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代农村寄宿小学家校共育研究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校合作
  • 发布时间:2021-01-19 19:21

  摘 要:为了提高农村寄宿制背景下小学生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笔者以《新时代农村寄宿小学家校共育研究》为课题,分析其现状和深度,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以农村寄宿制为契机促进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农村寄宿制下小学生家校合作现状

  1、重形式轻效果。应学校的要求,尽管许多老师会在“家校合作”的概念下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由于家长忙于工作,而老师却没有正确看待家校合作,因此他们经常简单地介绍一下父母当前的学生状况,并没有给父母一些有价值的话题。除此之外,许多老师在与父母沟通时有相同的话题,给父母一种应付了事的感觉,因此许多父母对家校合作不满意。家校合作必须通过互动来改善学生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并在家长与学校之间进行互动。

  2、家校合作渠道太少。为了实现家校合作的最终目标,仅依靠某种合作渠道是很难实现的。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他们不仅必须从事日常教学工作,而且还要善于观察学生,并在发现问题时指导学生进行纠正。在农村寄宿制下,学生的活动范围基本上仅限于学校,因此,如果老师们不努力工作以提高教学过程的乐趣,很容易使学生厌倦学习。

  3、没有指导父母正确理解家校合作。目前,许多农村小学生的父母不同意家校合作,他们认为,所谓的家校合作是逃避学校责任的一种做法,不正确地理解家校合作。实际上,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不仅是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学校应始终遵守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照顾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以农村寄宿制为契机,促进小学生家长与学校合作的有效性

  在农村寄宿制的要求下,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国内小学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对于学生来说,受到他人的照顾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许多青春期的小学生相对敏感,对情绪的要求很高,长期留在寄宿环境使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照顾。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和家长应认识到自己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积极促进家校合作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理想的生活、学习和寄宿环境,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1、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家校合作有效性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学校,还取决于父母。首先,作为父母,他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同时,他们必须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充分尊重他们,并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自由,同时,家长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照顾,并在平常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以防止事故发生,并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首要条件。其次,教师还应提高职业道德,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并告知父母有关学生的近期表现,让他们了解孩子的状况。最后,为了消除学生阐述孤独的心理,学校应定期为学生安排业余时间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与其他学生建立联系,为营造更和谐的宿舍环境打下基础。可以说,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校不应该推卸对父母进行教与学的责任,而是要以切实可行的方式进行学生教育,不仅要认识到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还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部分任务需要分配给家庭教育,以培养父母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意识,并逐步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2、引导父母正确地对待家校合作模式。教师应通过教育和指导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家校合作模式,消除误会,积极配合家校合作,确保家校教育能够同时发挥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借一些实际案例,使父母认识到家庭与学校合作对孩子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并向父母介绍在家庭与学校合作模式下取得的一些成果,以增强对这种合作模式的认可。作为学生的父母,他们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从思想和情感上理解学校的做法,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并努力使孩子发展成才。只有这样,才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小学教育体系。

  3、扩大家校合作渠道。家校合作不能局限于家长会议和电话等渠道,在农村寄宿制的影响下,我们必须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使父母和老师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平台。学校必须发挥指导作用,依靠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把握教育方向,指明家庭教育应努力的方向,以确保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能够无缝衔接,掌握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为广大小学生创造了一个更温暖、更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结语

  简而言之,从农村寄宿制下小学生家校合作的现状来看,农村寄宿制下小学生家庭学校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有必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由此可见,“新时代农村寄宿小学家校共育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洁.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困境与破解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02):20-24.

  [2]赵雨帆.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3]朱晓鹤.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沟通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