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利文的坚持

  • 来源:文苑
  • 关键字:苏利文,坚持
  • 发布时间:2011-01-18 16:32
  现属于罗斯福大学的芝加哥会堂大厦,是美国最为古老的一座现代化大厦,它正式动工于1885年。对于这座10层高的大厦,开发商决定将其建设成为一座综合的商业大厦,并将其位置最好的中间3层建设成一个大型剧场。

  作为会堂大厦的总设计师,被后人称为“20世纪建筑学之父”的路易斯·苏利文,亲自操刀为这座剧场绘制图纸。

  按照美国以往的惯例,3层的剧场里至少要让出一层的面积用于建造专门的包厢,以便于当时美国的富人阶层和贵族人士来这里观看演出。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苏利文绘制出来的图纸中居然没有一个包厢,整个剧场全是一排排的大厅座位。

  这份“异类”图纸很快招致苏利文的合作伙伴,同样是当时美国知名建筑师艾德勒的强烈反对。艾德勒认为,没有包厢的剧场简直就是一场灾难,美国上流社会的人士是绝不会光顾这里的!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芝加哥会堂大厦的商业投资将会遭遇到重大失败,他们也将无利可图。

  但苏利文却坚决不为所动,他坚持一定要摒弃美国建筑史上传统的折中主义,即为兼顾贵族和普通阶层而采用的一种空间建筑手段。他义正词严地对艾德勒说,包厢代表着美国腐朽和不公平的过去,而去掉包厢则代表着民主和平等的未来!芝加哥会堂大厦的剧场就是要打破腐朽和不公平,迎接艺术的民主和平等!

  苏利文甚至表示如果非要建造包厢,自己则辞去总设计师一职,鉴于当时他在建筑上的杰出成就和影响力,艾德勒最后只得勉强同意不设包厢。

  接下来,为了保证每个走进剧场的人都能够平等、公平地欣赏演出,苏利文把原本用于建造和装修包厢的钱,全部拿来改善剧场的视听效果。其最终的结果是,声音能在每个楼梯和座位间自由穿梭,观众在剧场的任何位置所听和所看到的,都是最大可能的相同。

  1889年,剧场工程全部结束,并正式投入使用。随后,有记者采访苏利文,问他:“剧场包厢是体现美国文化的一种历史传统,今天被你打破了,你是不是想借用这次‘打破’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为自己赢得更高的声誉?”

  面对记者毫不留情的质问,苏利文轻松地回答道:“我没想这么多,我只觉得,观众在欣赏艺术时不应该有等级之分,在他们从走进芝加哥会堂大厦剧场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是平等的!”

  偌大的芝加哥会堂大厦剧场居然没有一个包厢,这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特别是美国上流社会的一些人。曾经一段时间,美国的富人阶层和贵族人士几乎没一个人愿意来这里观看演出。

  然而,苏利文的理念最终经受住了考验,受其影响,随后不久建立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歌剧院——芝加哥歌剧院也只保留了10个包厢。至此,美国建筑史上延续多年的历史折中主义终于发生了改变。而这无疑是作为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建筑革新代言人的苏利文所贡献的无形影响力和感召力!

  坚持不建包厢,给走进剧场的每一个观众以公平和平等,这一做法不仅仅是对每个个体的尊重,更是对民主平等的尊重、支持和推动。虽然此后,芝加哥会堂大厦剧场并没有因此而声名鹊起,苏利文本人也因为与艾德勒关系破裂而渐渐走入低谷,直至最终潦倒而逝。但直到今天,他依然值得后辈同行以及全社会的尊重,因为他不再只是一个杰出的建筑家!原·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