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心理问题已被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因为它直接关系着健康和长寿。一般来说,老年朋友应该保持年轻的心态,但是这得有个度。如果老人一味不“服老”,强求事事和年青时一样,那么对其身心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其实,学会适当地“服老”也是一种大智慧,能放松心情,有助延年益寿。
【身边案例】:
张大爷已经75岁了,身体一直很硬朗。最近张大爷家要搬家,张大爷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不服老,主动和儿女一起搬运大件家具。但在搬运过程中,张大爷一脚踩空,造成左腿粉碎性骨折,从此卧床不起,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心理研究】:
近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员蒂莫西·普拉茨通过研究发现,有约23%的老人不能够对自己的活动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12%的老人虽然嘴上说不需要帮助,但在实际行动中,需要一定的辅助措施。有的老人虽然声称自己可以通过助行器或者拐杖行走,但他们其中48%的人不是需要有人陪同,就是完全无法自己行走。声称自己可以在别人的搀扶下行走的老人中,24%的人即便有他人陪同也无法正常行走。
很多老人由于高估了自己的行动能力导致意外受伤而送入急诊室,但仍无法对自己做出准确的判断。参加研究的米尔斯研究员指出,在急诊室接受紧急外伤治疗的老人,觉得自己可以用辅助工具行走,其实他们需要的是卧床休息,如果他们一个人走回家,很有可能再次跌倒受伤。
【心灵处方】:
人的老化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人到老年,精力肯定在减退,身体也在老化,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因此,老人们必须面对现实,正视自然规律。不用害怕自己出现衰老的现象,而是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努力去适应自己逐渐衰老的身体,并通过适当的调整来延缓衰老。
心理专家给老年人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明白老人服老是一种智慧,而不是认输的行为,不要逞强,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否则会导致身体伤害,影响晚年生活质量。其实,“服老”的智慧就是教会老人面对现实,找到适合自己年龄段的生活方式,能让老人活得更健康,达到长寿的目的。
其次,年纪越大,越要多看“得”少管“失”。人人都会追求积极和美好的目标,但生活无法十全十美,对这些缺憾,关注“得”还是“失”就成了乐观和悲观的区别。所以年纪越大越要洒脱一些,多想自己已经拥有的,有利于培养乐观豁达的长寿性格,把忧愁烦恼放在一边。
再者,老人不要因为年长,就把自己放到家里权威的位置上,遇到烦恼也一定得向家人以及亲朋好友倾述,以沟通信息,敞开心扉,取得帮助。如聊天、参加健身活动、外出旅游,都可以充分获取人间真情和欢乐。沟通是理解的桥梁,容易赢得心灵的贴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