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与建议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发展,保护,开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03 14:41
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传统的古籍保护与开发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基于此,博物馆相关人员就必须要对古籍保护与开发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掌握影响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充分的遵循古籍开发、维护,以及再开发、再维护的规律,科学规范古籍保护与开发的流程。与此同时,还需科学的把握古籍保护与开发的尺度,在最大限度降低古籍损毁程度的情况下,利用新技术完成古籍重要信息的持续性和增值性开发。
古籍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确保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发展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要对古籍的特性及其老化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现阶段的管理、开发、修复技术的使用情况,结合实际的博物馆发展需求和古籍管理的发展趋势,对原有的古籍保护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期能够全面提升古籍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另外,还必须要明确专业人员的数量,并对其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结合古籍保护与古籍开发的具体需求,及时的进行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引入。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博物馆的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古籍的应有价值和作用。
1 古籍保护与开发及其问题
古籍通常泛指未采用现在排版模式和印刷技术制作而成的书籍,其重要构件包括了装订形式、文字制作技术、物质载体、文字、著作方法、知识信息等,通常会根据古籍的内容和形式将其划分为集、史、经、子、四部,而每一部下又有四十四种分类。在古代,大部分的图书被称之为典籍,或者书籍、档案、文书。大部分书籍是为了传播知识和经验,通常是以时间线为主,将一些具有记叙性和价值性的文件进行整理和编排,使之形成全新的图书。而在经验或知识不累积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图书的内容也呈多元化发展,为了更好的迎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使用需求,一些古代书籍的排版、制作、装订的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较为常见的装帧样式有线装书、册页、卷轴、简册等,其载体包括但不仅限于宣纸、竹简、青铜器、瓷器、丹书、甲骨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影响之下,针对不同载体的古籍进行开发和保护,需对相关的开发、保护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避免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古籍二次损坏的现象出现。
但大部分的古籍开发和保护对专业人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从事古籍修复、古籍编目及其相关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能够直接接触古籍的人员更少。而我国的古籍馆藏较为丰富,有限的古籍保护和管理人员并不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虽然部分的博物馆对相关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培训,但取得了整体效果仍然差强人意。且在古籍保护和开发的方法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之下,部分博物馆没有及时的对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革新,这也会增加古籍保护与开发的整体风险。另外,大部分古籍的内容晦涩难懂,且受到开发模式的影响,古籍的传播范围较为有限。无论是古籍的保护工作,还是开发工作,都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但大部分古籍都是孤本,除一些意外流入民间或自古传承的古籍,或是某些古籍拥有者或收藏家自主捐赠之外,仅凭博物馆的财力和转向财政支持往往难以大量的增加古籍馆藏。
2 古籍保护与开发的有效措施
2.1 提升人员素养
博物馆必须要提高对古籍工作的重视,利用“线上+线下”的渠道来进行古籍保护与开发的宣传,可聘请一些具有较高资质的古籍修护人员或著名的专家学者到博物馆内部开展主题讲座,通过全方面多角度宣传来提升相关人员的古籍保护意识和现代化古籍开发理念。博物馆可以和具有较高资质的古籍保护协会或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定期的引入一些具有较高的古籍保护与开发专业能力和经验的优秀人员,或聘请一些在该领域具有突出成就的专家或学者兼任古籍与保护开发工作。针对现有的古籍保护与开发人员,可再充分的了解该人员的水平,层次能力等的情况之后,定期的开展定制化和专业化的培训,并在培训当中增设一些计算机技术、职业素养、党风廉政等的培训,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思想认知,使其能够严格的根据博物馆的要求来开展各阶段的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
2.2 有效规范流程
