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也指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宗旨。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只有通过连贯、进阶的科学学习与躬行实践才能达成。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打基础的,科学教师应将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高准则”。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又指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如何更好地践行新课标,让我们的教研出成效,以下是本人的粗浅建议:
一、要准确把握低年级教材的课程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能力,并让孩子产生和保持学习科学的兴趣。
以一年级的《谁轻谁重》为例:
一年级的科学课作为一门基础课,但没有过多地的教学内容及需要学生明确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认真的研读教参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谁轻谁重》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本课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1、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的语言要精简,通俗易通,指向性要明确。排序的指导的环节。试教时:根据乒乓球、塑料块、木块、小橡皮、大橡皮的轻重排序,并从轻到重依次用1—5表示,但是在语言的表达不够简洁,有些学生出现了理解错误,甚至有些小朋友出现了将大橡皮排为1,乒乓球排为5,其实这也是一种排法,这时需要教师的及时肯定,同时要提出老师在本节课中的要求是什么,让学生明白思考问题可以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在课前需要及时了解小朋友的认知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中要肯定小朋友的合理的想法,这样才能保持住学习科学的兴趣。
2、实施教学目标时,及时评价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新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指出:“教学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相辅相成。”而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是上课专注力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因此每堂课中教师都应该有一套辅助教学的评价方式,比如奖励小红花,小苹果等,小组之间比一比,将学生的表现及时的反馈到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这样小朋友才能时时提醒自己要坐端正,认真听,仔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是这个评价又不能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先在黑板的一角贴上上课表扬需要的贴纸,即时表扬即时用。这样的奖励方式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养成一些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二、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把握好深浅度,尤其是在处理教材时更要考虑教材的编写意图,不可违背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指出:“科学教师应整体把握课程标准、教材的设计思路,了解课程标准、教材在科学素养培养上的纵向、横向脉络,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横向关联,知道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学段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正确定位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在掂的环节时,如果一下让小朋友两两掂,要掂出5个物体的轻重是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小孩子还没有做到有序地两两掂,掂到最后的答案也会有多种。为了能快速又简单的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在设计时并未参考书中的5个物体两两掂量,而是先掂出最轻和最重的,然后在剩下的3个中两两掂一掂,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难度,虽然掂不一定准确,但是也大大地提高了准确度。然后再适时的引出用工具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那如何制定合适的目标呢?
1、首先读教材和教参,并在书上做批注。仔细的阅读教材和教参,将教参中的重点及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在教本中做好批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教材,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
2、合理利用学生的活动手册和作业本,帮助我们制定目标。因为活动手册是教材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在编写时就是以任务清单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它也是记录学生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档案,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参考价值。
3、利用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积累经验
4.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5.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用的信息,并整合实施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资源以其信息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便捷性很好地弥补了现实教学的一些不足。准确把握并正确制定了教学目标,可以更好地来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的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版)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16:1.
[2]易从国.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J]科学课,2017,02: 5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