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检察院工作时,我发现一件事情好有意思,在检察院内部,很多场合都不称呼科长、局长,而是比你大10岁的一般叫老师,大10岁以下就叫师兄、师姐,搞得有点像武侠世界。后来过了几年才领悟到,目前,在很多地方,检察院培养业务人才的方式还是一种“师徒制”。
“师徒制”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式,为什么检察官这么一个高大上(看上去)的职业也会采用这种方式呢?其原因是和法律工作的特殊性有关系的。法律工作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于这类工作,一般情况下,个人能力都是高下立见的。所以,要想在这个行业立足,在一两年内,快速掌握这个行业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你有幸得到一位负责任、业务能力又强的前辈带你,那应该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但是,好学生不好找,好老师则更加少。很多人总是问我,如果没有师父教我时,或者,这个师父实在不怎么样时,我该怎么办?
现在整个检察机关的办案数量已经呈爆炸式增长,而检察院又是一个能力越强责任越大的地方。在一线业务部门的人都很忙,每个案子都要有专人负责,而业务能力强的人又总会分到难办的案子。所以,在没有人带,或者有人带,但你也想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如何主动学习,快速学到基本技能的方法。这里是我当年入行时总结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方法就是帮助别人工作,学习别人的工作方法。我刚参加工作的两周里,主要工作就是帮科长打《审查报告》里的证据部分。当时具体怎么做,哪些该录入,哪些不用录入,这些我都不清楚。后来科长说,她电脑里有这类案子之前已经做好的《审查报告》,让我照着自己学就行。之后,我就照着之前的《审查报告》边录入边思考,为什么这些内容要录入进去?
作用是什么?后来发现,其实这个录入证据的过程也就是检察官进行证据审查的过程。以后我在自己承办的新案子中,总是去找办过这类案子的前辈们,要来他们之前的《审查报告》,有了这些别人之前的成果,就能看到别人办案时的思路、所需证据及审查证据时的要点,也就从中学习到他人的工作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慢是慢了点,但因为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思考,所以也比较扎实。
第二种方法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我们国家的刑事案件诉讼中,90%的公诉案件都是由基层检察院负责审查起诉,而在基层检察院中又几乎每一个案子都是由一名公诉人承办。所以每一个公诉人,不管你是新人,还是有10年以上公诉经验的老公诉人,都得自己一个人去面对这个案子上发生的所有事情,去解决这个案子上的所有问题。这些对于老公诉人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对于新人来说,你一个人能做到吗?当然不行!那么,遇到问题时怎么办?不懂就问啊。
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比如在反贪,有人笔录做得好,有人审讯是强项,有人办案思路清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可以从这些师傅身上学到自己欠缺的法律技能,从而打造一个全能的自己。
第三种方法就是在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多读两本相关法律实务类书籍。我们不管在检察机关的哪个部门,都要知道,行行出状元,你入行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在这个行业中学习成长,已经有很多人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专家,而且很多人已经把自己的经验总结为书籍出版了,就像打游戏一样,已经有人写好了“通关秘籍”,你为什么还不好好读上一读?所以,多读两本相关法律实务类书籍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唠叨两句:第一句:师父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盯着月亮看,别盯着手指看。第二句:选师父首选人品,技能是术,人品是道,尊师更要重道,明白吗?
云南省宜良县检察院反渎局局长 葛鹏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