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引领, 劳动养成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诚然, 劳动养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 班主任无不感叹: 一个班集体五十多人, 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几乎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宝贝”, 何来的劳动习惯? 于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成了每一个班主任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

  以人为本, 激活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往往会对自己主动选择的事情更感兴趣, 对自己承诺的事情会更用心和更有责任地做好。因此, 班主任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理解学生、关爱学生, 懂得尊重学生的选择, 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掌握教育学的一般规律, 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制定“招聘” 方案。在新学期第一个星期, 我就委任劳动委员组织班委商讨出每天、每周的具体劳动任务; 而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任务完成标准和需要安排的准确人数; 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劳动岗位, 并根据具体要求制定出具体的招聘方案。

  开展自主报名。向全班学生介绍招聘方案, 并根据先报先得的原则, 组织学生们自主选择、报名。这样自主选择的劳动分组措施, 既能让班里的各项劳动值日工作有人负责, 也能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劳动任务; 既尊重了学生们的选择意愿, 也能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 还增强了学生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以身作则, 引领带动

  在劳动中, 若班主任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学生还会袖手旁观? 例如,在本学期初, 学校围墙边的杂草长得十分茂盛, 严重影响了校容。学校领导计划用两至三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完成除草任务。我们班分到的劳动任务还真不少, 班委估计若全班同学参与除草劳动, 最少也要用两天时间才能完成。

  学生们来到劳动场地, 杂草长得比人还高, 而且杂草丛中还结满了灰黑色的蚂蚁窝, 无不望而生畏。我没有向大家发号施令, 而是从学生手中取过一把铁铲, 走向前去, “噌噌” 开始干起来。不一会, 手里有劳动工具的学生都开始除草; 没有劳动工具的学生也没有闲着, 帮忙徒手拔草; 拿着垃圾桶的学生迅速抱起被除掉的杂草装入垃圾桶里; 负责倒垃圾的学生抬着垃圾飞快地奔跑起来……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在共同努力下, 我们只用了五十多分钟就顺利地完成了所有劳动任务。可见, 教师的率先垂范能起很好的引领作用。

  激励引导, 培养热情

  这项劳动任务虽然胜利完成, 但劳动习惯的培养却不能就此打住, 而是要趁热打铁, 认真做好每一次总结工作。为此, 我在班里隆重召开了一次主题为 “劳动光荣” 的表彰大会。

  我不但让班长、劳动委员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性发言, 还邀请了许多学生代表讲话。其中一位学生说: “之前,我以为劳动是苦的、累的, 但在这次劳动中我看到汗流浃背的同学们脸上却挂满笑容。所以, 我觉得劳动是快乐的、幸福的!” 接着, 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劳动是一把坚韧无比的利箭, 它能消灭杂草, 它能战胜一切, 它能改造世界, 勤劳能超越自我!” 另一位学生说: “勤劳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赞扬, 懒惰的人会被人唾弃。劳动是光荣的, 懒惰是可耻的!” ……

  学生们你一言, 我一语, 既讲出了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 也道出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 这既提高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劳动热情。

  形成机制, 养成习惯

  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不可能一两天就能养成, 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并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不断加强督促培养, 才有可能达成理想的培养效果。为此, 在开学初, 我就组织班委和学生代表制定了本班的劳动激励机制。

  对每次的值日检查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 可给予适当加分; 每半个学期做一次总结评比, 分别评选“卫生值日小能手” “劳动积极分子” 等, 并颁发奖状给予表彰和鼓励; 每学期末, 对获得奖励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加分, 把其分数加入德育总分等, 并把优秀学生推荐给学校, 评为学校的“文明标兵”。

  激励性制度的引导和管理, 不仅能增强学生认真做好各项劳动、卫生工作的责任意识, 还能保护劳动积极性, 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

  本栏责任编辑王思静魏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