完善,使得健康人群的比例高于乡村。

  有配偶健康老人占比高

  有配偶老年人口中,“健康”和“基本健康”的占93.11%,比离婚老年人口占比高4.4个百分点,比未婚和丧偶老年人口占比分别高12.99个和11.06个百分点,说明有配偶的老年人由于生活上得到另一方的照料,身体状况相对更加健康。

  此外,收入有保障的老年人口健康比例较高。

  【业内说法】

  两大原因造就南北健康差异

  北方“重口味”导致三高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刊文指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较过去25年增长了8.5岁。然而存在地区差异性。2013年,上海市的期望寿命位列全国第一,而一些西部地区的期望寿命却较全国最高水平低了约10岁。北方成心血管病高发地区,其中,黑龙江省的心脏病死亡率比浙江、广东省高3倍。

  针对此调查报告,香港营养师刘倚云对记者分析道:“这跟各地区的饮食结构有关。南方人,比如广州和香港人都是口味偏清淡,蔬菜、水果、海鲜、肉类、主粮的摄入比例相对合理,营养比较均衡,而且有喝茶的习惯。而北方人口味偏重,做菜偏咸、多油、喜辣,喜欢用酱油等调料,导致盐的日均摄入量达12-18克,远高于南方人的7-8克,而在漫长的冬季,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也不足,品种也相对南方人少,再加上北方人喜欢煎、炸等烹饪方式,更容易摄入过量的油脂,导致肥胖的体型,刚到中年就患上三高、心脑血管等疾病,上了年纪之后的健康状况自然赶不上南方老人。”

  北方严重雾霾易诱发肺病

  严重雾霾也是导致南北健康状况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华北地区连现严重雾霾。据早前某媒体的报道,沈阳地区的PM2.5最高突破了1400微克/立方米。这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中国标准的18倍!可见其危害之大。

  当记者就此数据咨询广州市某中医院内科医师陈教授时,她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北方的室内供暖方式的确对健康存在危害,可引发呼吸系统和肺部疾病,“随着年纪增长,人的各个器官也会发生功能性衰退,免疫系统脆弱,在中医来说‘肺为娇脏’,老人更容易因空气污染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北方人也有健康“好基因”

  广州大学辅导员陈老师则认为,南北居民的健康差异,也不能都归结于北方人的生活方式不好,在很多方面,北方也有值得南方人学习的地方。“首先,在心理上来说,北方人性格爽朗,有助减压。比如高寒地区居民患抑郁症的几率较高,但东北、西藏等地抑郁症发病率并没有高出全国水平。这可能与他们性子爽快、爱聊天,能释放不良情绪有关。南方人尤其是深圳、广州的人生活节奏快、戒备心也高,其实也需要挤出一些时间,多跟同事、朋友聊聊天,谈些轻松话题,保持心情的愉快。”

  其次,陈老师也对南北人种的体质提出了不同看法:“虽说胖人多吧,但结实的肌肉男也不少,而且北方老人也喜欢锻炼,即使是冬天也会去冬泳,而南方人大多偏瘦小,生活方式太斯文,很多坐办公室的人退休了也不爱运动,天冷了感冒的人普遍比北方人多,抵抗力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没有这么绝对的说法,关键是老人自己要注重养生的方式。”

  【百姓调查】

  老年人偏爱食疗养生

  老年人偏爱食疗

  记者对广州市民养生观念及行为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民的健康观念有所提升,但仍存在误区。近年来,网络和微博上常常流传着很多养生方。在这次调查中,有七成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按照这些方子进补养生。79岁的蔡阿姨对记者说,她会关注电视上播的养生节目,她的日常饮食也都是尽量遵循专家所倡导的养生理念。

  在食疗养生方面,记者了解到,多谷类、药膳类都比较受老年人欢迎。蔡阿姨就强调说她每天只吃八分饱,从不吃动物内脏,她发现,爱吃动物内脏的,晚年都容易生病。

  此外,越来越多的老人更重视精神调养、户外活动等内容。80岁的毛大爷说自己起床后要做早操,去公园里散步,然后回社区活动室。毛大爷是活动室里年纪最大的“活跃分子”,他喜欢打麻将,如果有对手,还要打上一会儿台球。下午,回家准备好晚餐后,他还要再爬100级台阶,晚上睡前继续按摩,并干梳头300下。

  中青年人偏爱运动

  而在中青年人的养生观念中,则更重视体育运动。今年50岁的莫先生对记者说:“我是健身狂热分子,所以我要求饮食必须得跟得上。我一般不吃猪肉,只吃牛肉、鸡肉、鱼肉和虾,蔬菜的量也一定不能少,此外,每天还必须吃不少于2种水果,每天吃几个蛋白和适量坚果,那些垃圾食品几乎从来不碰。”不过,莫先生也表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高强度的健身,但他觉得不论年龄大小,都应该多运动,这样才能让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上,人也会变得更健康、更年轻。

  【为您支招】

  健康长寿的密码是什么?

