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核心,素养,质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03 14:25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景的创设,不单单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促使小学生在教学情景中进行自主的思考,以此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情景的创设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笔者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优化策略,希望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合理创设,不仅可以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并积极的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优化,以此充分发挥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重要价值。
1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情境的创设缺乏目的性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没有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创设出的教学情境既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又缺乏问题的提出,没有任何的目的性。致使小学数学课堂表面看似十分的热闹,但是热闹过后,小学生通过教学情境掌握的数学知识少之又少,并且由于没有提出问题,所以,小学生也未能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十分的不利。
1.2 情境的创设缺乏探究性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仅仅是为了创设教学情境而创设,将教材中的内容生搬硬套在教学情境中,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多数小学生在教师正式开展课堂教学前,就已经针对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了预习,对教材中的情境已经有所了解,如果再照本宣科的创设同样的教学情境,那么就很难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就失去了探究性,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不是很强烈。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优化策略
2.1 创设贴合小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
数学核心素养一种较为复杂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当其形成了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那么就拥有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无法通过小学数学教师的讲授直接传递给小学生,而是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持续不断的加以培养,才能够促使小学生逐渐的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任课教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全面了解,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创设符合其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升和毫升》一课时,任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1升、500毫升、250毫升、100毫升等不同升数的水,让小学生观察和感受哪一瓶的水更多,随后,将1升瓶子中的水倒掉,让小学生利用其它瓶中的水将其再灌满,部分小学生选择倒入2瓶500毫升的水,部分小学生选择倒入4瓶250毫升的水,也有一部分小学生选择倒入10瓶100毫升的水,还有一部分小学生将这些水组合起来倒入,不管选择哪一种方案,小学生都能够对1升等于1000毫升的这一知识点产生初步的印象,这时任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以此促使小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不仅可以扎实的掌握这一课时的知识内容,同时数学核心素养也会得到相应的培养。
2.2 增强情境创设的探究性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各科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和目标,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法也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准确的把握小学具有较强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特点,深入的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以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增强教学情境的探究性。对于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任课教师可以将其建立在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具有较强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并注意增加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小学生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小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对称图形。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时,任课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发现的轴对称图形,并将小学生发现的部分轴对称图形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随后再次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以此促使小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2.3 通过情境的创设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是否取得了成功,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小学生是否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又是否能够去自主的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情境的创设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个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不单单可以促使小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表达客观事实的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创设情境。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圆》一课时,可以准备一些可以伸缩的线和一些不可以伸缩的线,并将这些线分发给小学生,并组织小学生利用手中的线画一个圆。结果一些小学生很快便画出了一个很漂亮的圆,而有些小学生不管多么认真画出的圆总是不像圆。随后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组织小学生进行讨论,小学生很容易会发现自己画不好圆是因为自己的线具有伸缩性,无法固定长度。在这一过程中,不单单可以加深小学生对圆认识,同时还可以强化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小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
2.4 完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以往小学数学教师通常都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显然这样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并不能够更加全面的评价小学生,更加无法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的完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展开教学评价,不单单要实施教师评价,同时还应该引导小学生展示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当小学生犯错误时,绝对不可以严厉的批评小学生,而是应该帮助小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鼓励小学生积极的改正。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生在自我评价时的客观性。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鼓励小学生对任课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进行评价,以此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展开深入的研究,以此创设出符合小学生特点和具有较强探究性、思考性的教学情境。
(作者单位:南通市十里坊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