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选拔与培养新生班委

  班委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关键纽带, 是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 是班级行稳致远的“火车头”。特别是对于一个新班级而言, 一支得力的班委团队, 是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一、活动细节来考察

  当班级所有的新生报到结束, 新的班级就形成了。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的各项工作, 需要尽快地组建班委。在正式选拔班委之前, 班主任要对学生细心考察。

  在新班级组建之初, 班主任可以通过日常的学习生活细节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在分发新书时, 可以注意哪些学生更主动去承担搬运分发工作; 在桌椅摆放杂乱的新教室里, 谁更主动去清扫处理; 在第一堂课上谁更积极主动发言……班主任要有“火眼金睛”, 善于发现班委人选。此外, 在开学第一周尽量开展一次班会拓展活动, 可以用“滚雪球” “桃花朵朵开” 等简单的破冰游戏促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 增强班级凝聚力, 而接下来的“解手链” 才是考察班委人选的重点游戏。这个游戏重点不在于学生能否迅速解开手链, 在于作为旁观者的班主任要认真观察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 看到学生所展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团队协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发现团队中思维敏捷、具有领导能力和大局意识的班委人选。

  二、多元模式来选拔

  为了更好地选拔出班委, 应根据具体学情、班情采取多元模式来选拔。选举制是常见的班委选拔方式, 用来选举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团支书、宣传委员等常任班委。轮换制选拔主要是针对值日班干这类可轮换的职位, 让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班主任指定制, 则是因人设岗, 用人所长, 如学生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才能, 可以用其所长, 从而以点带面, 促进全面发展。

  没有任何一种选拔模式是绝对完美的, 所以班委的选拔要根据具体学情、班情来决定。此外, 选拔出的班委不一定就能立马胜任, 这就需要班主任根据班委的个性特征和班级情况用心培养。

  三、用心培育是关键

  班委是班级自主管理的核心力量,班委的素质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班级管理的水平。可是在现实中有些班主任对班委却是重任用轻培养, 这就导致班干部队伍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缺乏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无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个人的素质能力提升更无从谈起。

  1. 抓好班委思想道德培养是班级管理的根本

  班主任在班级中要注意树立典型,以表扬鼓励为主,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威信, 让班级管理更易于开展。小华是班上的劳动委员, 他是一名走读生, 从不迟到早退, 班委工作认真负责, 每天都是监督值日生完成劳动任务后才离校, 我在班上多次表扬他。特别是“创文” “创卫” 期间, 学校对卫生要求更高, 小华同学吃苦耐劳, 勇于担当, 凡是同学们不愿意干的活, 不愿“啃” 的 “硬骨头”, 他总是身先士卒, 用务实的态度、巧干的方法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与拥护, 也为其他班委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久而久之, 班上那些偷懒的学生也主动参与班级劳动, 班级也多次拿到卫生流动红旗。

  2. 对班委分阶段培养是实现班级自治管理的关键

  作为班主任, 要了解班委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个人情况,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做好定向培养。班干部的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根据学情分阶段耐心指导帮扶。

  在班委团队建立初期, 班主任需要走在前面, 引领班委团队走上班级管理正轨, 即班委需要班主任“领着走”。班主任首先要尽量全面了解班委的情况, 为每个班委量身定制档案, 了解其学习、家庭、性格、特长、能力、困惑等, 尊重并关爱学生,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帮助。其次, 认真落实每周的班委会, 初步确定班级各阶段的目标计划, 明确班委职责, 让班委尽快熟悉工作流程, 既要分工明确, 也要注意团结协作。再次, 让班委们自主协商制定好 “班委公约”, 让每个班委都能严于律己, 做好本职工作, 树立榜样。

  班委团队建立中期, 班级管理会逐渐进入了正轨, 班委需要班主任“扶着走”。此时班主任可以适当放权, 通过平日观察、活动拓展、班委例会反馈等, 针对学情班情, 分时段开展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定向培养。比如有个别班委在和同学交流的时候不注意沟通表达方式, 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你们如果……, 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设立班委的初衷是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但班委的消极负面的语言表达却容易产生误解, 激发矛盾, 所以积极恰当的沟通技巧在人际交往中尤为重要。

  班委团队建立后期, 班级管理工作正式进入正轨, 班主任可以对班委实行 “放开走” 策略, 适当放权放手, 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实践中学会自我反思总结, 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3. 依规治班是实现班级管理规范化的坚实后盾

  俗话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班委团队能正常运作需要班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保障, “依规治班” 有利于实现班级管理的规范化。

  明确班委日常工作制度。这些制度使班委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避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比如宿舍日常管理方面, 首先是各宿舍长落实好宿舍每天的内务及人员情况, 并汇报给当天的值日班干; 如果值日班干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以报告给当周的值周班干; 如果仍然无法解决就报告给班长, 仍然无法解决, 就可以通过班级议事制度或班委会, 大家一起建言献策协商解决; 如果仍然无法解决就可以上报给班主任。这样明确了管理目标职责, 也提升了学生的执行力和协作能力, 从而更好地提升班级自治管理的能力。

  落实班委监督考核机制。班委作为班级的“火车头”, 如果缺乏监管考核,有可能出现“动力不足” 或“跑偏” 的情况, 为了让火车能行稳致远, 班级管理更顺利, 对班委监督考核机制必不可少。在每周的班委例会, 班长汇总考核每周班委的学习工作情况, 陟罚臧否,对表现优秀的班委给予表扬加分, 对考核评分不合格的班委给予指导和监督考察, 如果一周后该班委仍然不合格, 会根据该班委实际情况交由“班级自主管理量化考核小组” 来处置任免。其次,每月开展“班级管理之星” 的评比活动, 每月选出6名优秀班委, 由班主任亲自颁发奖状, 班委的照片和颁奖词将粘贴在班级“荣誉榜” 上。此外, 每个学期末的“优秀班干” 评优活动中, 会根据各班委日常表现来提名, 最后由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班委。

  这些监督考核措施能有效提升班委的工作热情, 让班委团队更具活力与动力, 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建设优秀班集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