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11 月 28 日,是广东美术馆建馆20 周年纪念日,为此而举办的“追远历新——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展”,从 4 万余件馆藏中甄选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东地区 60 余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除了创作流变中的语言变革与风格转向,我们也可窥见广东美术馆 20 年来丰富的馆藏规模。
在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学术论坛中,到场的 13 位美术馆馆长表达了对广东美术馆馆藏数量的艳羡。馆长王绍强介绍到这些作品主要来自 3 个方面 :第一,近现代美术一直是广东美术馆收藏和研究的重点,美术馆完整收藏了近现代广东美术体系 ;第二,新艺术媒介包括影像收藏,数量和规模在国家美术馆中是首屈一指的;第三是当代艺术的作品,包括蔡国强、徐冰都留了不少作品在广东美术馆。
与其他公立美术馆不同,广东美术馆是从民间开始推动,促使政府投入来建的美术馆。美术馆建设的核心团队是 20 世纪 90 年代的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在推动的过程中,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家自愿捐赠了很多作品给美术馆,这变成了美术馆建馆的首批家底。
建馆之后,王璜生、罗一平、王绍强历任馆长,出于他们本身对美术作品非常了解,又由于他们在中国美术界拥有广泛的认可度以及人脉关系,所以历任馆长都替美术馆保留了作品,尤其是第一任馆长王璜生主政美术馆的 10年,收藏了巨量作品。
第一个 10 年,大量馆藏作品来自“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0 年,王璜生正式接任广东美术馆馆长。次年 1 月,他在美国与著名艺术批评家巫鸿会面,两人讨论出“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的意向及学术主题。至 2002 年11 月,首届“广州三年展”举办,主题是“中国实验艺术 10 年”,对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中国先锋艺术、实验艺术进行梳理。在这之前,中国还没有任何官方美术馆去正视中国的实验艺术,这是一次具有开创性的展览,不仅奠定了广东美术馆后来在艺术界的影响力,成为广东美术馆的核心学术品牌,也为美术馆建立了一批代表中国实验艺术的馆藏作品。
后来建立的“广州影像三年展”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性摄影双年展之一,因为坚持国际化的视野和影像社会学的人文立场,为广东美术馆的摄影收藏奠定了学术基础。目前,美术馆有 2 万件影像与摄影作品,这在国家体系的美术馆中也是很少见的。
“追远历新 — 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展”展览策展人、艺术理论家、批评家皮道坚表示,以“追远历新”为“广东美术馆成立二十周年馆藏精品展”的学术主题,源于其对中国美术发展的一种可能性的期待。20 年来馆藏精品陈列展示本身,应当也提供了一个严肃且相对完整的坐标体系,让我们可以“鸟瞰”或“航拍”的方式,把握近现代以来广东本土美术发展的气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