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美攝香港》介紹了新界西南海岸最長的一線連綿海灘—黃金海岸,這期又帶讀者到香港島南區東南角落,看看另一端的美麗海濱風景地—石澳。石澳這地名,廣義上還包括石澳半島,甚至總面積達702公頃的石澳郊野公園;但一般人的旅遊主要在石澳半島東岸海邊的石澳村,以及其周圍的美麗海灘。石澳村莊本是一個小小的漁村,房舍大多是低矮的石屋,幾乎沒有高大樓宇。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不過卻因此而遠離了煩囂,充滿郊野情調,更加上景色優美,所以成為都市人喜愛的休閒旅遊地。
玩海、攀岩、行山的樂園
石澳的名稱由來有不同說法,一說是因為沿岸盡是陡峭的石崖和嶙峋的岩石,而岸邊又有大片沙灘,岩石與沙灘兩種地貌湊成了「石澳」地名。還有說法指,當地人利用天然岩石資源開發了一座石礦場,名為「石澳石礦場」,石礦場直到幾年前才停止運作。
石澳主要有兩處海灘,一處是石澳泳灘,一處是石澳後灘,之間有樹林和村舍隔開。
石澳泳灘是這裡最出名的休閒勝地,據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的泳灘等級評定,石澳泳灘屬於香港的一級泳灘,水質屬於良好水平。石澳泳灘平坦開闊,水清沙細,鄰近有食肆和燒烤場。另外,海灘邊的峭壁懸崖又是攀岩運動的好地方,吸引了不同興趣的遊人。
特別是在夏季的休息日,無數的弄潮兒將石澳泳灘擠得水洩不通,當你聽到新聞廣播說:石澳泳灘公眾停車場已經爆滿,就應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去石澳了。
也有些遊人不止滿足於在石澳海灘玩樂,在偌大的石澳郊野公園另尋無窮的樂趣。
石澳郊野公園在香港島東南部,覆蓋了石澳半島和鶴咀半島,有大半位於石澳半島。其中部主要是山地,邊緣有變化豐富的海岸,被海灣環繞。公園中部有3條相連接的行山徑,貫通南北:一條是港島徑第7段,即由大潭道至土地灣村;一條是港島徑第8段,即由龍脊至大浪灣;一條是砵甸乍山郊遊徑,即由馬塘坳至歌連臣角道。行走在這3條山徑上,都能看到優美的山光水色,遙望石澳、赤柱、大潭灣和藍塘海峽星羅棋布的小島,享受大自然山野之美。
其中最負盛名的一段山徑是「龍脊」。這是一條蜿蜒在雲枕山和打爛埕頂山(Shek O Peak)之間的山路,一路在山脊上高低起伏,能以極佳的角度觀賞石澳和大浪灣。就是這條「龍脊」,曾被《時代週刊》(亞洲版)選為「全亞洲最佳市區遠足點」。
在石澳半島的北部,還有一個以風浪大而著名的海灣—大浪灣。這裡的海浪在秋冬兩季尤其壯觀,堪稱「排山倒海」,許多滑浪運動愛好者趁着大浪的時候來到大浪灣來挑戰巨浪,而來看浪和看滑浪的人就更多了。
石澳後灘的「另類風光」
石澳村東面為石澳後灘。由石澳巴士站轉進石澳村路往上走,接上石澳山仔路,再下降至海邊,就到了「石澳後灘」。石澳後灘有很多巨大的礁石,常常與海浪合作上演「驚濤拍岸」的壯麗景象。
顯然,這裡不是游泳的地方,但是風光獨特,還因為遊人較少而顯得清靜。談戀愛的男女青年倒喜歡到後灘「拍拖」。石灘的東邊有個半島叫「大頭洲」,後灘與大頭洲之間有一道狹窄的粉藍石橋相連,此橋俗稱「藍橋」;也許因為常有情侶相約在橋上會面,所以「藍橋」又被稱作「情人橋」。過橋後,沿着石築小路走上大頭洲,山頂有一仿古觀景亭,在此極目眺望,是無邊大海。
在2018年9月,強颱風「山竹」吹襲香港期間,「情人橋」曾被颱風摧毀。幸好去年得以重建,「藍橋」再度成為石澳後灘的地標。
石澳後灘的位置較為偏遠,又沒有路燈照明,使這裡成為香港極其難得的暗夜區。喜歡觀星的人都知道,石澳後灘在夜裡環境幽暗,是觀星勝地。如遇上清朗無雲的夜晚,一定吸引星空愛好者來拍攝銀河星光。在春季有一種罕見的「夜景」可能在後灘出現:如果水域裡聚集生長了大片的螢光藻,這時在水波盪漾中會閃爍粉藍翠綠的光芒,形成奇異的「另類風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