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比猎豹速度更快》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动物,教材,阅读
  • 发布时间:2021-01-18 19:45

  《什么比猎豹速度更快》是部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是一篇科普文章。它是阅读策略单元“有一定速度阅读”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所以教法与学法不同于以往。为增加课文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教学中离不开电教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跃了课堂的气氛[1]。

  一、激趣导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一开始,我就用PPT 出示谜语,让学生猜谜:

  似虎不是虎,速度快过虎,身披花点衣,羚羊填饱肚。

  ——打一南非动物。

  当学生很快猜出“猎豹”这一正确答案后,我迅速切换到电脑中的猎豹图片,打开事先准备好的猎豹录像,让学生观看。《大草原上,猎豹悠闲地散步,并不时地张望。远处,两只鹿正优雅地啃食着小草。瞧,猎豹远远地就发现了猎物,它的速度加快,为袭击猎物作准备;为了不让猎物发现自己,猎豹又匍匐着奔跑;快接近鹿群了,猎豹像运动员冲刺一样,突然出现在鹿的面前,背景音乐瞬间变得紧张起来。鹿惊慌失措,奋力逃命。猎豹可不会放过它们,虽然鹿群拼命逃跑,可它们根本不是猎豹的对手……》学生在视频、声响、音乐等多媒体中,看到了猎豹在飞速捕食,对这个奔跑瞬间时速可达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动物界非常著名的运动健将可算是大开眼界。学生轻松地走进了文本。

  学生又有了疑惑:课文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哪些事物的速度比猎豹慢呢?这是意料之中的问题,所以我制作的交互式PPT 早有了答案。了解到陆地上人、鸵鸟、猎豹奔跑时的最快速度,这两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身临其境,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探索的过程。

  二、速读检测,体现阅读策略特点

  《什么比猎豹速度更快》是“阅读策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要求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短文。我指导学生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速读练习。

  1、本文共700 多字,我的阅读速度为____ 分钟。

  老师这时候就可以请出电脑上事先下载安装的计时器,让它来当裁判。学生读完全文所花的时间就一目了然了。

  2、讨论、交流:如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

  3、速读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在本文学习中,学生跳过了不认识的生字,不追究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会通过找关键词或带着问题提问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信息,特别是关键的课文内容,他们受益匪浅。而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便是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

  三、抓关键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在前一个教学环节基础上,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找关键词”的要求,使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认识。

  1、什么速度比猎豹慢?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前三段中,知道了人、鸵鸟的速度比猎豹慢。

  2、什么速度比猎豹快?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的速度比猎豹更快,这是学习第四到第八自然段,也是他们学习全文得到的结论。其中,光的速度最快,这个结论虽然出人意料,却让人心服口服。

  学生在抓住关键词的基础上填写,问题就变得简单,而多媒体表格的填写,易操作,具有直观性特点,实用性强,真正实现了人机互动。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

  四、精读课文,掌握写法

  在精读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课文中的终极冠军——光。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时刻少不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如,课文中提到的事物,经过查找网络资料,对图片特别是自带动态效果的GIF 图片下载,制作到课件中。为增强效果,又把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奖台融入到课件中,光居速度冠军之宝座比较醒目。

  写法上,这篇科普说明文大量地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为便于学生复习巩固说明方法这个知识点,课件中,将部分句子出示出来,并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将不同的说明方法进行标注。不仅如此,我还将平时收集的学生习作片段,从我的QQ 空间里找出来,让学生在惊喜中寻找说明方法。

  在让学生查找、分析时,我运用了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软件——希沃班级优化大师,用它随机抽取人员来回答,一次可以抽取一人,还可以抽取两人甚至多人进行抢答。

  学生找到这样的说明方法:片段一中,它有一双宝石般透亮的眼睛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它的脾气非常古怪,有的时候它会待在一个角落,它的同伴来找它玩,它才肯游动。”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片段二中,“左边是一个棕色的木桩,大约20 厘米” 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它让我知道做好一件事不是一天就能成功的,不是有句歇后语叫‘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吗?”采取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

  片段三中,我抓住了一只蚂蚁,它由三个小“芝麻”组成的。头和肚子是黑色的,像两粒圆鼓鼓的芝麻。蚂蚁的身体大约0.5 厘米长,它的身体像上了墨一样亮亮的。蚂蚁脑袋上有两只触角,经常摇动。蚂蚁的脚细细长长的,一共六条。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比较明显。

  另外,整篇课文我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播放了集声音、视频、配乐等在一起的朗读。学生在视觉盛宴中,感觉到科普知识触手可得。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户,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多媒体计算机这种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功能,以及灵活快速地综合处理和控制信息的特点,更显示出现代高科技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强大优势[2]。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86-87.

  [2] 王慧萍.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学习( 上),2010(10):37-3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