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明 看似中国,而内核已变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26 16:14

2017 年 11 月 21 日,澄怀观道 - 王长明当代艺术作品雅集在北京皇城文化艺术空间召开。出生于 1964 年的王长明 10 年前还是超写实绘画的高手,近几年,他改变了创作方式,运用多种材料和技法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式的改变、动机是什么?这其中又映射了什么样的社会?王长明以创作提出他认为的今天中国社会所存在的最大问题——缺乏哲学引领。

Q:从目前展出的作品看,您摒弃了中国画的材料和表现手法,但是保留了中国画本身的图式、构图,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A:我把创作素材称为“第二自然”。“第二自然”是已经集中各种艺术家或者个人独特看法的一个现成品。我像导演一样,揉和这些人的角度,使他的视野为我所用。我们没有必要再去面对第一自然,这也是当代的截取方式。现在是资讯和图像泛滥的时代,我们应该去认真思考图像的问题。我会找能诱发我灵感的图片,而不是很完美的图片,完美的图片我一般不会去碰。

Q:您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鸟类,尤其是“八大”典型的鸟类形制,这些鸟表达了什么?

A :“八大”的鸟是一种文化态度、文人精神的体现,叫冷眼看世界,这很符合我的心相,是自画像的另外一种方式。太湖石对我来说也是自画像的一种方式。另外我还会截取宋画中的鸟。宋画是中国人对现实理解最好的时候,很虔诚地去描摹对象。

Q:《梦园》把梦露的头像与中国传统庭院回廊相结合,这种组合的来源是什么?

A :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东西碰撞令我们特别惊讶,西方人也很惊讶。两个很陌生的文化元素,我把它并置在一个环境当中,并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共存的问题。如果没有新奇和惊讶或者说让人很不舒服,如果没有这样,就不可能有下面的反思。我认为反思都是从不和谐开始的,和谐的东西是不需要反思的,那是正常思维,所以我的作品里面都是非正常的人与物的组合。

Q:所以您展现的并不是中国内核的画面?

A :我学的是油画,早期的表现形式都是超级写实,是非常西方化的表现。传统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图示化了,我借用了中国的图式,内核完全是西方化的,中国社会就是这样,看似还是中国化,其实内核已经完全变了。

Q:中国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A :中国艺术整体是讲究藏的,显露则是西方化的。西方文化都不以藏为主,中国文化越往后越成熟的目的就是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会把武器藏得很深,不像年轻时全在面上。艺术随着所谓成熟,也就埋得更深、更有意义。

从艺术表达上说,越深越好。

Q: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家如何看您的作品?

A :他们会在章法上提些建议,比如这个地方分量不够,要再压几个字。中国是追求平衡的,对称和平衡,不压分量就不对,我们总得写那么几句诗在作品里面。我借用书法完全是一种质疑,也就是说书法在今天的艺术作品里面,还有阅读的意义吗?不存在了。很多书法比如说狂草,大部分人根本不认识,书法只存在形式上的意义,已经不存在内容上的意义了。

Q:所以您一直用作品来质疑今天中国文化的内容?

A :我的作品一直在质疑。我们今天还在用孔子去和世界对话。今天的中国人应该用今天的哲学思想去和世界对话,用最鲜活的东西对话。可是今天的哲学在哪里呢?传统文化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吗?传统文化我认为作为修养没问题,但作为工具则有待商榷。哲学是工具,它得能让你了解这个世界,而我们今天的哲学在哪儿?

我们需要新的文化启蒙,给今天的中国人带来思想武器和新的哲学思考方式。文化通过一种有意识的觉醒,使人能够重新定义自己的状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