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史上实有其人 竟是大理国皇帝段正严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天龙八部,段誉,段正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27 14:49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男二号段誉,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痴情郎”。而这位“段公子”,在历史上的原型则是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段正严在位39年,勤政爱民,却没有和“王姑娘”携手到老,晚年和伯父、父亲一样出家为僧。“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毂纹生”,金庸大著中为段誉所作的这一幅写真,用来形容清雅高华的段正严,同样恰如其分。
大理之王
大理继承了唐代南诏的衣钵,建国时间比北宋还早23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在南诏国灭亡后的战乱中起兵,定都羊苴咩城(现云南大理古城),建立大理国,疆域大概是今天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北部地区。
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并派大将王全斌率军征伐蜀地,消灭了后蜀政权,扫清了云南进入内地的障碍。大理国就派人至宋,表达友好之意。从此两个政权也不以突破边界为要,形成了和平对立的局面。当时宋朝就有人评价说,这个策略使得大理国“欲寇不能,欲臣不得”,乃为“御戎之上策”。
1083年,段正严出生。他还在牙牙学语时,就非常喜欢刀枪。7岁入学,老师是佛教天台宗的六铉大师以及妙澄大师。妙澄传授段正严六门妙法,“皆异术奇门”,颇像金庸小说中的“段家武学”。
虽然从小衣食无忧,还有名师传授,但段正严的少年时光却充满了险恶的政治斗争。他出生时,大理国皇帝是他的伯父——保定帝段正明,但实权却落在大理望族高智升、高升泰父子手中。1094年,段正明迫于高氏专权的压力,禅位为僧,大理国灭。高升泰取而代之建立大中国,段正严从皇族变为臣子。1096年,高升泰病逝,临终前迫于国内各部压力,嘱咐其子高泰明归政段氏,段正严之父段正淳随之被拥立为帝,复建大理国。
段氏家族虽然重新掌权,但高姓贵族世袭为相,执政大理国,导致段姓有国无权,高姓有权无国的局面。1108年,国力衰退、瘟疫四起,加之高氏弄权,段正淳心灰意冷,无心治国,学哥哥避位为僧,传位于儿子段正严。金庸笔下的“镇南王”段正淳,没有小说中那么风流多情,真实的结局也要四平八稳许多。
向大宋请封
据史料记载,段正严在位时,“勤于政事”“爱民用贤,思揽政权”“故远方慕之,悉来贡献”。
段正严在外交上尤其显示出君王的智慧。北宋虽然经济发达,但因周边动荡,战争频繁,需要大量战马,无奈北方有辽、金、西夏的存在,只能依靠相对于和平的西南地区。大理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与北宋联系的策略,到段正严时期更是如此。正是官方和民间的持续交往,从而发展了从先秦时期就有的南方丝绸之路,连通中原与今天的缅甸、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地区。
事实上,早在宋朝建国初期,大理国就多次向宋要求加封、通商,但宋朝总说疆土未平,灾害频发,册封之事得等到“治平”之时。到了段正严时期,他决定不再空等“治平”之时,而是主动出击。他物色外交精英,把他们派到宋朝寻找机会,最终在广州找到了广州观察使黄璘,给了他大量的金银珠宝,希望以他为桥梁,打通与宋朝上层的关系。1115年,黄璘上奏朝廷,说大理国“慕义怀来,愿为臣妾”。宋徽宗就诏黄璘置局于宾州(现广西南宁宾阳),“凡有奏请,皆俟进止”。
1116年,段正严又派遣进奉使,带着贡马380匹及麝香、牛黄、细毡、珠宝等物品至宋朝入贡。1117年农历二月,大理使团到达京师,向宋徽宗进贡并献乐舞。宋徽宗十分高兴,厚赏了乐师段皓德。使团还带来了段正严的国书,表明了与宋朝保持和平、通贡经商并希望册封的愿望。宋徽宗见段正严言辞恳切,就封其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由于段正严的请封成功,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越发亲密,互通贸易日益频繁。宋朝所买的马匹大多都来自大理国。到了南宋时,广西一带买卖马匹最盛,经常每单以1500匹马为定额,每匹马价格在三四十两至六七十两,交易额常在7万两左右。
除了马匹和茶、丝绸、瓷器的贸易,大理国的使臣以及商人还注意采购宋朝的书籍。如1103年,大理国的使臣就入宋求“经书六十九家,药书六十二本”;1173年,大理国使臣在横山寨(现广西田东县)贸易时向宋朝提出了一长串的购买书单。
出家为僧
在金庸的小说中,段誉从小笃信佛法,只因为后来遇到了貌若天仙的神仙姐姐,禅关竟砉然而破。而在历史上,段正严并没有遇到这样一位让他如痴如狂的一生挚爱。
靖康之乱后,宋朝日渐式微,段正严与宋王朝的关系也渐行渐远。到了他的执政末期,段氏家族与高氏家族在王位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导致大理诸王子的内争外叛,致使大理国政局陷入混乱。段正严心力憔悴,公元1147年,为缓和各方矛盾,他主动将帝位传予儿子段正兴,自己去无为寺削发出家了。之后,段正严长期在大理崇圣寺等佛寺修行,法名广弘。
1176年,段正严以94岁高龄而终,庙号宪宗,谥号宣仁皇帝,史称大理宣仁帝。
段正严的时代,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他见证了宋朝由北宋到南宋转变的过程,也看到了周边各种势力的此消彼长。他依据形势寻找与宋朝高层交往的缝隙,最终达成了几代人寻求册封的愿望,从而保持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畅通。
这位历史上真实的“段誉”,虽然少了一份江湖儿女的豪情与传奇,却有着一代明君的韬略与睿智。
(来源:人民网 作者:吕文利)
延伸阅读
历史上的王重阳
金庸在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把历史上著名的全真道士搬到了武侠世界里。书中的周伯通、丘处机、尹志平等,本是道门中的大人物,而在小说中号称“天下武功第一”的王重阳,更是道教史上的一代宗师。
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出生于宋末咸阳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自呼王害风(意为疯子)。他早年为儒生,善属文,兼擅骑射。金天眷初年应武选,中甲科。任气好侠,不治家业。相传48岁时于甘河镇遇仙,得修炼真诀,悟道出家,曾在终南山筑墓穴居,自称居处为“活死人墓”。
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开始在山东传道,不久创立了全真教。在山东传教过程中,他收纳了许多弟子,其中又以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七人为翘楚,人称北七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真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