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标准化学校”搭建教育均衡发展平台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发展,建设,学校
  • 发布时间:2021-01-03 14:35

  基于分析建设“标准化学校”搭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操作平台。首先分析出标准化学校的概念和建设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出建设标准化学校搭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操作平台的有效策略,通过构建标准化学校建设体系;加大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扶持;消除校际之间差距;制定法律法规政策;加强现代化建设,来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和平等,从而真正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在教育领域中,也需要全面的建设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有效的解决我国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可以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取向,而学校的标准化建立,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手段。因此,学校要积极响应我国的教育改革要求,构架标准化学校体系,搭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操作平台,确保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从而逐渐缩小校际的差距,真正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 标准化学校的概念

  标准化学校,就是义务教育领域中,根据法律规定,全国基础教育拥有的均衡物资和师资条件。因此,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化学校建设,需要科学的分析,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标准化学校的界定。首先,标准化的建设,包括所有学校的硬件设施,比如图书资源、实验仪器和教学设备等,以及软件标准,比如学校制度、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等。其次,从客观角度上看,就是指国家和政府为所有的义务教育学校,所提供了均衡办学条件,统一办学标准体系。从而,确保所有的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为全国学生提供相对一致的优质学校教育。

  2 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价值

  2.1 实现教育的公平

  对于标准化学校的建设,主要在义务教育的范围内,国家通过制定的一系列学校标准化制度、体系和规定等,确保为每一个学校提供相对均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促使义务教育阶段,能够统一按照标准展开,从而打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竞争环境,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可以说,标准化的学校建设,能够充分彰显出公平教育的理念,逐渐改变以往的等级化观念,保障义务教育内所有学校的公平性,并且解决了过度重视重点学校而忽视普遍学校的基本状况。

  2.2 增强教育的质量

  教育质量,主要是指学校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程度情况。因此,建设标准化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条件相同的个性化的教育,来确保学生同样优质的学习起点、过程和结果。首先,起点在于达到标准化要求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能够保证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合格教育。其次,过程在于学生享受的教育内容,提供同样的发展条件。最后,结果在于学生获得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2.3 保证均衡的发展

  建设标准化学校,是搭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操作平台。可以说,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核心任务,其中均衡是发展的首要条件,所以为义务教育学校构建统一的标准,提供一致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接受教育的条件、过程和结果都相对平等,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国家教育的发展。

  3 建设标准化学校存在的问题

  3.1 东西部不均衡

  在我国,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众多,以地方的雄厚财力作为保障,很多中小学具有豪华的校园建筑,优越的办学条件和各种先进的设施和教学设备,这些在部分大学都无法实现。而中西部的地区、偏远的贫困地区等,其自然的资源比较匮乏,生活和生产条件都比较恶劣,导致经济的发展缓慢,这样就会造成义务教育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相比欠缺。比如,一些学校的办学经费紧张,依旧沿用陈旧的教学设备,使得基础的教学条件无法得到保障。

  3.2 城乡不平衡

  关于我国大力提倡城乡一体化,但是在城乡教育中依旧存在不平衡的现象。首先,城乡的教育经费差异显著,基本上城镇学校的学生平均教育经费,远远高于农村学校,高达将近两倍,以及学生的平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更是比农村学校多4倍左右。虽然近几年逐渐有所缓解,但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大,很多农村的学校不仅桌椅残缺,还缺乏基本的图书资料,更没有开发实验课的条件和多媒体教学等设备的运用。

  3.3 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难达标

  相对比中西部的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更是落后。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比如青海等地,还存有校舍的危房,且教学设备更是没有达到标准水平,更不要说相关的仪器设施了。

  3.4 校际间差异

  当前,尽管所属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城市,但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一些实力雄厚的重点学校,会得到政府的重点支持,能够获得更为高质量的教育,这在学校声望和教育条件上,都明显好于普通的学校,也就是非重点学校。比如,在教育经费上,重点学校的教育经费都是由市,按照最高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等标准直接拨款,并且允许重点学校择优录取学生,这些都是非重点学校无法得到的,甚至偏远一点的学校,最基础的办学设备都不具备。

  4 建设标准化学校搭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操作平台的有效策略

  4.1 构建标准化学校建设体系

  对于学校标准化的建设,就需要具体的体系作为支撑,能够对学校标准体系实行动态调控。因此,要构建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标准化学校建设体系。首先,国家和政府要根据标准的特定,制定出最低的标准。并且,在达到最低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拟定出合理的当地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正确处理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确保标准体系对教育的发展规模进行有效的限制。比如,对于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可以按照学校学生的平均校舍面积、房屋质量来衡量办学条件的优劣,以便用统一的标准来逐渐取消学校的分类等级标准。其次,需要考虑到区域、城乡之间的客观差异性,尽最大可能保证学校的起点相同,促使每一个学校都有相对一致的办学条件,包括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从而真正意义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4.2 加大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扶持

  建设标准化学校,搭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操作平台,是政府的责任和职能。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包括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可以拟定相关的经费资助政策,充分的满足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标准化学校建设,比如农村学校、少数民族学校等一些偏远薄弱的学校。同时,政府应成立建设标准化学校的专项资金,确保标注化学校的建设资金充足,不仅能够强化标准化学校的改造,还能实行补偿原则的政策。比如,全国的义务教育学校,都要完成正常的教学配备和辅助设施,包括教学仪器、实验室、体育器械等等,以及辅助用房,比如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从而,让农村的学校也能达到城市学校的优质办学条件、丰富的教育经费等标准,全面增强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4.3 消除校际之间差距

  建设标准化学校,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校际之间的差距,也就是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差距。因此,需要加快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并且优先对地区内的薄弱学校进行改造,真正落实就近上学的政策,来实现区域内学校的一致发展,进一步改善校际之间的不均衡状态。比如,对于教育经费政策的倾斜,需要及时的更正,实现一视同仁的经费投入。首先,师资的资源合理配置。学校要保证各个学科的专业教师配置完整,避免学科结构失衡的现象,并且,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一定要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从而达到平等的义务教育。其次,课程的标准制定,既要结合科学的发展,又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所以,在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要包括基础的知识,还要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学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经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4.4 制定法律法规政策

  对于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国家要根据相关的教育法、宪法等内容,来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来确保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并且确立标准化学校建设,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性作用。同时,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政策,来保障自身的标准化学校建设主导地位,能够对标准化学校建设发挥重要的监督和约束职能。另外,标准化学校的建设质量,需要国家加强评估和监管。可以说,保障义务教育的质量,是打造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标准化学校建设,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就要展开有效的质量评估。首先,相关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大调研的力度,能够对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具体的指标进行评估,并拟定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其次,对义务教学阶段中,标准化学校的教育质量,展开全面的评估和监督,从而,不断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4.5 加强现代化建设

  由于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并不是全国所有的义务教育学校千篇一律,也要注重学校的办学特色等方面因素。可以说,没有差异的学校建设是对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错误认识。因此,需要正确的处理好标准化学校、个性化学校和现代化学校之间的关系。首先,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是国际教育基础发展的趋势,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奠定基础,也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其次,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面对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多元化要求,而做出的反映。而将标准化学校和个性化学校有效的结合,才能充分释放学校的存在价值和办学活力,更是建立现代化学校的终极目标,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现代化培养,真正促进教育的公平。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标准化学校,是搭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操作平台的关键。通过对标准化学校的建设,促使义务教育阶段,能够统一按照标准展开,打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竞争环境,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的公平。

  (作者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