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野心”的设计互联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26 16:14

贴近时代前沿的“数字之维”开幕展

NickVerstand已经在深圳待了两周,为筹备他的作品ANIMAII在主展馆开幕展“数字之维”中展出。在网络时代,数字化技术触发了设计转型,所以“数字之维”的主题比任何其他主题更贴近时代、更有话题、更激动人心。展览有50位(组)国内外的新锐艺术家、设计师和创意实践者的跨领域创作,观者进入一个由数字技术构建的沉浸式体验世界,由此领会到展览的一个概念:设计不仅关乎物品的美感,更与新材料、新科技、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构建息息相关。

Nick第一次参与中国的设计展览,一切快得让他觉得惊讶。他的作品在一个全黑的屋子里,一个悬挂的巨大球体上流动着光影。人走动时,光影会随之改变流动的方向与速度。在这个作品中,他想用音乐、灯光、空间去影响观众的整个感受,所以会融合这3个元素进行创作。在这个空间中,作品会有不同的背景光,大家会去掉一些界限,忘记自己的身份角色,去共同感受同样一个东西。

“现代的科技会让艺术变得理性,但是我希望我的艺术较比情感化一些,这也是我作品的一个灵感来源。”对Nick来说,使用科技去创作似乎应该自然而然,毕竟他成长于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年轻的艺术家,会很快适应这种节奏。

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的助理教授林妙玲在试水艺术时,从一开始运用的就是新媒体科技。她并无艺术背景,所读的专业偏重技术研究。博士之后,她开始尝试新媒体艺术。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去做艺术,是她能去把握的东西。林妙玲在数字之维中展出的作品是《交互2.0》,全息投影在水雾帘上一个跳舞的人,加了两个感应器,手可以触摸(虽然摸不到什么),水雾会反映出炫彩的光以及真实和虚拟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早在一年前,林妙玲与设计互联已经开始探讨方案,参与过两次设计互联举办的workshop,邀请全国不同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共同探讨一个设计展览。“他们团队(设计互联)很专业,对建立一个与众不同的社群很有抱负。”“有野心”的设计互联

说设计互联有野心,并不为过—从它选择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合作开始,这种抱负就已经尤为明显。

英国V&A博物馆是一个有力的背书,它不但是一座世界级的艺术、设计与表演博物馆,拥有众所周知的丰富馆藏,而且在英国,连同其他博物馆一起,还承担着重要的公共教育职能。在过去的5年中,V&A受到邀请,为设计互联提供顾问和咨询服务,策划了对互联旗下V&A展馆的设计。开幕展除了“数字之维”,还有V&A馆藏精华展“设计的价值”,呈现了250件V&A馆藏,包括从公元900年到当代、来自31个国家的作品,围绕两个议题探讨:不同价值观如何驱动设计发展,如何评估设计的价值。这次合作是一次长线的、深度的合作。在开幕展之后,V&A还计划举办两场大型巡回展。

如此,V&A并非以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教授其他人怎样去做公共教育,它融入了设计互联的整个发展进程里,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从设计互联公布出的未来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所具备的职能来看,其中V&A的专业咨询功不可没。

毋庸置疑,设计互联是一个设计聚合平台,其实已经筹备了7年之久,由招商蛇口创立。未来它会采用会员制,便于为本地区数百万创意从业者提供展示交流的空间,也让他们有一个归属感。建筑空间作为一个载体,将提供公共教育项目、设计师驻地项目,让设计师品牌入驻,发展行业网络。同时,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这个全国最大的专注设计的文化机构,或许会在将来去购买以及构建自己的馆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博物馆。

设计互联的馆长奥雷·伯曼(OleBouman)在2015年1月上任。他在开幕式上发言:“今天,我们为中国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通过与志趣相投的文化机构和合作伙伴建立广泛的网络,策划并举办多元的创意项目、展览和活动,我们将持续拓展并深化设计互联,创造更美好的社会与生活的愿景。”

所在场馆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由得过“普里兹克奖”的日本设计大师槇文彦先生主持设计,建筑本身的质量与美感得到保证。这是一个能看到地平线的地方,如若今后社群运营平稳,这里将成为一个城市景点。深圳已不是过去的深圳,现在的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的称号,本身蕴含着巨大的创意能量。设计互联是否能将这能量释放,需要时间去证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