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浪的碰撞:当博伊斯遇见白南准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6-01 09:57

Q:昊美术馆为什么要将两位艺术家结合起来举办一场展览的?

A:昊美术馆在 2012 年收藏了超过 300 多件博伊斯的作品,包括文献类的作品。2012 年,尹在甲馆长一行去德国对博伊斯作品的收藏进行评估,进而决定举办他的作品展。后来我们通过好几年的研究发现他和白南准之间有着深厚的关系,而且馆长也有韩国的文化背景,他也一直想策划这两个人的展览。

Q:如何理解主题中“见者的书信”?“见者”主要指的是什么?

A:“见者的书信”(Lettres du Voyant)取自法国著名诗人阿尔蒂尔·兰波的同名著作。“见者的书信”一般被译作“通灵者的书信”。因为通灵者听起来会有些拗口,我们进行了转译,所以最后选择了将“见者的书信”作为主题。而“见者”指的是那些能够基于现实、预言未来的能士。无论是博伊斯对于艺术、艺术家颠覆性的重新定义,还是白南准基于技术革新而做的预言,两人的超前思维和行为犹如如此能士的化身。回看二人多年亦师亦友的情谊,我们会发现这也是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发掘新事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Q:这次博伊斯展览的部分比较庞杂,文献居多,请问是以什么样的线索来构造这一部分的?

A:这次博伊斯部分的展品和 2013 年在央美美术馆的展览“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基本是重合的,那场展览是以时间为轴来回顾博伊斯的创作的。我和杜塞尔多夫美术馆馆长格雷格·杨森先生经过持续的沟通后,最终决定换一种方式。所以这次二楼博伊斯的部分,我们提取了博伊斯最重要的几个艺术理念,包括“扩展的艺术概念”“社会雕塑”以及“人人都是艺术家” — 用博伊斯最经典的一些理念划分出不同的展览区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普通观众也能够了解博伊斯为什么在艺术史上以及在社会运动方面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在展陈布置上,我们也借鉴了之前博伊斯的经典玻璃展柜形式,来呈现这批东西。

Q:在展览中,如何体现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上的关联?

A:大家在观展的时候会领到一份展览的地图,在现场也会看到我们制作的艺术家年表以及为两位艺术家撰写的文章。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场展览,而是以研究为基础,把两位艺术家的主要思想及他们自 20 世纪 60~80 年代在当代艺术领域,在激浪派运动中点点滴滴的活动以及他们对社会制度甚至政治所发出的观点和声音的一次系统呈现。

另外,在一楼的展厅中有一个部分专门呈现两人的关联,包括白南准创作的几件纪念博伊斯的作品,一个是《博伊斯的声音》,一个是《博伊斯之声》。《荒原狼 III》应该也属于博伊斯的作品,是他和白南准合作完成的。在1990 年代,当时博伊斯已经去世了,白南准在韩国首尔做了一个萨满教的祭祀,因为博伊斯生前很喜欢萨满教,这部分内容在展览中也有所呈现。在白南准心里,他把博伊斯不仅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艺术家,还看作是他的导师、前辈,对他很是尊敬,因此创作了这些作品纪念他。

Q:从开馆展“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到“见者的书信”,展览的选择调性都很一致,定位于比较先锋具有思辨性的艺术家,是有意为之吗?

A:是的,馆长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定位,要做先锋、有思想的展览,而不是说只是为某一个艺术家服务的,跟着别人的潮流来做。虽然我们美术馆隶属于整个集团,酒店的客人也可以来免费看展,但是我们整个美术馆还是相对独立的,不会受到商业或者其他的影响。包括我们美术馆的投资人也给了我们比较独立的自由和空间来做自己觉得好的展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