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不是种树
- 来源:文苑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我们的目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29 14:58
被称为“日本治沙之父”的远山正瑛在83岁高龄之时,义务到中国的库布其沙漠种树治沙。2004年远山正瑛去世时,他带领的日本志愿者在内蒙古黄河河套南部的库布其沙漠内种下了340万棵白杨树。而在内蒙古的最东边、通辽市郊的科尔沁沙漠,另一位日本人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科尔沁后旗周围伸展的大片沙漠,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比日本的九州岛还大。早春的偏西风异常猛烈,科尔沁沙漠的黄沙有时甚至会漂洋过海飞到日本。
1997年,大龙隆司大学毕业,到内蒙古西部的伊盟(现在的鄂尔多斯市)考察。他第一次看见内蒙古的金色沙丘,一下子入了迷。“当时我心想,这么大的沙丘也能变绿的话,一定非常有成就感。”
回到日本后,大龙与他的拍档斋藤晴彦成立了“绿化网络”。两人商定,先选择离日本最近的沙漠——中国内蒙古的科尔沁沙漠进行绿化活动。
10年间,大龙记不清楚自己究竟种了多少树。他说,数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感觉自己已经扎根这片土地了。10年间,他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汉语,与当地居民以“老乡”相称,时不时会冒出“唠嗑”、“咋整啊”等东北方言。期间,他还娶了一位库伦旗满族姑娘,她曾是“绿化网络”的一名员工。
大龙回忆说,刚来科尔沁的那段时间,是绿化事业发展最艰难的时刻。大部分当地人非常不解,为什么一个日本人千里迢迢跑到这片沙漠来种树,有人猜测这片沙漠下面发现了石油,更多老百姓认为大龙来种树是为了以后卖木材;也有人猜测是由于日本面积太小,没有地方种树,于是到中国搞林业,等树木长大后就卖回去。那时候,任凭他一个人忙里忙外,也没有一个人搭理他。直到小树苗渐渐长高,当地人才开始跟他说话。
10年的光景,科尔沁后旗地区焕然一新,荒漠呈现一片绿色,当地人渐渐认可了大龙的做法,每年组织义务种树时,当地老百姓都会一起参与。“绿色网络”通过在内蒙古的耕耘已引起国际企业的关注,诸如Timberland、JBC、日立日本电信公司NTTC 每年都会拨款赞助,一些日本大学生的毕业旅行,就是到科尔沁沙漠和中国志愿者一起从事绿化活动。
尽管对这片土地感情深厚,大龙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种树,种树只是防止内蒙古继续沙漠化的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当地人改变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状,让他们学会一套管理经营土地的方法,然后我们就会平稳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