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未来,学生,希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03 14:21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家庭的希望,培育好下一代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提高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就必须在小学科学教学任务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小学科学教学主要起思想启蒙的作用,不能只在课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了解科学的真正含义。
小学课程的科学学科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的重要课程。从2017年秋季开始,一年级开始开设了科学课。科学课从孩子入学起就在她那幼小的的心灵里萌芽、生根。可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学校和家长普遍不重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仅限于评测分数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远远不够。本文试图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对当前的科学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
1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进行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的基础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地创新,在课堂中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学到科学知识,又能够保持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创新教学理念,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应用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合作,也能够有效的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为老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对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老师也会不断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并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工作,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磁铁的两极》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利用小猫钓鱼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探索其中的所蕴含的科学知识。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给学生一块磁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可以用这块磁铁干什么,进行具有创新性的创造,满足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科学实践的好奇心。又如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课的学习中,上课之前给学生预留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都见过什么样的风景,去过什么样的地方,然后在课堂中老师对学生说出来的地方形成的原因进行讲述,让学生了解地形和地貌形成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地形的思考,让学生发现世界各地的地形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更加了解。
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更有效的进行
响应新课改的要求,老师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方式。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对新事物表现出很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小学科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科学探究为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对于小学科学学习的要求,探究式学习是小学阶段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让学生通过在实践活动来发现科学的真谛,会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对新事物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对于科学的发展起着基石的作用,在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一些细小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是为以后能够更好的学习打下的基础,促进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老师在教授此门课程的时候,明确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任务,开展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接受的内容,照顾到每位小学生的具体情况,保证学生的全面和全体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对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这个世界好奇心,不断满足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去探索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的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去发现世界的本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以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创新的真谛就是让学生养成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在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二单元学习了光。光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熟悉是因为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存在,陌生是我们却从来都没有仔细研究过它。光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之前,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光是如何进行传播的,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果。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自己设计方案来进行研究。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从学生的方法中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贴近生活,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寻找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工作更有效的进行。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增加科学实验的教学的比重,充分满足小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对于小学科学理论知识实践的实践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为学生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老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是比较小的,小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时候很容易对课程的内容失去学习的兴趣,对老师在小学科学的有效性教学上起着阻碍的作用,小学生往往会对新颖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对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相联系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帮助作用。小学科学中的知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总结来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选取更多的生活中的片段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科学知识的了解,更好的帮助老师有效的进行科学教学。
学就是为了用,这样的学才更有意义。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趣味实验,学生学会了在实验室里的科学技能。可是回归到生活中,哪里可以继续我们的探索与实验之旅呢?比如我们学习《天气》单元之前,我们提到天气,我们只会说“今天天气不错”,然而我们学完后那就不同了,教师可以及时来个学以致用,布置学生从多方面来描述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养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也对老师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有效性有着推动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小学科学的有效性教学,需要老师注重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选取学生生活中日常见到的例子进行启发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创新,采取更有效的上课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既能够有效的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也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很好的推进作用。
(作者单位: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