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外劳:穿梭於两城的“忧”生活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澳门 外劳 穿梭 生活
  • 发布时间:2010-10-29 15:55
  在澳门,有这么一群人,他或她,都是80后、抑或90后,拥有着令人羡慕的青春与活力,他们同时还拥有着一个特殊的称号———外劳。他们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这座繁华的都市。在每个白天与黑夜,来往穿梭於澳门和珠海之间。在澳门,似乎只是为了一种生存;而在珠海,对於他们来说,似乎更具有包容性与归宿感。一个关口,两座城市,他们每天在不停地穿梭。

  每天朝七晚六穿梭於两城的生活,並不是他们想要的。朝阳初现,他们就得睡眼惺忪地紧张起来,过关、赶路,开始在澳门繁忙的一天;一天的劳作之后,他们还得拖着疲惫的身躯经过冗长的关口排队回到珠海,他们也想在澳门的繁华中找一个可以暂时歇息的地方。但澳门高消费的门槛让他们望而卻步,两地的差距让他们不得不穿梭於两城之间……

  他们的“高薪”收入,令人慕羡,但他们所背负的压力,又有谁能给予关注?他们的喜与忧,迷茫与梦想,究竟是什么?

  綠茵上的梦

  “能在高尔夫球场上恣意行走的,不一定都是富人,也有默默无闻的工作者,当人们在草坪中自由挥洒球桿,完全没有想过这片碧綠整齐的草坪背后所承载的汗水……”

  小易是一个很健谈的小伙子,今年26岁,珠海横琴人,在澳门工作有五年多了,他说穿梭於两城之间已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本来是珠海高尔夫球场的一名草坪园艺工人,后来由公司内部调配进行劳务输出,得以到澳门高尔夫球场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高尔夫球场上挪动处理草坪,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倾盆大雨,他都不能离开那一大片草坪。当人们在草坪中自由挥洒球桿时候,谁也不会想过这片碧綠整齐的草坪背后所承载的汗水。

  “能在高尔夫球场上的恣意行走的,不一定都是富人,也有我们这群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小易幽默地说。谈到薪水,小易感慨地说:“也许5000澳门币的月薪对於内地来说可能是相当的可观了,但对於高消费水平的澳门来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就是极力节省,每个月也只能省下那么一千元左右”。

  小易每天的生活都是循规蹈矩的,下班以后在宿舍跟同事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因为澳门本地人几乎不会跟他们交流。有时他也会到赌场逛逛玩两手,但不会投入过多,只是当做一种娛乐,因为澳门繁华的夜生活本来就不属於他们。小易说:“很多人都是在澳门赚钱而到珠海消费,一个月当中最开心的事除了发工资,就是休假回到珠海,那里有很多可以交心的朋友,而在朋友群中我的收入属於中高层次。虽然这个身份‘光鲜’得有点勉强,但至少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人生价值的存在”。

  当问到他未来的职业规划时,他忧心忡忡地说:“可能以后回珠海做点小生意吧,毕竟不可能在澳门呆上一辈子,趁着现在还年轻,多赚点钱吧!”小易拿起杯子轻轻地抿了一口,迷茫地看着窗外来往匆忙的身影。

  澳门是一个贫富差距相当大的地方,娛乐场所是富人挥霍的天堂,他们可以一夜之间暴富,也可以倾家荡产。但对於那些外劳来说,他们仅能靠着自己辛苦的劳动来获取基本的生活保障,小心而又谨慎。也许“赚点钱回去做个小生意,能养家糊口”是他们中许多人最现实的梦想和人生奋斗的一个目标,知足常乐。

  她在澳门工作卻无法触摸澳门

  “每天的工作就是引导客人用餐,天天带着职业性的笑容站满八个钟,一天下来便是精疲力竭……”

  阿冰,一位文静而漂亮的女孩儿,是我在拱北口岸拍照的时候认识的。她一个人在口岸广场的草地上静静地坐着,看人来人往。出於好奇,更是出自於一种职业习惯,我走过去跟她交谈了起来。也许是出於同龄人的共同话题,她消除了一种距离感,向我娓娓道来。

  阿冰是一个外地人,来自於浙江,今年才21岁。她在珠海的一家酒店当服务员两年多了,工作期间她在珠海的劳务公司投过简历,后来澳门那边的酒店刚好有招聘,她便被錄取到了澳门当餐厅服务员。

  她说,在澳门工作差不多四个月了,她的薪水也从原来的1500元升到了6500澳门币,薪水提高了,生活水平更上了一个层次,城市的优越感也提高了,然而精神生活的质量卻降低了,生活也没了激情。澳门除了遍地的赌场之外,其它的就没有什么好吸引的了,那些旅遊景点去过一两次也就腻了。她说现在是白天在澳门上班,晚上便回到珠海跟以前的同事一起住,天天穿梭於两城之间,因为澳门无论是吃还是住的开销,都比珠海高出差不多两倍,再加上澳门本地人对於外劳的排斥令她感到有一个寄人篱下的感觉。

