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青海西宁出发,路经震后重建的玉树、有江河源头第一县美称的曲麻莱县、五月飘雪的不冻泉、长江源碑所在地沱沱河,穿过可可西里无人区,才能抵达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素有“长江源头第一院”之称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检察院。
5月11来探访这个“长江源头第一院”的采访组,经历“穿了脱,脱了穿”的四季更迭,亲眼所见野生藏羚羊、野牦牛、野驴和黄羊,想必是一辈子不会有第二次的经历。
治多县检察院检察长贾小平是个藏族汉子,个子高大,热情、爽朗。他拉着记者的手,黝黑的脸膛上满是淳朴的笑容。当介绍到身边的副检察长索南拉毛时,贾小平说:“这是我们院优秀的女检察官。我们县是纯牧业区,人口主要是藏族,双语诉讼任务很重,我们特别缺乏这样的人才。以前省里组织的双语培训主要以安多藏语为主,但在玉树地区,听不懂安多藏语,希望以后省里或最高检能直接提供康巴藏语培训。”
“为什么每个办公室都有烧水壶和煤炉?”这是记者看了多间办公室后,忍不住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今年3月,我们这里刚刚通上‘大电网’,以前没电是常态。自己用柴油发电,电压极不稳定,办公设备经常被烧坏。水暖问题到目前还没有解决,我们打了口井,备个水壶烧水,取暖主要靠烧煤和烧牛粪。”该院法警大队队长更尕洛桑指着洗手间旁堆成小山的牛粪,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虽然不太好看,可办公室取暖都得靠它!”
治多县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长江源头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都在治多县境内。全县土地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有近5万平方公里是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无人区”。
“‘无人区’不是‘无法区’,我们就是‘无人区’的公平正义守护者。”贾小平介绍,治多县检察院现有行政编制15名,事业编制1名,目前实有干警10名,今年新招录3名,其中本科学历8名。“虽然人员不多,但我们这10个人,就好比十根手指,十指攥成拳。”
据记者了解,2015年以来,治多县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方面有了历史性突破,共初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线索8件,立案侦查3件3人,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1件1人,涉案金额50多万元。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青海精神在这个十人小院体现得特别明显,他们不畏艰苦,个个都有精气神。”正在这里调研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检察院检察长王利年对记者说。
在治多县检察院,在雪山脚下这座10人的小小检察院,记者感受到了那份骄傲,那份坚守。
沿着通天河谷底,跃上尕朵觉卧神山,翻过海拔4690米的邦阳山垭口,5月15日下午,采访组又到达了玉树藏族自治州州称多县。
“这是20年前检察院的样子,这是玉树地震前检察院的办公楼,这是灾后重建我们搬进来的新址……”这几年,通天河畔变样了,通天河畔的称多县检察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称多县检察院,一落座,检察长周永文就拿着一摞老照片,向记者介绍起检察院的变迁和发展。
周永文已经在称多县检察院“一把手”的位子上“服役”12年了,“在硬件上,早些年院里的交通工具还是手扶拖拉机,可看看现在,去年年初我们搬进了新办公楼,建起了专门的接访室、律师接见室、询问室、审讯室,办案用车有4辆,基本满足了办公办案需要”。
团结强,心气高,干劲足。这是称多县检察院给记者的直观感受。周永文告诉记者,虽然该院队伍业务素质逐年提高,“但也有很现实的困难摆在面前。”他说,“称多县条件艰苦,招来的大学生,干上两三年,要么跳槽,要么辞职,很难留住。”院里现有编制18人,实有干警16人。除去年招录了3名应届大学生外,其余的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大都患有“高原病”。招人才、留人才、人才断档,仍旧是困扰周永文最头疼的问题。
为了这支队伍,周永文想了很多办法,检察院职数不够,他就隔三岔五往县编办跑,在他当检察长期间,4人被提拔为副科级,2人被提升为主任科员。他还张罗着把院里的灶台搭建起来,把宿舍建好,吃好住好,才能温暖人心。
24岁的成林多杰是2015年刚进院的新人,作为法律科班毕业生,又是双语人才,可谓炙手可热。“你能安心在这里工作吗?会不会想着过两年就跳槽?”面对记者直接的提问,成林多杰的回答很从容:“在哪里都能实现法律梦。能用自己所学,为称多县的发展作贡献,这就够了。”
“不过,”成林多杰顿了顿说,“我自己也有个愿望。青海是全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试点省,我要加倍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员额制检察官。”
文|方圆记者 王地 摄影|方圆记者 张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