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初中新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宾州镇第四初级中学七年新生为例子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初中新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 发布时间:2021-01-19 19:11

  摘 要: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初中是众多初级中学中的一部分,寄宿制初中新生如何有效的衔接,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家校联系、言传身教、制度管理、志愿帮扶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与学习,为初中三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我校位于宾阳县城的西面,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初中,每年新生有350人左右,学生的来源大部分主要是周边有部分土地或者没有土地的农民的孩子,一部分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少部分是在外打工的父母而只能留守在家的孩子1[1]。他们的父母常年为了生活而奔波,没有办法时刻关注到孩子,孩子们由老一辈老人照顾。大部分孩子们在小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生活起居不正常,上课迟到、缺课现象很严重。近两年对我校600名新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数据显示:96%的同学不会洗衣服,90%的同学不会处理个卫生,95%的同学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相处,97%的同学不知道如何自我保护和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等系列问题。由于寄宿制生活不适应导致他们对初中生活的焦虑、恐惧心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个人行为还有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同学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不得不退学。如何让七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寄宿制初中的集体生活,具有自我管理的生活能力,使小学与初中生活有效的衔接,本人提出几点看法。

  一、家校结合让家庭首先成为新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基地

  家庭是第一个最有效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基地,如果家长从小注意培养自己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他们的孩子一定也很优秀。但是,据我们了解,我校招生片区的孩子, 7-12岁每天家务劳动时间非常少,这与家长们的看法有非常大的关系。在父母心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要等到他们长大懂事能自然而然的会了”等等。每一年担任七年级班主任、科任教师发现班里很多非常聪明灵巧的新生们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不会叠被子、不会扫地等。为了培养新生自主做事的能力,父母就要从小给新生锻炼自己动手能力的机会,比如像穿衣服和脱衣服、系穿鞋带等最基础的生活技能。每一个在学校的生活技能都应该在家同步进行,并让家长做好监督作用,提高他们对劳动的自觉性和生活自理能力2[2]。

  二、家校衔接家庭成为新生适应初中寄宿制生活的第一个接力棒

  在新生进入初中前可以提前半年通过发放致新生一封信提前告知初中寄宿制学校新生的生活要求。让新生与家长心理上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建议家长根据初中寄宿制制度要求提前给新生们模拟寄宿制初中生活,例如:自己单独一个卧室睡觉,按照初中寄宿制时间表作息,自己整理床铺、自己的物品,自己动手洗衣以及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每天监督和检查,逐渐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模拟寄宿制生活,查找不适应问题,及时纠正或者反馈给我校,我校对招生范围内新生模拟寄宿制生活的情况进行指导跟踪,及时作出对策。

  三、送教教学衔接学校成为新生适应初中寄宿制学习的训练场所

  从小学升入初中,新生不但是生活技能、心理上需要适应寄宿制的节奏,学习上也同样需要,如果生活自理能力不行,学习也肯定无法适应,反过来如果学习不适应,生活能力也一定受影响。因此在小学生没有进入寄宿制初中学习前一年内可以采取相互送教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既初中七年级英语、数学、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与本招生片区的小学六年级开展同课异构等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让小新生心理对初中课程有个了解,同时也让初中教师对小新生的教法、学法也能提前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为新生学习良好过渡做好准备,新生学习上适应了,反过来就会促进他们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得提高。

  四、环境渲染让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新生受教育不光在课堂之中其实新生所生活的环境氛围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对环境的渲染也对新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3[3]。在新生所居住的宿舍的墙上张贴宿舍管理要求、管理制度、如何叠被子、打扫卫生、如何摆放宿舍公共物品、个人物品等操作流程图、示意图、让新生根据指示在宿管人员、志愿者的协助逐渐去完成,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他们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生活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久而久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就培养出来了。

  五、言传身教让志愿者引导新生逐渐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生活习惯

  模仿、同伴间互助引领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他们每个人互相影响非常重要。我们对新入学的新生可以安排一些高年级独自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作为志愿者一起住宿,既起到照顾新生,同时也可以通过志愿者在宿舍日常生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让新生们模仿,加上志愿者们的帮助从而慢慢改变新生们在家里什么都不会的行为,学校给新生搭建了这样的平台不仅让新生们尝到了自己亲自动手劳动的成功和喜悦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和到校后有人关心爱护、帮助,一种家的温暖,从而消除新生们想家的念头,安下心来,学习生活。4[4]

  六、制度量化管理及时鼓励让表扬来巩固新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把新生独立生活能力各项表象通过量化表格制定出来,以班级为单位每天通过新生自评,宿舍长、舍友评价,宿舍管理员评价,来决定新生一天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并且评出每日之星,每周之星,每月之星。除了有加分奖励以外并设计精美的图案让新生写上自己的名字贴在学校光荣榜栏中。这样被评为“生活自理小明星”的新生在下次活动中会更积极认真,没被评到的新生也有了学习的榜样、比拼的目标5[5]。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通过制度的量化管理及时获得数据,及时鼓励新生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利6[6]。

  七、搭建展现平台让活动促进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为了让新生良好的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坚持做下去,通过开展多次的生活行为习惯比赛,提高同学们自觉整理好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从而增强新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多次开展了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模拟训练活动。在这次模拟训练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四项比赛分别是第一项穿运动鞋系鞋带,比赛第二项穿毛衣和校服,比赛第三项整理床铺套棉被、叠被子第四项整理书包、找饭票打早餐比赛7[7]。

  总之,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初中新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生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只有这样新生自理能力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立锋.私立学校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J]2014,期刊: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王立锋.私立学校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J]2014,期刊: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3]标惠小学低年级学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J].2018,百度文库.

  [4]杨英.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J]2012期刊:科学咨询.

  [5]标惠小学低年级学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J].2018,百度文库.

  [6]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阶段性总结[J]2018(学术期刊)

  [7]陈静.乡村初中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2019期刊: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