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经快成为荣威的天下了……事情是这样的,我去上海出差,用手机打车软件叫来的快车十辆里九辆是荣威 E550 ,剩下那一辆是比亚迪秦。叫不到的车的时候,也会换用途歌在附近寻觅一台共享汽车。不同于北京 smart 、雪铁龙 C3-XR 、标致 2008 和 MINI 有多种可选,上海的途歌车队中也是荣威 E550 占了绝大多数,我总共用过四次,就没碰到过 smart 。快车打不到,途歌又离八丈远,无奈之下叫台专车吧。
上海偶尔有帕萨特和迈腾出没,但绝大多数接单的又是荣威,不过车型变成了 E950 。租车的选择可就多多了吧?没错!租赁公司的车型五花八门,便宜的有像本田飞度、斯柯达昕锐这样十万不到的小车,大到路虎揽胜极光、宝马 5 系、沃尔沃 XC90 甚至是百万级别的特斯拉,但只有 E550 、 E950 和特斯拉是沪牌,舍不得每日花一千多租特斯拉,就只能选荣威代步,别的车不可以吗?别的车当然可以,但工作日早晚高峰期上不去高架,行动范围大幅受限,而且貌似上海这座城市并不怎么待见外牌车,交通新规已明确不能按喇叭,但架不住后面总有人闪远光也实在恼人对吧?
上海同全国几座限制机动车上牌增量的城市一样,用所谓的新能源紧箍咒来限制传统动力汽车,但上海与北京不同的是,北京的手法更为严谨,唯有登记在册的纯电动汽车方可享受优待,而上海在此基础之上又为看似少耗油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网开一面。个中缘由应该不难理解,那就是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本身载有的小容量电池至少能支撑车辆行驶50 公里以上,而这 50 公里所用电能的成本通常只是汽油成本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聪明”的市民百姓们会傻兮兮用油不用电吗?
答案理论上显而易见,但实际上,上海主要城区内的停车位极为有限,在老小区内想固定自己一个停车位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新小区也因为车位紧张而不得不执行着先来后到的潜规则,找到固定停车位的最佳途径乃是花上几十万买下产权。没有固定停车位就很难说通物业为你个人在公共区域树立充电桩,没有充电桩当然只能拖着沉重的电池用汽油来行驶。如今上海有明文规定没安装电桩就不送牌照,但这不仅没有堵住漏洞反而催生出一个扛着充电桩到处树,等领完牌照就立刻拆除再给下一户装的新兴职业。
不过上海比北京强的地方在于几乎各个商业中心的停车场内都设有充电桩。我曾有几天开着租来的 E550 去几个商场吃饭顺便充充电,充电桩停车位有明显标识而且不会有传统动力汽车贱兮兮的占用车位,但最大问题是几个厂商内的充电桩隶属于好几个充电服务公司,为了能给车充电,我下载了 4 个 app ,而且每个都需要至少充值 50 元以上方可使用,倘若你想在上海畅通无阻的充电,恐怕得装十几个 app 预存好几百吧?隐现的问题不可不提:上海的地下停车费平均是北京的两倍以上,若想把车里的 12 千瓦时电池充满,大概需要三个半小时,停车费连同充电费不会低于 60 元,而它能驱动汽车走多远呢?厂方公布的理想值是 60 公里……
一公里一块钱相当于什么?差不多相当于 16L100km 汽油车的使用成本, 12 汽缸的法拉利 GTC4Lusso 也不过如此。所以在惊人的充电成本之下,绝大多数车主干脆直接用汽油。混合动力用汽油也不会油耗太高吧?对于丰田来说确实如此,可对于荣威来说简直吓死人。
拿 E550 来说, 1699kg 的整车质量比别克君越还要重 189kg ,已经很接近中大型尺寸的奔驰 E 200 和宝马 520Li ,而动力系统中的 1.5L 自然吸气发动机只有 80kW 功率和135N·m 扭矩,为了获取足够的动力,发动机不得不维持在很高的转速运转。变速器更是古朴得离奇,总共只有高、低两个挡位,齿比范围很窄,发动机时刻都是嗡嗡作响的高负荷状态。怠速时的转速大概有 1300rmin ,而且时不时就要给电池充电以保证电池不会因长期电量过低而加速老化。总而言之在我只用汽油的情况下,这台 E550 仪表盘上的平均油耗显示有 9.8L100km 之多,实际的油耗也几乎吻合。我实在无法理解混合动力的意义在哪里,赶紧去找丰田、本田拜师去吧!
一台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荣威汽车售价大约是普通汽油版本的两倍,但精明的上海人为什么还会舍得花大价钱购置当然是相中了可免于花八万块购置一张机动车号牌,就算这张车牌的所有权不归自己,必须随车辆过户而过户或者随报废而报废,人们也因为此乃紧缺资源而愿意搭上糟糕的油耗和驾驶体验。买车送牌照的手法十分有助于民众了解荣威这个品牌,但厂方是不是更应该抓住机会来想方设法优化车辆本身从而在了解的基础上让消费者对其产生深一层信赖感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