  “三慢”给身体调整的时间

  吃饭速度慢一点:专家指出,细嚼慢咽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且有助于其与食物的充分混合,增进消化吸收。此外,也有专家认为,慢慢吃饭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多花些时间咀嚼食物,还可以锻炼面部肌肉,减少皱纹。所以,想长寿,就要慢点吃饭。一般建议,一口饭最好嚼20次以上,每顿饭吃15分钟以上。

  脾气上来慢一点:控制不良情绪,不代表要压抑愤怒。所以,正确的化解方法很重要。在发现自己快发脾气时,赶紧换个环境或在话题上打个岔,都有助于消解不良情绪。

  心脏跳得慢一点:心血管专家认为,绝大多数人的静止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较慢的心率意味着心脏不用太过卖力工作,就可以完成输送血液的任务。因此,心跳次数越少,身体就越健康。

  做到“四快”最健康

  走路快:当快走成为一种运动方式,毫无疑问,它会让身体变得更健康。

  反应快:反应快的人更长寿。因此老年人应做点智力游戏,如数独、猜谜、甚至电脑游戏等,都有利于保证大脑灵活;而练练单脚站立、侧走等动作,也会让你的平衡性变得更好。

  大便快:避免便秘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吃蔬菜杂粮、多喝水、定时排便,多进行提肛、按摩腹部等保健动作。

  入睡快:入睡快的人往往拥有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这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前提。为了能够尽快入睡,要保证睡前不要太饿、太饱或太累。做些小动作,尽量放松肌肉,如重复握拳动作、抬抬肩膀、咬咬牙。

  【权威声音】

  想长寿也要慎买保健品

  (广东天旗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刘开正)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但我在这里必须提醒广大消费者,近年来保健品越来越受到市民尤其是老年消费者的青睐。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注重和对相关知识的不足,设下各种陷阱牟利,进行欺诈。因此,广大老年消费者切勿轻信保健品宣传广告,购买时要保留相关票据凭证以便维权。

  不仅如此,相关部门更要重点检查保健品经营者的相关证照和资质,保健品的标识、外包装和说明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存在销售“三无”、未经国家许可、不合格、过期失效的保健品,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等欺骗和误导公众的行为,是否建立健全保健品购销记录等;要强化联合执法力度,加强与食药、公安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合作,增强市场检查合力;要加强巡查频率,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惩打力度。

  而市民则可以充分利用好举报点、举报电话、12315平台、网络媒体等,主动投诉举报保健品虚假宣传违法广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大数据跟广东医疗改革息息相关

  (广东时事评论员 一鸣)

  之所以有这种南北数据差异的出现,我认为首先和生活改善、医疗进步等各方面养老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广东,或者说东南沿海地区,在这几十年本来就比北方内陆多数城市要发达,养老环境和养老条件自然比北方优越,在这种情况下,广东老人的体质相对较好,寿命相对较长,也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是一个正向的结果。

  第二,我认为没必要对这种调查数据过分解读,因为无论南北,关键是每个老年人都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现在的生活水平好了,很多广东老人更注重养生、运动和旅游,平时结伴跳跳广场舞、坚持晨运,有钱有闲时外出旅游放松心情等,都渐渐形成了养生保健的社会风气,自然对增强老人体质、延长老人寿命是个很好的助益。

  第三,广东老人比较健康也跟医疗改革的相对“给力”密切相关,虽然医疗改革尚有不足,但近十年来广东的医疗水平确实在我国各省市领先,对老人的医疗服务也做了不少实事。当然,广东养老医疗服务还有不足,比如最近实行网上挂号看病之后,很多老人不知道打“114”就可以预约挂号,这就是宣传不足造成的,希望以后要更注重细节更人性化地关心老人需求。

  【小结】

  幸福,并长寿着

  人类一直在期望着生命的延长。所以古时会有术士炼丹、求长生不老之药,也有人习武练功,或修行求道,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长的生命。而科技发达的今天,已经很少人相信长生不老之仙丹,但长寿老人越来越多,到底是什么原因?生命的奥秘虽然奇妙得让我们难以看透,但是,愉快的心情,豁达的胸怀,合度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勤奋地工作,是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保持健康的一些必要因素,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而且,也正因为生命的奥秘难以看透,所以,在我们还能够支配自己的身体和思维的珍贵时间里,请珍惜,请努力,让我们生活得更精彩些。生命的质比生命的量来得更为重要。我们应探索一种更高水平的长寿,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长寿,一种更具幸福感的长寿。

  文/钟紫燕 谢恩恩 莫莲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