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行走
- 来源:文苑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城市,行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18 16:39
自由活动是多么舒适的一件事情啊,然而在世博园,却并非如此。我们的团队庞大,热情,有故事。一共五十余人,我们不想走散,然而游人像潮水一样将我们冲散了,以为我们大家会抓住彼此的衣衫,可是,进入一个人群拥挤的场馆,只一转眼,便各自单飞了。
人太多了,我们找不到可以去看的场馆。或者说,进入美好的路径全被占领,那种走投无路的疲倦感常常会让人无端生出些绝望。
我不想把时间耗在排队上,凡是排队超过一个多小时的场馆我都没有进。在南斯拉夫馆前,我阴差阳错地跟着一队小学生走进了馆内。是别人预约好的,而我看起来多么像他们的老师啊。场馆里果真有好看的东西,放眼看去,觉得世界真是精致而又梦幻。这里,即使是粗糙的外观,也完全有着审美的纹理,那不是自然的粗糙,是审美的。
世博园的时空跨度太大了,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雄音,从深远的时间秘道滑翔而来。这些光洁的建筑和设计,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国家富强文明的具体指向,它可以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建构新的“长城”。
但在世博园里,当我和同伴被汹涌的人流冲散,一个人随着人流行走,听着他们口音各异的点评时,我突然发现丢了自己。我在泰国馆的门口坐了下来,我数清楚了身边的树木的数量,还观察了一个小男孩趴在地上哭泣的全部过程,甚至,还仔细地辨认了每一个走过我身边的人,看看他们中有没有一个是我的闽东老乡。我想和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一起走,我想告诉他们,我看到了什么,我对哪些建筑失望了,我甚至还想告诉他们,我发现一种食物的名字很好听。
然而,一个小时,时间将我身边坐着的人换走了一批又一批,我没有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
我的手机收到了一条来自世博园管理中心的短信,说是“今天入园的客流量达到51万”。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统计学了,51万人,像一本厚厚的书籍,我住在第13页,却想隔着500多页的厚度,去叫醒另一个形容词,实在是绝望得很。
然而,就在我坐在印度馆门口做统计学调查的时候,一个广西女孩向我求助。她称自己的手机没电了,她的男朋友让她在某个地方等,结果两个人走散了。没有对方的电话,两个人便像两条相忘江湖的鱼,越游越远。她反复地解释,语言生涩,她几乎没有出过远门,又或者过于封闭自己,她的语言表达秩序很凌乱,她想极力地证明自己不是骗子,她又有足够的自尊阻碍着她的表达,她的话总是说到一半就停了。
我理解她一个人坐在某处等候男友的孤独,我甚至能想到她如何来回踱步无暇顾及身边的景致。我及时地帮助了她,用我的电话打通了她男友的电话。
故事的结局总让人开怀,她男友一直找她。一直找,电话关机了,他一直在叫她的名字,一直喊。他谢过我,并说他以后需要练习一下陕北的信天游,这样吼出的声音洪亮,或者才能让她听到。
两个人牵手远去,一直不再分开,仿佛一分开就会失去彼此。
想来,这世博园像极了城市的生活。我们在城市行走,总有一份孤独和陌生,心绷得紧,难免有些张皇,就生怕与现在拥有的世界分开。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