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幼儿园自然资源开展STEAM教育
-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幼儿园,资源,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4-09 15:35
随着社会经济体系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加, 学前教育的深化改革和STEAM教育的需要进一步推进。
一、教学改革对于幼儿园STEAM 教育的发展前景
在学前教育中开展STEAM 教育,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转变当前的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幼儿脑部发育, 同时提高幼儿思维力与实践力。同时, 随着我国教育系统的深化改革、高等教育的普及, 当前幼儿园管理者与家长普遍具备一定的科学教育素养, 也为STEAM 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幼儿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 因此, 尊重幼儿生长规律、同时满足教育目标的STEAM 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利用幼儿园自然资源开展 STEAM 教育的优势
1. 在探索中激发幼儿探索欲
幼儿处于向外拓展、研究的阶段,幼儿园可提供的自然资源能够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基础上, 帮助他们探索世界的奥秘, 且自然资源能够随环境变化而产生不同形态, 也能维持幼儿兴趣, 帮助幼儿形成事物整体观念。对自然资源的探索有助于幼儿挖掘更多游戏方式, 促进思维培养。
2. 在实践中提升幼儿创造力
STEAM 教育强调对幼儿动手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自然环境是幼儿实践的重要平台, 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 幼儿通过对动植物、自然现象的了解与参与过程, 能够提升创新意识。同时, 自然资源有助于激发幼儿自主个性的提高, 在事物与自身的差异中形成多角度思维意识。
3. 在合作中培养幼儿独立意识
幼儿园能提供的自然资源多为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受幼儿身心发展限制, 幼儿园可通过师生合作、同伴交流开展STEAM 教育。幼儿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 共同完成探究活动, 有助于培养自主思想, 并形成基本的合作意识。
三、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 STEAM 教育的实践探索
1.结合幼儿园生态资源展开STEAM 教育
幼儿园能提供的生态资源包含水、土地、空气等, 可以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基础上结合生态资源开展STEAM 教育, 引导他们观察、接触水和土, 感受空气质量, 感受水龙头里的水流, 饮用矿泉水, 触摸土地, 感受土地的质感,观察土地里长出的小花、小草。接着,教师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环境污染的景象, 让幼儿观看污染地区的水、土、空气质量, 在他们的心中树立基本的环保意识, 激发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生态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共同探究保护生态、节约水资源的办法。最后, 让幼儿将保护环境的方法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在班级内展示。
2.结合幼儿园植物资源开拓STEAM 教育
现代幼儿园教育通常会给予幼儿一定的接触大自然、开展实践活动的机会, 教师可以结合植物资源开展STEAM 教育, 帮助幼儿关注生物现象、养成整体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幼儿在教师带领下观察种子、播种种子、培育种子、收获果蔬等, 幼儿园内如有龙眼、桑葚等果树, 可以先为幼儿提供龙眼种子、桑葚种子, 让幼儿观察种子的性状、颜色、气味, 还可以让幼儿将种子做成种子画, 以此提升幼儿观察力与创作力。然后引导幼儿思考种子发芽所需条件, 让幼儿进行播种实验, 并引导幼儿定期浇水、松土, 再记录种子的生长变化, 让幼儿在实践中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劳动的乐趣。再次, 为幼儿提供龙眼、桑葚的叶、花、枝等部分, 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功能, 加深对植物的了解。为幼儿提供龙眼、桑葚等水果, 让幼儿感受其颜色、气味与味道, 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并就龙眼、桑葚从种子到树木、再到结果, 发表自己的研究感想, 形成系统的思考意识。
3.结合幼儿园动物资源丰富STEAM 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出, 幼儿园教学应当综合多项课程内容, 并提升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手段的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导入动物资源, 丰富 STEAM 教育, 如为幼儿提供蚕卵, 引导幼儿探究蚕卵的是如何孵化蚕宝宝的,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 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 蚕喜欢吃什么? 蚕茧有什么药用价值?” 让幼儿用眼、耳、嘴、手等感官观察、探究, 体验观察发现的快乐并且分享交流。
注: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 规划2019 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 “基于‘STEAM 教育’ 理念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 2019YQ JK171) 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