  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引导客人用餐,天天带着职业性的笑容站满八个钟,一天下来便是精疲力竭。

  她腼腆地笑了一下说,有时面对着这种金碧辉煌的生活,心情会感到很压抑,很想哭,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无助、很孤单,再加上工作的压力,一念之间很想逃离,但她深知这个机遇对於像她这样没有什么学历的人来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所以她不会轻易放棄。她说每天最欣慰的事就是下班后回到珠海跟那些好姐妹们逛街购物,谈天说地,只有这个时刻才能找回最真实的自己,澳门的生活离自己太远了,根本触摸不到。

  澳门服务行业的劳工,她们大多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儿,衣着光鲜,用的都是高档的化妆品……很多人都羡慕她们能够拿“高薪”,过着优质的生活。但人们只知道她们表面的风光,而又有谁能了解这种风光背后是什么。她们所谓的“高薪”,只不过是大陆人的感觉,一个月几千澳门币的收入,要想在澳门生活是不可能的,只能维持她们在澳门工作、在珠海生活。青春的活力被这种两地的奔波和朝七晚六的生活所埋没。挣钱成了她们生活的全部,而精神的追求则成为一种奢侈。

  在澳门各个角落过最简单的生活

  “遊走在澳门的各个角落里,过最简单的生活,很多人挤在一个房间里面,辛苦工作,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麦当劳是他们所知道的最便宜的吃法……”

  Jcak是一名网站製作设计师,2007年在珠海通过人才招聘网应聘到澳门的一个网络维护公司。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他的收入比一般服务业劳工的收入要高,同时所享受的福利层次也多一些。他说由於澳门本地人有政府的优惠政策,所以外劳与澳门本地人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待遇,而且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更大,一个人往往要承担两个人的工作量,可见所需要承担的工作压力是何其的大。

  Jcak每个月的收入有8000澳门币,如果是相对於国内的消费水平来讲,已经是绰绰有余,但是对於澳门来说这个层次的收入来说,应该用“微薄”二字来形容,同样的这份工作,假如是澳门本土人来做的话,人工至少要在一万二千元以上。

  在澳门租一套小小的单身公寓就得花2000至3000元,一个很平常的快餐就要30多元,除去交通费等等,对於一个月薪8000元的收入者来说,不进娛乐场、不花高消费,最多也就能剩下2000多元吧。不过Jcak的公司对劳工有包住,所以可以省下一大笔房子的租金费用,他笑了笑,补充说:“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数码产品追捧者,一个月下来一大部分钱都是花在数码产品的购买上,所以跟月光族也没什么区别。”

  他说:“记得首次踏足澳门的时候,一个人到異地工作内心充满彷徨。不过,很快我就在工作中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吃饭、逛街……跟内地的生活没什么区别。在澳门工作三年了,也有过很多的感触,我打算过一段时间后就回珠海了开始新的工作”。当我提出让他用一句话来描述他在澳门三年的生活时,他说:“遊走在澳门的各个角落里,过最简单的生活,很多人挤在一个房间里面,辛苦工作,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麦当劳是我们所知道的最便宜的吃法。”

  谁来读懂他们

  澳门,作为一座以“赌城”闻名於世的繁华都市,因为博彩业和各连带行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加上本地行业技能水平人才的缺乏,导致其人力资源紧张,特别是旅遊、酒店餐饮、零售和建筑行业人力缺口更为严重,被迫引入外劳。外劳,基本上是生活在澳门最底层的人们,他们每天奔波於珠澳两地之间,干着最低层、最累最苦的工作,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但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因为澳门的“高薪”足以让他们在内地打工者中挺起腰板。

  据统计,澳门大约有10万外来劳工,其中约有6万来自内地。这一庞大的数目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数字,更折射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劳工输入。劳工被澳门本地市民冠以“抢饭碗”、“寄生外劳工”等不雅之称,但是站在劳工本身的立场,我们是否真正地去了解过他们的生活?外劳所干的一般都是最基层的粗活、累活,许多都是澳门本土人不愿意干的力气活,而面对两地人工之间的不公平待遇,他们一般都是毫无怨言,不辞劳苦。澳门的经济发展、澳门的繁荣昌盛,也有他们的心血和汗水,都是中华大地的儿女,他们的默默奉献所希望的是,广大澳门同胞们能够给予认同和理解,因为澳门的建设需要他们,澳门的繁荣离不开他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