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跳蚤

  • 来源:文苑
  • 关键字:明朝
  • 发布时间:2010-09-29 16:02
  崇祯的御林军哪里去了?李自成的主力哪里去了?当时谁也不知道。今天我们以科学态度研究历史留下的痕迹才发现答案——他们是被传染病消灭了!

  按照北京周边的大兴县志记载,李自成进京前,北京出现了大量死耗子,随后军民发病,高烧、四肢无力、脖子肿大而十死七八——人称大头瘟或疙疽病。这是什么病?按现代医学对照病症一看,这原来是可怕的鼠疫,大头瘟或疙疽所描述的其实就是腺鼠疫的典型特征——淋巴肿大。

  鼠疫是一种传染致死率极高的可怕疾病,最早发生于中东,后来随船传到欧洲。也许,当时也是海外商船将鼠疫带到了北京。否则鼠疫不大可能从万里之外传到北京。鼠疫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秋出现,崇祯十七年春天爆发,先“消灭”了崇祯的御林军,让李自成轻松进京。然后,鼠疫又感染了进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大军,让李自成的军队失去战斗力。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无论是崇祯或是李自成都不可能了解这种可怕的传染病,都不知道自己的精锐部队已经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战斗力。他们的失败不可避免。

  传染病消灭了汉族的两支主力部队——明军与李自成的大顺军。更有甚者,根据鼠疫在欧洲的非凡表现,它不可能在北京自生自灭。它定然随败军与逃难百姓流传全国,这种可怕的传染病全面降低了汉族军队的抵抗力。文献记载“贼过处,皆大疫”。这就是说李自成军已经成为鼠疫传染源,走到哪里鼠疫传到哪里。就算能在北京搞到银子招兵买马,新兵也会染病,所以李自成军一蹶不振,再无还手之力。

  也许,有人会问,清军就不会被鼠疫传染吗?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多尔衮率领全族精兵紧随李自成进入北京,似乎也应当被感染。如果他们也感染了鼠疫,清军就不可能有力量击败李自成军与南明军。因此,有人质疑鼠疫因素的科学性。

  然而,科学的答案再次令人拍案惊奇!清军确实难以被鼠疫感染。为什么呢?这得从鼠疫传播过程说起。

  鼠疫传播到新地区时,总是以腺鼠疫开始。病人淋巴肿大身体发黑。腺鼠疫传播过程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传播中介——跳蚤。跳蚤吸咬了病鼠或病人后,会被其血液中的鼠疫杆菌感染,发病的跳蚤因吸血困难并且十分饥饿。病跳蚤因而不断叮咬人、鼠并反吐出被鼠疫杆菌污染的血,导致更多人、鼠感染鼠疫。这就是腺鼠疫的传播过程。

  传播鼠疫的跳蚤有一个奇怪的习性——它讨厌马的味道。我们在现代传染病研究的文献中可以发现鼠蚤的寄生对象没有马。从马病防治文献中发现跳蚤不是马的寄生虫。所以骑兵很少会被传染。人们对欧洲鼠疫的研究文献也证明了这一点。而清军八旗兵几乎全是骑兵,吴三桂的部队也是骑兵为多。所以清兵能够在鼠疫流行中幸存,以饱满精神攻击对手。事实上,李自成及其手下骑马的军官们也没有染上鼠疫,所以他们更难理解鼠疫。

  鼠疫流行对集体生活的军人影响巨大,百万汉军步兵染病而亡,军队人心惶惶几乎失去战斗力。山海关大战后李自成在湖北、陕西本来还有几十万兵,竟然面对手下败将吴三桂毫无抵抗力,显然也是被鼠疫感染。鼠疫流行在客观上极大地改变了力量对比,造成了明亡、李闯王灭和满清兴的局面。

  作为反证,我们须要了解这样一个事实——鼠疫只有首次流行才会十分猛烈。以后由于人、鼠、跳蚤产生抗体便不容易再次大流行。“二战”中,日本鬼子妄图在中国制造鼠疫却不能成功。这说明中国过去确实流行过鼠疫,人们对鼠疫有一定的抵抗力。

  1894年香港发生鼠疫,耶耳森将其发现的鼠疫杆菌命名为耶氏杆菌。那次鼠疫没有在中国形成如欧洲鼠疫那样的大流行,也说明1894年鼠疫并不是首次进入中国。明朝之前中国与欧洲、非洲、美洲几乎没有海上交流,鼠疫难以流入。种种迹象表明,最可能的情况是明朝末年在中国发生了首次鼠疫流行,汉军步兵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以骑兵为主的清兵几乎没有受到鼠疫影响,最终导致明朝灭亡清朝兴起。

  无独有偶,西班牙以少量军队灭亡印加帝国也是因为天花病首次在美洲大流行。而相同的是,成吉思汗的骑兵横扫欧洲时,欧洲也正处于鼠疫大流行之中。

  综上所述,跳蚤确实是明亡清兴的关键因素。跳蚤是解开明亡清兴迷雾的谜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