博物馆古籍整理与开发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了解相关部门推出的古籍保护与开发的流程和具有法律性的条款,参考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实际的古籍保护与整理流程进行有效的优化。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较强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如,由满文、蒙古文等所著的具有少数民族特性和风格的古籍,需聘请精通少数民族文字或语言的工作人员辅助开展古籍的保护开发工作。在进行古籍整理时,需将古籍当中所呈现的内容通过文字撰写的方式呈现出来,根据古籍主题或研究项目要求来撰写研究专著,还需根据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和阅读习惯来对古籍进行深入的加工,使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传承价值的重要古籍资料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从而能够在各行各业当中更好的发挥其应有作用。在进行估计整理时,相关人员首先要科学地选择底本,然后再进行影印、校勘、辑佚、注释、标点、今译、序跋、附录等工作。在实际操作时,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来引进先进的方法,也可以从估计研究的主题出发,对古籍整理的方法、工序进行调整,或适当的增加某些必要流程或工艺。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软件来将整理好的古籍内容转化为数字版本,以便于能更好的在网上进行传播和共享。在进行古籍除污时,需对污渍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测量来掌握污渍的特性,对以往的古籍除污经验进行总结之后,选择最有效的古籍除污方案和方法。例如,针对一般性物质,可利用专用肥皂进行擦拭,再用湿布进行清洁,针对书页上残存的水分,可利用吸水纸进行去除。而针对一些特殊性物质,则需科学的选择除苍蝇便迹和蚊虫污迹、除墨渍字迹、除霉斑、除脏手指印等方法进行处理。在进行古籍修补时,需充分了解博物馆的古籍储存条件和古籍保存要求,掌握古籍纸张和载体的性质,利用天然手法或还原古籍工艺的方式来进行修补。例如,针对以纸张为载体的古籍进行修补时,需选择天然面粉浆糊作为主要材料,充分考虑古籍避虫和修复等要求,按照一定比例在天然浆糊当中增加相应剂量的花椒或麝香。此外,还需忌用化学杀虫剂防杀蠹虫、忌用洋纸夹衬古籍,避免使用玻璃胶纸、化学浆糊、化学胶水等修补方法。
2.3 引进信息技术
博物馆除了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古籍保护能力之余,还必须要结合当下的整体发展趋势对古籍进行开发,科学的将古籍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更好的弥补古籍开发与保护的资金空缺。也可以对普及开发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利用网上途径来进行社会融资,充分借助公众力量来开展国际保护与开发工作。当下,虽然有的博物馆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进行古籍的翻新和复制,但科技转化之后的古籍成本相对较高,这会影响古籍的传播和推广。在此情况下,博物馆和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收集人们对普及的一些看法或意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构建全新的古籍数字图书馆或者专题数据库,将一些具有传播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古籍,如古代食谱、民俗与方志、古代人物志、中国书法、族谱,以及甲骨文、针灸、历史建筑、战争与灾祸,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根据受众的权限为其提供在线阅读或下载服务。针对博物馆的馆藏古籍,可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来对其的损坏程度、湿度、温度,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控,通过智能化和动态化管理的方式来降低灰尘、微生物,以及其他因素对古籍造成的影响。博物馆也可以将一些具有特色的金粉、菩提叶、贝叶的古籍进行复制,将其制作成工艺品进行展示和出售。或以古籍为基础,推出古籍翻译读本、仿真字画、生活配件、桌面摆件等产品,也可以和其他机构或企业进行合作,推出具有古籍元素的数字出版物、语音内容、游戏软件、动漫作品等,有效的将古籍和现代化元素进行组合。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古籍的传播和推广,同时也能够使博物馆获取更多的古籍开发和保护资金。
2.4 建立完善制度
相关人员必须要对于古籍保护与开发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原有的保护、开发、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总结,掌握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并制定适合当下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开展的全新管理制度。博物馆和在内部全面的推行岗位责任制,有效的将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落实到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头上,使相关人员更好的明确自身的职责。当古籍保护和开发出现问题时,可根据博物馆的相关进度来快速定位涉事人员,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处理和解决。另外,也可制定全新的古籍修复制度、古籍馆藏管理制度、古籍开发管理制度、重点古籍保护制度、古籍信息数据库管理制度、古籍安全管理制度、古籍借阅管理制度等,对各阶段的工作进行科学界定与合理规划,并将各项制度进行彻底的贯彻和落实。还可以立足于法律基础,制定具有较强约束能力的奖惩制度,对在古籍开发与保护过程当中表现较为良好的人员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过度开发、保护不当等的违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置,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 结束语
古籍内浓缩了我国的历史,是对历史最真实的反映,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加强对古籍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综上所述,为了使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相关人员需多参考一些的古籍保护与开发案例,结合现阶段的博物馆工作开展进度,对古籍保护与开发进行统筹规划。另外,还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当下的科技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巧妙的将网络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古籍保护开发过程中,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古籍保护与开发管理制度,并对整个古籍保护与开发模式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各阶段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为博物馆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持续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沈阳故宫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