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研究探析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教育,教学,技术
  • 发布时间:2021-01-03 14:19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校课程最具体的形式。教材建设是整个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高专教材作为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

  在大数据背景下,以传统的纸质材料为核心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开放互联网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已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教育出版”相比传统的教育出版,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教育教学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将为以后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育出版奠定基础。

  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特色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包含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将多媒体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新形态,在纸质文本之外,获得在线数字课程资源支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通过多媒体设计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并且具有快捷、便利、资源占用小的特点,节约了制作成本,更加符合现在提倡的低碳和环保的理念。

  2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组织领导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牢政治方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贯穿始终,体现在教材建设的各个环节。

  2.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站稳中国立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适应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积累和文化传承创新。

  2.2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组织领导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要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日常工作由教务处负责监督管理,学校将根据学科发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教材使用现状进行统筹规划。

  3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基本原则

  3.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原则讲求特色性原则

  在特色性上,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要贯彻继承与创新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与学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结合5个结合原则,在继承传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守正出新”,优教优学,通过不断优化升级教材内容,满足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需要,满足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需要。

  3.2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原则讲求创新型原则

  在创新性上,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要实现三个转向。一是编写思路转向,从以理论知识构建为重点转向教材内容与数字化资源结合和提供课程教学活动全过程服务资源建设为重点。二是教学模式转向,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在线开放课程系统平台”为基础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为主。三是教学活动转向,从“以文本解读”为主转向充分利用“课程立体化数字资源”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活动为主,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考核方式等教学关键活动的创新应用。

  4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目标

  在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使用过程中,通过师生使用数据的沉淀,进一步归纳、提炼和更新一体化教材,并将为以后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育出版奠定基础。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体现教学设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以教学需求为出发点,资源建设类型多样,如教学ppt、电子教案、题库及解答、图片、动画、操作录屏、软件仿真、微课等。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充分整合,建设可在多种终端应用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实现课程结构化、资源碎片化、设计一体化。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以中国大学MOOC和智慧职教为基础,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通过职教云平台,建设SPOC、MOOC等网络教学空间和师生空间,实现便捷化、智能化的教学互动,增加教材使用的丰富性、生动性和直观性。

  5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重点任务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重在体现“新”和“实”,提升服务国家产业发展能力。重在加强规划引领,鼓励行业、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参与,强化全流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形态一体化教材配合跨专业选课,书带码,随扫随学;书配课,灵活调用;师生空间,智能互动,实现“一书一课一空间”。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充分利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范本,联合院校及相关行业企业,依托中国大学MOOC以及智慧职教平台,整合优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数字资源及纸质资源,共建共享具有鲜明艺术设计特色、能彰显教学理念的高水平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6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编写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编写要依据各个学校教材规划以及国家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规范)等,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

  6.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编写内容要求

  编排科学合理、梯度明晰,图、文、表并茂,生动活泼,形式新颖。名称、名词、术语等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弘扬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防范错误政治观点和思潮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内容科学先进、针对性强,选文篇目内容积极向上、导向正确,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要体现学科特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专业课程教材要充分反映产业发展最新进展,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吸收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

  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对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的需要,专业课程教材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强调实践性。适应项目学习、案例学习、模块化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要求,注重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有民族、地域、性别、职业、年龄歧视等内容,不得有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

  6.2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编写人员要求

  教材编写人员应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并熟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本学科专业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熟悉行业企业发展与用人要求。教材编写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主要负责教材整体设计,把握教材编写进度,对教材编写质量负总责。教材编写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人员结构,包含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

  为保证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所需经费,学校应建立教材建设专项经费。对编写教材获奖或列入国家规划教材及省(部)级优秀教材,学院会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

  7 总结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变化,是职业教育出版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也让传统出版与多媒体出版实现深度融合。此外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要有严格的出版与发行程序,必须由国内省级及以上出版社出版,出版合同需经职业院校学院审核同意,以确保教材选用数量与质量,维护作者正当权益。职业院校也要建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质量评估制度,定期进行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和分析,并形成教材使用情况报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研究满足了职业院校对教学新产品和新服务的需求,也是培养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需要,更是职业院校探索教学改革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