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文倒逼广电转型 “全媒体广电”欲重拾内容红利
- 来源:通信产业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IPTV,互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4-08 17:21
今天,广电运营商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和艰巨。
日前,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的1号特急文《关于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工作深入开展的通知》再次将广电倒逼到转型的十字路口。
通知指出,加快三网融合双向进入,意味着广电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的正面冲突之战正式打响。
向左看,是中国移动获得IPTV牌照,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可开展IPTV业务,进一步侵蚀有线电视的市场空间;是电信运营商加快推进百兆光纤到户,“宽带+内容”的商业模式逐步成熟,而广电还在进行网络的双向改造;向右看,是网络视频产业并购加剧,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视频行业,呈现寡头垄断之势,使得广电运营商固有的内容优势渐渐消失;是互联网巨头掷重金建骨干网、CDN网络和云数据中心,以坚实的网络基础换取成熟的内容生态。
广电自身同样面临诸多挑战,担当转型大旗的国网公司几乎停留在“空壳”状态,各省有线电视运营商仍然各自一体,整合之路茫然无期;曾经被广电寄希望抢占手机内容入口的CMMB也面临着“无疾而终”的命运;落后的制播平台无法支撑广电开展全媒体内容生产和制作。
而广电运营商再想空凭一张张的公文和牌照执掌权封杀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思路已经行不通,广电必须正视内外挑战,抓住“内容”这一主生产力开展网络转型和业务转型,重新俘虏上亿有线电视用户的心,重拾“内容为王”红利。
在CCBN2016主题报告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进表示:“广电全面升级转型,就需要抢占网络信息技术制高点,积极主动开展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高新技术与广电业务融为一体,实现从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
找准四个着力点
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突破5亿,其中移动视频用户规模已突破4亿,移动端成为整体网络用户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在迅速增长的视频用户特别是高端付费用户中,在电视、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不同屏之间的切换行为越来越活跃。
而从全球看,据预测,2016年有近八成的媒体机构和互联网公司计划加大对视频业务的投入,未来五年在线视频量将增长14倍,70%的手机流量将用于观看视频。新业务新服务的不断涌现,还在不断创造着用户的新需求。
田进表示,融合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融合发展的机遇不容错失。推动广电融合发展从“相加”升级到“相融”,实现传统广电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推动广电全面转型升级,必须找准着力点,打好组合拳。
第一,着力实施深度融合战略,打造“新视听”。田进表示,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展开双臂拥抱互联网,以主力军的姿态占领新媒体主战场,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实现广电的全面转型升级。
田进强调,加快实施“宽带广电”战略。“宽带广电”战略顺应“宽带中国”战略新要求,是广电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要加快推进网络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通过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有线、无线、卫星、网络协同覆盖、融合发展,大力提升广电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通过接入互联网实现基于宽带广电网的多终端多屏互动,通过推广具备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智能终端,建设家庭信息中心,更好地满足用户收看节目和其他需求。
第二,着力推动广播影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培育和激发新动能。一是优化内容供给结构,做强节目集成平台;二是优化业务和服务供给结构,提高生产传播服务精准度;三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增强产业经营能力;四是优化版权保护环境,促进内容产业繁荣。
第三,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广电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积极抢占网络信息技术制高点,主动开展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在广电领域的应用。
第四,着力构建适应新视听产业发展与应用、管理与服务技术体系,带动广电全面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各省地市电视台主要频道高清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4K超高清电视试点,进一步提升3D电视制作水平,为新视听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提“国网CHINA”模式,整合能否实现?
国网公司成立两年以来,距离其“全国一张网”的目标仍然很遥远。在CCBN2016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国际峰会上,国网公司副总经理曾庆军坦言:“目前,有线电视网络各省仍然自成一体。”而在CCBN2016上的现场,多位来自设备商的人士向《通信产业报》(网)表示,目前他们的市场主攻目标还是各省和地市的有线电信网络运营商,和国网公司很少有接触。针对这些现状,曾庆军也再次发声:“互联互通、全国一网势在必行。”
田进在CCBN2016主题报告会上指出,必须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体系,实现转型升级、共赢发展。
为了加速整合,国网公司新颖地提出“国网CHINA模式”。曾庆军表示,可以简单理解为“Comcast+Hulu+Internet+Netflix+Amazon”。他讲道,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视频流量增长趋势来看,谁能够掌握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络的视频流量,谁就掌握了互联网的流量。所以,在有线电视行业,特别是广播电视行业,如何把频点和视频流量变成流量,把有线电视网变成生产流量的网络,是广电能够破局的唯一出路。
他接着说道,“国网CHINA”模式实际是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从物理网络、多媒体内容、创新业务、用户终端等多个维度连通互联网的路径。
为了推进这一模式,国网提出了九大具体实施措施。
第一,骨干基础网络(一期)。通过国网公司IP交换和内容分发网建设项目一期,完成骨干IP网升级,核心节点总带宽提升至160G,汇聚节点覆盖10省,并建设CDN、DNS、安全等相关系统;新建10个骨干直连点,与电信运营商网络互联互通;新建部分100GOTN传输系统,增加全国干线网络的整体吞吐能力;结合国干网已具备的4万公里光缆及80×10Gbps容量的IP数据网,初步具备了连通全国各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并提供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的干线网络传输能力。
第二,云平台建设(一期)。在北京、西安等三地数据中心建设支持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池化与统一管理的云基础平台;每个数据中心与国干网、互联网相连;通过云平台提供的IaaS层基础设施服务,初步具备支撑CHINA模式平台下多种应用系统的运算、存储及网络能力。
第三,构建国家级互联网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进而打造“全国视频云”平台。作为国家级媒体资源总入口,“全国视频云”平台针对广电网络所设计的完善的内容审查、安全播出保障、版权保护等系统,满足了国家对电视屏幕的安全性要求。基于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可有效针对互联网内容进行实时甄别,实现全时全网的、智能化的视频服务可管可控。通过全国视频云的顶层管控,可充分发挥广电网络独具的绿色安全优势。
第四,构建中央、省份两级BOSS平台,强化产品、用户的全国统一管理。
第五,紧抓用户终端,以智能机顶盒为支点,打造电视屏的互联网媒体导航平台。
第六,从战略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的极致化应用。
第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变革视频广告市场规则,实现收益最大化。
第八,构建国家级智能电视设备APP应用集成分发平台。
第九,实现视频娱乐服务与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有线无线融合覆盖。
在去年的CCBN主题报告会上,国网公司董事长赵景春表示:“国网公司不是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的一个新增者,一个边际者,不是来搞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产权竞争,也不是通过低成本、差异化来搞分切现有市场蛋糕的产品竞争。而是开辟属于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的蓝海市场,求得非零和的多赢共赢。”
以内容作为切入口
在第三届有线数字电视国际运营商峰会上,河南有线董事长周明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是三网融合的时代,如果有线运营商只专心搞管道建设、搞网络建设,一味跟电信比装备、比光纤、比人员运营能力等,有线运营商的优势不是最强。
“我们认为,广电要扬长避短,发挥内容优势。一手抓内容平台的建设,一手抓大信息平台的建设,而且两手都要硬。”周明申表示。
从内容方面来说,目前,歌华有线、华数传媒、河南有线、四川广电、江苏有线、天威视讯都推出了4K展品。在CCBN2016上,不少厂商都展出了4K视频解决方案。
从CCBN2016上,我们可以看到,VR不仅仅风靡互联网,更成为广电运营商的拥趸。辽宁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副主任车凯强表示:“传统节目VR化无论在制作、播出还是观看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广电拥有无可比拟的传输优势,广电+VR的制胜点在于内容。”
上海文广集团技术管理部主任林伟明同样认为,广电+VR有先天优势。传媒集团可以搭建VR内容生产分发平台,充分利用大量的演艺资源,探索VR技术在各类互联网内容分发渠道的应用实践。
从信息平台建设上来说,广电运营商正在主动拥抱云计算,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先进的制播体系和IT系统。
本报记者 逄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